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影响侵袭性牙周炎的效果探析

赖燕群;李菊兄;刘俏燕;姚艳梅

关键词:心理护理, 侵袭性牙周炎,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侵袭性牙周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牙周粘膜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坚持自我维护率及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96.55%、100%、100%,对照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坚持自我维护率及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2.96%、55.56%、44.44%、48.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侵袭性牙周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磺胺嘧啶银霜联合烫疮油用于趾甲沟炎拔甲创面处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对甲沟炎拔甲创面的疼痛、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甲沟炎拔甲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3组拔甲创面分别覆盖凡士林纱(A组)、SD-Ag霜+凡士林纱(B组)、烫疮油+SD-Ag霜+凡士林纱(C组),隔天创面处理,直至创面上皮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第1、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3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第1、第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2.01±1.03),(1.03±0.74)]低于A组[(3.98±1.65),(2.52±0.73)]和B组[(5.84±1.28),(3.73±1.25)];C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3.25±0.73)min少于A组(3.98±1.65)min和B组(5.63±0.79)min;C组创面处理次数(5.65±0.63)少于A组(8.33±0.85)和B组(6.92±0.81);C组愈合时间(14.02±0.86)d少于A组(20.83±1.53)d和B组(17.82±1.04)d,C组与A、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甲沟炎拔甲患者创面疼痛,缩短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创面处理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临床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蓉;沈雁;戴丽冰;林红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尼卡地平注射液抗肾动脉痉挛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抗肾动脉痉挛在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亲属供肾69例,应用尼卡地平注射液(A组)浸润肾动脉及肾门部抗肾动脉痉挛的36例,应用2%利多卡因(B组)33例。对比分析活体供肾切除术中肾动脉痉挛的情况。结果 A组36例供者术中均未发生肾动脉痉挛及供肾缺血情况,B组33例供者中共8例肾动脉发生痉挛,发生率为24.2%(3例表现为供肾部分颜色变苍白,发生率为9.1%;3例供肾质地较软,发生率为9.1%;2例表现为尿液分泌时间较长,发生率为6.1%)。结论活体供肾切取术中尼卡地平抗肾动脉痉挛及降低供肾缺血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磊;刘鲁东;高远;苏顺业;王大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敷脐联合腹泻奶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敷脐联合腹泻奶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就诊于该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82)。其中,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帖脐以及普通奶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帖脐以及腹泻奶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以及大便次数正常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病毒转阴率、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病毒转阴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94/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54%(48/82);不良反应率为0.00%(0/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3/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敷脐联合腹泻奶粉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玉龙;严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0例6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按照X线、CT、MR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MR影像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6.6%和93.3%。结论 X线平片、CT、MR三项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平片,其中,MR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又无电离辐射,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闫景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4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肺良性疾病组对照。结果术前及术后肺癌组Fib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组(P<0.05),术后5 d和10 d Fib及D-D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术后5 d明显。手术后30 d较术后5 d、10 d各项指标均明显恢复;肺良性病组Fib和D-dimer水平在手术后5 d和10 d也明显增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0 d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手术可加重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监测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恢复情况及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闵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行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胸单切口,右胸与上腹部正中双切口,右胸、腹部与颈部三切口手术等3种不同术式展开治疗,对3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双切口手术组手术时间相比单切口组与三切口组明显延长,双切口组与三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单切口组,3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切口、双切口、三切口手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依次升高。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三切口组。结论左胸单切口、右胸与上腹部正中双切口、右胸、腹部与颈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优势与不足,经综合评价三切口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周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24.23±4.42)分,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16.76±4.8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可量化实验室指标对临床科室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作出评价分析,并为输血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该院的输血病例800例,对其输血前后的相关指征进行监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输血病历、评价输血效果,对比采用量化分析评价管理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执行无输血疗效评价前,330例无效输注95例(27.3%);执行后,470例无效输注55例(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应用于输血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

    作者:云富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按照掷骰子法平均分为丹参川芎嗪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以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调整血脂治疗,给予患者贝那普利片治疗,丹参川芎嗪组均以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调整血脂治疗,给予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丹参川芎嗪组患者治疗后尿β2-MG(13.48±6.25)、晨尿UAER(89.78±15.64)、早晨8点 UACR(67.08±7.64)、IL-6(8.04±2.35)、IL-8(100.08±34.64)、TNF-α(22.50±9.25)较对照组治疗后尿β2-MG(17.88±7.65)、晨尿UAER(189.77±14.09)、早晨8点 UACR(81.77±6.84)、IL-6(13.01±4.07)、IL-8(124.77±54.84)、TNF-α(37.78±10.65)显著下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抗炎指标活性,促进肾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苏晓燕;施红;沈淑琼;林心君;刘丹;魏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期间发生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分析术后并发症引起的情绪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53.74±4.23)分,干预后下降至(45.13±3.57)分;患者干预前SDS评分为(55.78±4.68),干预后下降至(46.35±4.10)分。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可引起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导致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发生上述并发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术后康复进程有益。

    作者:曾新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ACC)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2328例产妇,首先超声检查胼胝体发育情况,对超声诊断哪位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胎儿再行CT及MRI检查。结果2328例产妇中,行超声诊断后由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胎儿为14例,发生率为0.6%;对14例胎儿再行CT以及MRI检查,有13例胎儿确诊为胼胝体发育不良,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2.86%;在1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中,完全性胼胝体发育不良为3例(23.08%),部分性胼胝体发育不良为10例(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能够较为精准的判断胎儿胼胝体发育情况,对于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胎儿敏感性高,为临床后续的检查、诊断以及处理提供科学指导,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将此48例分成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各24例。两组分别进行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手术后,对比住院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从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由临床资料中复发率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全切除术组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术组,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减少术后复发率方面比次全切除手术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劲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持续泵入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多巴胺、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重症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抗感染、化痰、拍背吸痰、雾化等治疗,治疗组在采取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硫酸镁持续小剂量泵入,连用3~5 d,然后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8.2%、热退时间(3.0±0.06) d、气促消失时间(3.15±0.24)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60±0.61) d、住院天数(7.85±0.76) d;对照组:显效率53.6%、总有效率82.1%、热退时间(5.9±0.07) d、气促消失时间(5.13±0.42)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1±0.51) d、住院天数(9.43±0.65) 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微量泵入多巴胺、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能改善肺部循环及心功能,较快减少肺部啰音,控制肺部症状,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诚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分娩期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初产妇分娩疼痛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接收的360例初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180例与对照组180例,对照组孕期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培训以及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产妇分娩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轻度疼痛占27.5%,中度疼痛占27.5%,重度疼痛占22.5%,剧烈疼痛占22.5%,实验组轻度疼痛占46.3%,中度疼痛占30.0%,重度疼痛占12.5%,剧烈疼痛占11.3%,实验组产妇分娩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疼痛程度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让产妇接受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调查,掌握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觉。

    作者:刘碧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法治疗老年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法治疗老年尖锐湿疣,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89例老年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综合法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电离术治疗;综合法治疗组则在传统电离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口服匹多莫德片,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增强免疫;同时治疗局部的其他原发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疏导焦虑、紧张情绪。通过分析,将两组间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84%,复发率12%,并发症率6%;对照组治愈率58.97%,复发率46.15%,并发症率15.38%。结论综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84%,复发率12%,并发症率6%;对照组治愈率58.97%,复发率46.15%,并发症率15.38%。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综合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的单纯电凝法。

    作者:黄静红;何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提高内镜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开展内镜诊疗患者40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引用新型手术配合以及全面护理方法,B组引用传统手术配合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AB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与满意率。结果 A组患者呛咳率为1%、恶心率为1.5%、术后不适率为2%和总满意率为99.5%;B组患者呛咳率为10%、恶心率为85%、术后不适率为20%和总满意率为60%,A组的呛咳率、恶心率以及术后不适率均显著小于B组,其总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手术配合方式以及护理方法,在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各大医院需要重视无痛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配合方式以及护理方法。

    作者:赵春玲;韩文良;王开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牙体缺损采用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在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口腔科2012年10月—2013年09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50例(186颗患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玻璃纤维桩组75例(88牙),使用玻璃纤维桩核展开修复,金属桩核组75例(98牙),采用铸造金属桩核进行修复,比较2组患者患牙牙体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玻璃纤维桩组纤维桩根折率和桩核脱落率均为0,明显低于金属桩核组的3.1%、3.1%(P<0.05),修复成功率97.7%则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7.8%,修复满意率96.0%明显高于金属桩核组的88.0%(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能够明显提高修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邵占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尿沉渣谱整合分类判断妊娠蛋白尿预后

    目的:探讨尿沉渣成分整合分类是否能预测妊娠蛋白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采集该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晚期合并蛋白尿患者(蛋白量>0.5 g/d)晨尿标本87份,行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尿沉渣谱整合后分3类,Ⅰ类:多细胞及管型;Ⅱ类: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类: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有核细胞管型。将3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组患者妊娠结束后3个月尿蛋白转阴率。结果①根据尿沉渣镜检,87例患者中Ⅰ类、Ⅱ类、Ⅲ类患者分别有23例(26.4%),14例(16.1%)及50例(57.5%)。②Ⅰ类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Ⅱ类及Ⅲ类患者(P<0.05),而血浆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显著低于Ⅱ类、Ⅲ类患者(P<0.05)。(3)产后3个月,Ⅲ类患者尿蛋白转阴率显著高于Ⅰ类、Ⅱ类患者(P<0.05)。结论常规尿沉渣成分整合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妊娠肾损伤的病情及预后。

    作者:韦家智;尹友生;欧俊;李清初;覃源;冯艳;李运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5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各26例,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第2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36.2±7.6),奋乃静组为(41.3±7.2),治疗第4周,奥氮平组PANSS量表总分为(28.4±6.4),奋乃静组为(38.3±7.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效果显著优于奋乃静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6周开始,虽然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均持续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奥氮平组与奋乃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与8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P =0.08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8/26),奋乃静组为65.4%(17/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47,P=0.000)。结论奥氮平不仅能可更快地缓解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还可获得更高的治疗依从性,推荐优先适用。

    作者:黄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诊疗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该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4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该研究中18例患者获得成功保肢,16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足趾、小腿坏死发生,并给予截趾、截肢手术治疗。胫前、后动脉合并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其截肢评分为(6.25±1.10),保肢患者为(5.05±0.7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牟锐;宋玉玺;朱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