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成;王丽红;左建强;王惠泉;杨跃军;郭子臣;石建英;李梅;徐伟民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改变及左心室肥厚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该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和随意抽取的53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超声对其进行颈动脉和心脏检测,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病患LVST为(1.40±0.24)cm,LVPWT为(1.37±0.22),LVMI为(40.±18.4)g/m2,IMT为(1.0±0.14)mm,颈动脉和心脏生理数据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实验对象明显异常.结论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病患的颈动脉及左心室各项生理指标是诊断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丛燕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湖南永州地区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CTX-M9及TEM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以及生化和血清学鉴定临床分离株.K-B纸片扩散法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针对CTX-M9及TE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齐进行扩增.结果 永州市区医院分离的55株福氏志贺菌,其中对氨卞西林的耐药率为87.3%,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83.6%,头孢曲松耐药率为15.3%.耐药基因TEM的2011年1月-2012年11月检出率为32.7%.CTX-M基因占所有阳性分离株的79.6%,其中同时携带TEM和CTX-M基因的占19.5%.结论 永州地区福氏志贺菌对氨卞西林、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耐药率较好,可能与CTX-M9及TEM 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杰;严洁;蒋恒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实行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210例,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治疗组105例,使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和心理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手术前1 d的焦虑情况调查并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心率、平均收缩压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手术后3 h、8 h、24 h内对疼痛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气以及下地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使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恢复时间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 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26例,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可达95%.进行肝功能检测ALT、AST以及GG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紊乱,早期诊治并采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巍建明;申保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皮肤癣病的真菌学调查及其药敏.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皮肤癣病患者462例进行研究,提取皮屑、甲屑和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观察致病菌分布情况及药敏情况.结果 该组研究共取样本462份,经直接镜检确定真菌病314(67.97%)份.经培养分离出真菌307(65.80%)株.病种以头癣为主,其次为体癣和足癣,跃患病率前3位,分别占总菌株31.27%、28.99%、14.01%.皮肤癣病各病种中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中,≤12患者为88例,>13岁患者374例,其中≤12头癣发病率明显增高,>12患者体癣、股癣、足癣及念珠菌病明显增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癣、甲癣、花斑癣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患者为209例,乡村患者为253例,乡村患者中以头癣、甲癣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发病率,股癣发病率城镇高于乡村,不同居住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其它病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发现,特比萘芬对各种致病菌敏感度高,其次为布替萘芬和酮康唑.结论 桂西地区皮肤癣病以头癣、体癣及足癣为主.应加强预防策略,降低患病率.患病后,推荐选择酮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或布替萘芬治疗.
作者:唐秀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全麻非心脏手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90例,分3个年龄组,每组30例,group1(青年组):20~44岁,group2(中年组):45~59岁,group3(老年组):60岁以上,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内,术后1周对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问卷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数值广度试验(DSPT)顺向及逆向、数值符号试验(DSYT)、循环连线试验(TMT)、小故事记忆试验(SSMT)进行比较,每项试验与术前比较,大于2个标准差认为有意义,全部试验中大于2项有意义认定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3组病人术后第一天pocd发病率分别是13.3%、23.3%、36.7%,术后一周发病率分别是6.7%、10.0%、13.3%,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为术后第一天的危险因素,而ASA分级与低氧血症为术后一周的危险因素.结论 POCD的发生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为术后第一天的危险因素,而ASA分级与低氧血症为术后一周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铁全;薛杰;寇立华;史洪淼;刘禹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医院中药房的质量管理,包括中药从采购验收、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等质量管理程序,是医院药剂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医药市场竞争日益加大的今天,改变观念加快中药房的变革,提高整体素质,适应新时期社会大环境的需要.目前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中药房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执行,该文探讨在中药房实际管理工作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刘丰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该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分成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YHA分级、左室舒张及收缩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末时其NYHA心功能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经3个月与6个月治疗后其LVE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末时其E/A比值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左室功能.
作者:尹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在2009-2011期间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9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不规则的分组,每组人数为45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普通的护理手段,其中作为观察患者在普通互利基础上加上综合护理,通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当护理工作告一阶段时根据二组不同的诊断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增加综合护理的患者群效果优于只进行常规普通护理患者群,即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高于另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血量等均低于另一组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融洽了护患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顺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使用消化内镜下的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该院接受诊断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78例在进行ERCP诊治治疗之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78例在进行ERCP插管之后,成功诊断的有76例,其中有胆总管结石52例,EST 19例,EPBD 3例,胰管结石4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血的有4例,出现胰腺炎的有2例.结论 ERCP在诊断治疗胆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简便、微创的优点,而且具有可重复性以及并发症少.消化内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治疗胆胰疾病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刘明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前,社区医院检验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检验科已配备了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凝仪等.虽然仪器设备有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相应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意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时代,急需加强规范管理的问题也随之突显.
作者:雷鸣;李晓红;李静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协助患者认识急性脊髓炎,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自我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急性脊髓炎患者,想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施予个性化护理控制其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黎笑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69例分为35例肠内营养组、34例肠外营养组,与术前、术后7 d进行体重、血清蛋白(A LB)、血红蛋白(Hb)统计并比较.结果 35例肠内营养组、34例肠外营养组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对两组病例体重、血清蛋白(A LB)、血红蛋白(Hb)统计并比较,以观察护理效果,肠内营养组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对机体营养摄入未造成明显影响,而肠外营养组存在营养素摄入不足使得体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在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温针灸治疗组78例、常规针刺对照组74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脐周四边穴治疗方法,比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李红星;罗利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Vitapex治疗伴有广泛根尖周骨吸收的重度根尖周炎磨牙的疗效以及年龄因素对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颗磨牙分为≤35岁组(A组)和35岁组(B组),均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将Vitapex糊剂加压注入根管并超填入根尖周组织,1个月复诊行牙胶尖加Vitapex糊剂永久充填,并随访半年、一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年复诊时A组的治愈率显著好于B组,A组的治愈率高达86.8%,平均愈合时间约为11个月,而B组的治愈率仅为27.3%,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伴有广泛根尖周骨吸收的重度根尖周炎患牙,年轻的患者可单纯采用Vitapex保守治疗,效果良好,而对于年纪偏大的患者应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保守疗法的疗效或为缩短愈合时间同时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研究甲状腺全切术(TT)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癌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术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率,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杜全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扁桃体以及腺样体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全身麻醉方式下进行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手术,对照组患儿在局麻方式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后不良心理相关指标的评分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抑郁、强迫、分裂、社交恐惧、攻击、违纪等几项指标),同时,对两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比较.结果术前在抑郁、强迫、分裂、社交恐惧、攻击、违纪等几项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几种不良心理指标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则在抑郁、强迫、社交恐惧以及攻击4项指标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麻手术组对患儿心理状态影响更小,更为安全可靠(P<0.05).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5%,对照组为12.5%;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患儿行扁桃体以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时,采用全麻手术方式对患儿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影响,且手术安全性高,对患儿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则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在该中心门诊确诊的60例肝吸虫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4±0.10)×109/L,对照组为(0.18±0.05)×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5%为41例,5%~10%为11例,>10%为8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3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1,P<0.05).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流行地区肝吸虫病感染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郑珍香;闫鞍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和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0例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 10例患者均完成头部及胸部CT检查.结果肺癌脑转移患者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结论 掌握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和CT特点,提高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诊断率和准确率.
作者:龚霞;刘志加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RRT相关有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方法对36例重症监护室行CRRT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有19例的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被转至普通病房;有8例由于经济因素而主动放弃治疗;有4例由于出现多脏器官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有5例因不愿使用CRRT治疗而致使病情加重,终死亡.结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CRRT治疗的顺利开展,并且能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作者:孙丽华;黄元元;张晶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