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胸腔积液ADA、LDH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常岐;熊继勇;刘志国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ADA), 乳酸脱氢酶(LDH), 胸腔积液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腺苷脱氢酶(ADA)和乳酸脱氢酶(LDH)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0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60例,漏出性胸腔积液组20例,分析其ADA和LDH的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升高显著,癌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轻度升高,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含量高于癌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升高显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轻度升高,癌性胸腔积液中LDH含量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ADA和LDH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LC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系统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经过对LC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开始实施排气的时间是手术后(2.1±0.3)d,持续时间为(62.5±9.34)min,同时32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出血2例,胆漏1例,放射痛8例;对照组患者开始实施排气的时间是在手术后(5.5±0.4)d,持续时间为(31.8±5.68)min,同时32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7例,切口出血8例,胆漏8例,放射痛17例.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 对LC患者实施相应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治疗,同时还提升了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蒋碧菊;陈沛;陈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鼓室手术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效的手术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9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鼓室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对98例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结碧;尹旺华;王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诊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全部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期间给予围术期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1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BMA)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并作基因诊断.方法 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血液生化、肌电图和肌肉病理等资料,用PCR方法测定雄性激素受体(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拷贝数.结果 SBMA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和肢体震颤,舌肌萎缩和构音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症状和肌酸激酶(CK)增高,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性运动电位,肌肉病理为神经性损害.患者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均在50次以上,而正常对照是19~24次.结论 SBMA为中年男性,潜隐起病,主要表现脊髓和延髓肌肉的萎缩和无力,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测定有助本病的确诊.

    作者:韩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及介入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患者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闭塞患者210例,其中DM组90例,NDM组120例.结果 DM组90例病变104处,植入支架97个,治疗成功率92.5%,ABI值明显升高,术前(0.39±0.13)升至术后(0.78±0.13);P<0.01.NDM组病变168处,植入支架158个,及时手术成功率95.5%,ABI值明显升高,术前(0.32±0.11)升至术后(0.72:±0.16);P<0.01.210例患者随访1~48个月(平均36.7个月).DM组7例治疗失败行截肢术,截肢率为7.78%(7/90),NDM组6例治疗失败行截肢术,截肢率为5%(6/120),两组之间ABI及截肢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可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手术的成功率高,可以取得与NDM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作者:古献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手术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和传统引流两种技术对乳腺脓肿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6例患有乳腺脓肿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乳腺脓肿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和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技术对乳腺脓肿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广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不同内径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内径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0名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改良组30例,关胸时施行不同的胸腔引流方法.常规组术后胸腔镜切口(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留置内径为20Fr的胸管引流,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内径为8Fr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改良组术后腋后线第9或第10肋间留置内径为8Fr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内径为8F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引流量、拔管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改良组在术后疼痛、引流量、拔管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后,上下胸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引流量,加快术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飞;杨劼;叶国麟;古卫权;叶俊;朱乐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96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ADL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观察到任何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玲;周晔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采用降压和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并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糖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例患者出现轻微的腹痛、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和血管异常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巨大,采取有效、积极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减缓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余彩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论72例梗阻性结肠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研究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急性梗阻性结肠住院患者,经过对患者选择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式,进行肠道灌洗或者癌肿切除等处理.结果 该研究组中治愈患者的为68例,好转的患者为4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出现切口感染患者4例,吻合口瘘患者共2例.结论 对于患者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前的准备是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的关键,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对于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治疗能够发挥积极地作用.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3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护理采用一般护理、药物护理、氧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护理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7%.结论 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国云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肺功能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特步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康复.

    作者:徐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派丽奥抗生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派丽奥抗生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该院口腔内科近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4例(108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基础治疗组(牙周基础治疗)和派丽奥组(牙周基础治疗+派丽奥)各32例,比较组别间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的阳性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PD、GI、BOP3项指标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基础组相比,派力奥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第8周,派丽奥组的GI(0.900.31)、PD(3.710.37)mm、BOP(14.8‰)均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 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局部派丽奥抗菌治疗,操作简单,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的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和探诊出血状况,且药效持续更为长久,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张宇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7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患者.两组均实施常规输液,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组37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状况采用SCL-90进行评分,护理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出现了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评分(12.6±2.83),对照组评分(24.7±3.49),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37例患者没有出现输液反应,但是对照组37例患者中出现了5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输液的患者.结论 对患者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降低其心理负担,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继萍;何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该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与体检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本院接受CT或MRI检查及治疗,健康体检者超声检出斑块阳性的均接受CT或MRI检测,以CT或MRI诊断结果或治疗、临床验证结果为确诊结果,将超声诊断资料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疾病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诊断准确率为84.62%,超声诊断与确诊结果间具有正相关性,0<r<1;健康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诊断准确率为81.82%,超声诊断与确诊结果间具有正相关性,0<r<1.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均高于常规护理,同时护理纠纷事故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恢复速度.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中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45例生后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新生儿病房2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师进行静脉穿刺并同时作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由同样2名护师进行静脉穿刺,但不作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量表NIPS”在穿刺后1 min内进行评分,对疼痛量化,记录每次静脉穿刺后的疼痛评分.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作与不作非营养性吸吮的新生儿静脉穿刺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245例新生儿平均疼痛评分为5.8分,两组患儿进行穿刺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所致新生儿疼痛有减轻作用.

    作者:王宇;刘松梅;黄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预储式自体输血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 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 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郝锋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的妇科急腹症诊断鉴别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妇科急腹症诊断与不同病症的鉴别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国收治的80妇科急腹症患者,使用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查清对照的方法,确定终病症.结果 除1例由于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血管破裂被误诊为黄体破裂外,其他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检验完全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8.75%.结论 超声检查对妇科急腹症诊断、鉴别正确率较高,但需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

    作者:张利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 将42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2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rs)及床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密闭式吸痰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密闭式吸痰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能更好维持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同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邝雪仪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