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锥切术对阴道镜检查临床应用的评价

王凤娣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 阴道镜检查, 临床检验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阴道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84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后,再对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并将取出物进行病检,对比2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97.89%,阴道镜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7.68%,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镜病理诊断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6%,阴道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33%,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效果明显高于阴道镜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宫颈锥切术配合阴道镜进行宫颈疾病的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乳头状癌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以上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确诊率。结果灰阶超声诊断方法共诊断出56例(90.32%)患者,多普勒超声则诊断出58例(93.55%),确诊率高于灰阶超声,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灰阶超声诊断方法共诊断出23例(67.65%)患者存在淋巴转移,多普勒超声则诊断出32例(94.22%),确诊率高于灰阶超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与灰阶超声检查相比,结节内部的血流信号结果更加明确,因此可以利用颈部淋巴转移患者淋巴结内部血管的增多与变粗来提高淋巴转移的临床确诊率,应用效果显著,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徐蓓;李金晏;于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妈富隆防治78例人工流产后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后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将在该科室诊治的78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结合妈富隆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随访1年,对生活质量及月经不调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焦虑得分(41.2±5.0)分低于对照组(45.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流血持续时间(4.0±1.5) d、月经复潮时间(25.8±4.0) d以及月经正常者29例(80.56%),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PF(71.5±11.0)、RP(74.1±13.7)、RE(76.3±15.3),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 PF(87.4±12.6)、RP(86.5±11.7)、RE(84.2±13.4),对照组患者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指标 PF(58.3±11.6)、RP(55.9±13.6)、RE(55.4±15.1),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61.3±12.8)、RP(64.8±11.6)、RE(65.2±13.1),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妈富隆不仅可有效降低人工流产后月经不调的发生情况,而且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心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韩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按照掷骰子法平均分为丹参川芎嗪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以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调整血脂治疗,给予患者贝那普利片治疗,丹参川芎嗪组均以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调整血脂治疗,给予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丹参川芎嗪组患者治疗后尿β2-MG(13.48±6.25)、晨尿UAER(89.78±15.64)、早晨8点 UACR(67.08±7.64)、IL-6(8.04±2.35)、IL-8(100.08±34.64)、TNF-α(22.50±9.25)较对照组治疗后尿β2-MG(17.88±7.65)、晨尿UAER(189.77±14.09)、早晨8点 UACR(81.77±6.84)、IL-6(13.01±4.07)、IL-8(124.77±54.84)、TNF-α(37.78±10.65)显著下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抗炎指标活性,促进肾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苏晓燕;施红;沈淑琼;林心君;刘丹;魏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将此48例分成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各24例。两组分别进行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手术后,对比住院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从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由临床资料中复发率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全切除术组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术组,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减少术后复发率方面比次全切除手术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劲松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抽取目前在该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病人80例,同时抽取单一慢性肺心病的病人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为实验组,单一慢性肺心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当中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原因的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心肌梗塞病史、心绞痛病史、心律失常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重度右心房衰竭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心肌梗塞、持续型房颤、电轴不偏以及电轴左偏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肺型P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病人如果伴有肥胖、高血压、心绞痛等首先应该考虑是否伴有冠心病,同时不可以采取单一诊断方式,要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相关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可以使确诊率明显提升,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病人病情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绍鹏;张俊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00例,对所有腹部创伤患者皆给予CT检查和B超检查,然后再将摄像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手术发现,在这100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有35例(35%)患者属于脾损伤,26例(26%)患者属于肠系膜损伤,15例(15%)患者属于肝损伤,11例(11%)患者属于膀胱损伤,7例(7%)患者属于胰腺损伤,6例(6%)患者属于胆道损伤。通过对100例腹部创伤患者给予B超检查和CT检查,发现B超检查结果有82例和手术结果相一致,准确率为82%;而CT检查结果有95例和手术结果相一致,准确率达到了95%。由此可见,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的准确率,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在检查腹部创伤方面具有显著意义,这种诊断方法不仅能有较高的准确率,还能提高腹部创伤患者的生存率,从而保证其生命安全。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作者:巩远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24.23±4.42)分,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16.76±4.8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低有效剂量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低有效剂量。方法6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单纯罗哌卡因组,B组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 A组第1例蛛网膜下腔给予0.25%罗哌轻比重液7.50 mg,以后每1例根据上1例阻滞平面是否低于T10来增减罗哌卡因0.25 mg;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5μg舒芬太尼,记录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达高阻滞平面时间、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低有效剂量。结果 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为(3.6±1.1) min,高阻滞平面为T8(T6~10),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为(76±28) mi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为(1.9±0.7) min,高阻滞平面升高T5(T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169±30) min。与A组比较,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出现时间快,阻滞高平面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罗哌卡因低有效剂量:A组为7.00 mg, B组为4.5 mg, 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Bromage分级比较, A组1级19例,2级11例,B组0级12例,1级16例,2级2例,B组2级少于A组而0级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25%轻比重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用于超高龄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腰麻的低有效剂量为4.5 mg,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5μg,不仅罗哌卡因的低有效剂量降低,而且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高阻滞平面升高,运动神经阻滞轻,大Bromage评分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晋清泉;任娟;马友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应用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研究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复发率为2.9%,对照组患儿复发率为14.7%,两组患儿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础上运用孟鲁司特钠的疗效更显著,咳嗽症状缓解、咳嗽消失时间更短,复发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雷;范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作者:吴春晓;周晓蕾;李林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并发症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期间发生并发症的7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分析术后并发症引起的情绪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53.74±4.23)分,干预后下降至(45.13±3.57)分;患者干预前SDS评分为(55.78±4.68),干预后下降至(46.35±4.10)分。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可引起皮肤损伤、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导致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发生上述并发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术后康复进程有益。

    作者:曾新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流产对象42例和正常剖宫产30例的临床资料,对Jagged-1、CD56+NK细胞和Jagged-2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通过对其测定的情况。结果胎盘组Jagged-1高于绒毛组,Jagged-2低于绒毛组,自然流产组Jagged-1、Jagged-2及CD56+的表达均低于人工流产组, CD56+NK细胞和绒毛组织中的Jagged-1阳性细胞表达水平、Jagged-2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0.95,P<0.05)。结论 Jagged-1、Jagged-2对NK细胞表型的变化可能两者一起参与,因而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并且形成妊娠免疫耐受。

    作者:于哲;蒋春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入住该院泌尿外科接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接受普通手术治疗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对所有泌尿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总结泌尿疾病患者在进行后腹腔镜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类型及原因,以及控制和治疗并发症的方法及效果。结果180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2例,并发症发生率12.2%。因为并发症出现造成后腹腔镜手术无法顺利开展并转实施传统开放手术的有3例,占13.6%,因为并发症而终止收手术的有1例,占4.5%。所有患者均获得1~3年的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期间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另外179例治疗效果均非常显著。100例行普通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5例,并发症发生率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且并发症种类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但相比于普通手术类型而言,其并发症发生率还是相对比较低。采取高水平手术技术和选择丰富经验医师负责应该成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作者:刘磊;丁瑞志;李文林;马旭光;许崇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手术入路方案治疗(前外侧80例、外侧50例、后外侧70例、后侧入100例和小切口100例的入路方案),记录其术前、术后2、4、8、24周的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后侧和小切口的入路手术方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率分别为90%、93%、96%、100%、100%。结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案,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两种方案,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朱银乐;马峥;孙雁宇;马一功;杨博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情景式模拟培训在提高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情景式模拟培训在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5年)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低年资护士1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观察组实施情景式模拟培训,对照组实施单项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后按照统一标准对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自我评价和护士长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有67人为优秀,优秀率达到95.71%,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士在经过培训后进行自我评价,其各项评价指标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式模拟培训能够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可量化实验室指标对临床科室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作出评价分析,并为输血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该院的输血病例800例,对其输血前后的相关指征进行监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输血病历、评价输血效果,对比采用量化分析评价管理前后的临床合理用血情况。结果执行无输血疗效评价前,330例无效输注95例(27.3%);执行后,470例无效输注55例(1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疗效评价量化分析应用于输血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

    作者:云富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综合法治疗老年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法治疗老年尖锐湿疣,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89例老年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综合法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电离术治疗;综合法治疗组则在传统电离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口服匹多莫德片,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增强免疫;同时治疗局部的其他原发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宣教,疏导焦虑、紧张情绪。通过分析,将两组间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84%,复发率12%,并发症率6%;对照组治愈率58.97%,复发率46.15%,并发症率15.38%。结论综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84%,复发率12%,并发症率6%;对照组治愈率58.97%,复发率46.15%,并发症率15.38%。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综合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的单纯电凝法。

    作者:黄静红;何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进展性卒中采用CISS分型法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进展性卒中与不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CISS分型法对其进行分型,观察其不同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按照CISS分型法这40例病人分为3型,其中与心源性脑卒中型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房颤(B=1.39以及冠心病(B=2.13),吸烟(B=1.41);与穿支动脉疾病性脑卒中型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B=1.13),血脂异常(B=1.31),吸烟(B=1.4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B=1.29),吸烟(B=1.43)。结论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房颤、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吸烟。

    作者:郝文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MUC2蛋白在人类胃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粘膜及25例肠化生粘膜中MUC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中无MUC2蛋白表达,MUC2蛋白在肠化生粘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0%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粘液腺癌较高、低分化腺癌高表达(100%vs54.5%vs50.0%),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73.5%vs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死亡患者较尚生存患者胃癌组织MUC2蛋白高表达(80.9%vs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蛋白在粘液腺癌及伴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MUC2蛋白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不佳。

    作者:杨建伟;吕俊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相关临床试验分析

    目的:对糖化血清白蛋白采用酶法进行测定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采用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进行检验,将糖化血清蛋白检验结果与患者其它血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期GA指标明显减低,HbA1c指标明显降低,F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2hPG指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0.541),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变化,采用酶法对糖化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对于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丘燕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