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及其病因分析

孙庆文;吕洪波;夏庆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 铝碳酸镁组, 西沙必利组, 病因
摘要: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胆汁返流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返流性胃炎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2组,铝碳酸镁组和西沙必利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西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病因学研究表明,胆囊疾患是发生胆汁返流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男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以及其对精液的影响,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市几家医院的507例男性不育患者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对精液的影响,然后对解脲支原体呈阳性的患者分别应用阿奇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7例患者经检测解脲支原体呈阳性的患者177例,占34.914%;不育组解脲支原体呈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精液情况比较,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对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阿奇霉素、四环素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强力霉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涂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COPD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心理、上机前、通气中及撤机时的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pH、PaC02、PaO 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时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医院是各种病菌传播,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院内感染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护理工作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条件,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规范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礼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孕产妇共21例,对其均终止妊娠,采用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有5例于终止妊娠过程中发生大出血,1例由于血肿形成,子宫切口损伤,后采用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长治疗7周.结论 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防止大出血形成,降低剖宫产率,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机会.

    作者:彭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抗生素在治疗上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防治传染病和抗感染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药物.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在治疗中的抗菌作用,防止药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抗生素在治疗方面应该应用合理.

    作者:刘世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院外急救中的传染病隐患及预防措施

    虽然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得到的有效控制,但其在人群中的传染还存在.院外急救人员经常直接接触各类病患,包括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传染病患者,其被传染的危险性远远高于社会其他人群,本文对院外急救中存在的传染病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一些预防举措.

    作者:黎映静;钟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冠心病心饺痛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有效率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时照组.经过观察,2组所有志者治疗后肝肾.心肌酶谱均正常,其余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定其可以提高胃癌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良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胃癌手术患者10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胃癌手术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了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等内容以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对胃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合格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4.0%,对照组为72.0%,2组健康教育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对胃癌的认知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程国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治疗64例胸腔积液体会

    目的 观察胸腔积液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探讨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比2组胸水消退时间、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同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水消退时间、胸水相关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现肺水肿、出血、气胸、胸膜反应、胸腔内感染总共3例(4.7%),而对照组有21例(32.8%),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对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效果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患者并发症少、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短,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唐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心理干预

    癌症不仅给患者躯体造成影响和痛苦,还引发系列经济、社会和心理精神问题.癌症引发的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医务工作者都认为对心理痛苦进行评估和干预是完善医疗必不可少的部分,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痛苦、精神抑郁还是经常被忽略.患者得知患了癌症后,首先出现的是心理痛苦,就像所有人在面对意外的生活事件时都会产生心理反应,在我国确诊癌症对多数人来说确是个灾难性打击,可表现出各种从轻到重的症状:如担忧、害怕、失眠、哭泣等.病程中,随时都会出现坏消息:如病情进展、预后不良、出现并发症、治疗失败和不可逆的治疗副反应等,这些消息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甚至出现严重精神抑郁症状.因此在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的同时,进行特殊的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渡过特殊的化疗或放疗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张玲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tion,PAH)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先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西地那非治疗CHD合并PA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心内左向右分流、平均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CHD患者,给予西地那非口服,一次20mg,每6 小时一次,对比用药前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平均压力的变化.结果 西地那非连续使用5d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 在CHD合并PAH的治疗中,西地那非可以特异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其使用方便,可为CHD合并PAH治疗的首选.

    作者:程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9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名健康新生儿的资料作为对照组,记为对照组,总结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儿早产儿、低体重、脐带绕颈、羊水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对存在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尽早行头颅检查,及时发现颅内出血,早期治疗,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热性惊厥142例诊治体会

    目的 对142例小儿热性惊厥进行探讨.方法 对14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热性惊厥的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发年龄5个月~6岁,其中3岁以下占52.8%,初发体温多>39℃.结论 对5个月~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

    作者:江树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的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76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明显减低(P <0.01),MPV、PDW增高(P<0.05),PCT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在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进展有重要作用,适时检测血小板参数对DM及其微血管病变诊断、预后评估、制定干预计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平春玲;韩东升;包图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护理.方法 对26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评估,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术前、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恢复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小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不典型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实际经验不足或者考虑不周,特别是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易被忽视或/和误诊、漏诊.

    作者:樊书领;黄俊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创脊柱手术老年患者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观察AHH联合CH对老年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以评估这一新兴的血液保护策略应用于老年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骨科择期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对照组(C组)和万汶AHH联合尼卡地平CH组(H组)处理.H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输入15mL/kg的万汶行AHH,同时持续泵入尼卡地平降低血压,以MAP达到基础血压的70%作为目标值.在多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样测量计算CaO2、CjvO 2、Da-jvO2、CEO2、Da-jvL等指标统计比较.结果 H组稀释后各时点Da-jvO2、CEO2均有降低,与稀释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H组上述指标变化大于C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2组患者Da-jvL在各时间点均较T0 升高,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本研究AHH的水平及CH的标准和时限,可以维持脑的能量代谢和氧供需平衡,因此应用于老年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思彦;刘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观察

    目的 评价维生素E烟酸酶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7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应用维生素E烟酸酶,并与尼莫地平治疗对照比较,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率为65.8%,总有效平为94.7%,对照组显效率为42.1%.总有效率为78.9%,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E烟酸酯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坚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患者门诊化疗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对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化疗护理疗效的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不同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方法,分别对患者进行了一般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静脉护理、化疗后不良反应护理,并记录了患者在护理中的恢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护理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在接受了相应的化疗护理之后,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医生后期的化疗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化疗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1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芎茶调散[1]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加用川芎茶调散加减.结果 经2周治疗,治疗组头痛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芎茶调散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较单纯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作者:司凤琴;董恩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