闻一华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结合了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的特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凭其麻醉见效快、麻醉完善、肌松良好等优势,逐步取代了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在临床中的常用地位,成为世界某些国家各种下肢和腹部手术的首选麻醉法。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较传统麻醉方法更为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也时有发生,麻醉风险也必定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首先简要地分析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优点,然后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风险及并发症情况,以此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卢成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两种肌肉注射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两组均采用氨甲喋呤治疗,随机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各48例,单次注射组采用氨甲喋呤单次给药;分次给药组采用氨甲喋呤分次给药,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种特征、治疗后成功率及重复给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和异位妊娠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7.5%,分次注射组的成功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重复给药例数和β-HCG值恢复正常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给药组的重肌肉注射次数均明显低于分次给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与分次注射氨甲喋呤的疗效相当,但单次肌肉注射更方便,疗程短,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作者:徐嵘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病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23例,探讨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12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均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超过2 cm、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皮质大厚度超过3 mm者、淋巴结纵横比低于1.8者发生病灶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主要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庞洲;肖玉根;檀谊洪;黄传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干部保健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对干部整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该市568名在职局级以上干部和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干部保健科作为研究基地,使用个别咨询、调查问卷、播放保健录像、健康讲座以及发放专科宣传材料等方式对该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并及时追踪、反馈和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情况,根据对象的实际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特性化的保健方案,并与2010年、2011年干部参加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357例保健对象对相关专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占62.9%,且问卷调查优良率为52.3%;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提升了保健干部对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只有112例对象仍旧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误解,占19.1%,问卷优良率为84.7%;2012年参体检率为85.5%,较2010年的65.2%和2011年75.4%有明显提高,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部保健工作中,对保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保健对象对保健专科、疾病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认识程度,对干部群中的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朱燕;马利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该院妇产科2009年6月要2012年12月实施人工流产190例,随机原则分为异丙酚芬太尼联合应用组(联合组)和异丙酚单用组(对照组),联合组静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50滋g,对照组仅单用异丙酚2~2.5 mg/kg进行诱导,观察镇痛效果并监测记录诱导前及诱导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MAP)、SBP、DBP、HR、SPO2等指标。结果联合组镇痛总优良率99.1%,对照组总优良率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2 min与诱导前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镇痛效应不明显,单用时用量较大,联合芬太尼能减少异丙酚的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克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要2012年12月于该院实施治疗的晚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26例)实施常规化疗+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总缓解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明显低于对照组(42.3%),且在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缓解身心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祝艳华;尹良伟;王苏平;王颖;于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后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依次按照住院顺序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在整个透析过程中,76例患者中34例出现高血压,32例出现低血压,2例出现失衡综合征,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1例导管出口出现局部轻度感染。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仲维佳;韩旭;历艳萍;张明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好处。方法将出生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126例设为观察组,非母婴同室的12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产后恢复及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500 mL的人数所占百分比1.59%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500 mL的人数所占百分比13.6%;观察组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数所占百分比98.41%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数所占百分比24%;观察组新生儿腹泻数所占百分比1.59%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腹泻数所占百分比9.6%。结论母婴同室有助于母婴健康。
作者:闻一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03例该院住院和门诊应用长效干扰素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10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者32例(32/103,31.07%),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高者19例(19/103,18.4%)。治疗1年期间9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症应用内分泌治疗有效者4例,1例停用;6例出现甲减,其中4例为亚临床甲减,全部经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为10.7%(11/103),甲状腺功能改变不是影响继续治疗的因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女性应用长效干扰素后更易发生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桂杰;李佰君;高维姝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使用对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的血压恢复情况和实际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要2010年9月收治心梗溶栓并低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升压药物进行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从43~64岁,平均年龄(47依3)岁;治疗组30例除使用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还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5依3)岁。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压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压情况除2例患者外其他均得到明显好转,其中20例患者疗效显著,综合有效率为94.23%,远高于对照组的75.34%。结论低血压在心梗溶栓后应用生脉注射液的临床效果高于常规升压药物治疗效果,且并发症更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高文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在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希望采用复方肾炎片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并检测联合用药是否安全。方法将该院常规住院症状类似病46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上采取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结果干预组经治疗后有效好转率为87%,对照组经治疗后有效率为52%,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安全。结论采用复方肾炎片合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孙秀梅;西桂杰;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近端、中断效果较好,诊断冠状动脉远端效果相对较差。结论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本祥;王颖;孙立峰;崔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要2013年1月收治的92例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放射剂量均为60~80 GY,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出血现象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鼻咽癌放疗后出血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江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部位妊娠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要2012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患者25例,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经腹腔切除疤痕病灶的手术方式,并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患者来说,应用阴道彩超可进行及时的诊断,在明确诊断后,采用经阴道瘢痕病灶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比较安全,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也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春玲;罗一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作者:谢纯平;曹诗林;黄茂伦;聂娅;李良波;冯立文;林育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