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临床诊断价值

张新堂;王晋;田民;刘斌;徐燕

关键词:双源, CT, 小肝癌, 动脉三期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从而探索提高小肝癌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证实为小肝癌患者30例,总结其动脉期三期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对各期病灶发现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0例患者,终确诊病灶36个,病灶直径0.9~3 cm,平均(2.2±0.5) cm,36个病灶平扫均表现为低、等密度.动脉三期呈逐渐强化增强的趋势,而动脉中晚期强化值有所减少,经过t检验分析,动脉早期与中、晚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期及晚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出率方面,动脉早期检出率低,只有41.7%,而动脉中、晚期较高,分别为88.9%、91.6%,通过x2检验动脉早期与中、晚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动脉中、晚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肝癌对动脉期时相要求高,且各病例佳时间不尽行同,因此,双源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癌发现病灶有较高价值,能有效提高小肝癌的诊断能力.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的早期诊治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产生的相关因素,探究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白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患儿的胎龄,体重及喂养方式的不同发现NEC的患病程度也不同,Ⅰ、Ⅱ、Ⅲ期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别为100%、71.4%和33.3%.结论 新生儿使用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新生儿患NEC的几率,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降低新生儿患NEC的几率.对于NEC应该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病情.

    作者:李振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心力衰竭的患者,按进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螺内酯加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只用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以2周为疗程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统计治疗前后NYHA的分级情况,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百分比,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33%,治疗前两组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加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用,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飞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浅谈狂犬病患者的标准护理体会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主要是通过病兽(病犬、病猫、病狼,以病犬为多见)的咬伤而感染发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其中以恐水症状为突出故又名恐水症[1].狂犬病一旦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100%[2],患者从发病至死亡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后时期,同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吴建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剖腹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 探讨剖腹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103例行剖腹产的产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 52例(占50.5%)和单纯硬膜外麻(EA)51例(占49.5%)两组.采取左侧卧位L2-3间隙行硬模外穿刺之后,EA组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CSEA组在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并硬模外置入导管.同时对BP、SPO2、HR、ECG进行检测,观察SBP、麻醉用药量、麻醉平面、麻醉诱导到切皮时间、升压药用量、肌松效果和新生儿的评分.结果 CSEA组在麻醉用药量、麻醉诱导到切皮时间上明显好于单纯硬膜外麻(EA)组(P>0.05),其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CSEA组在用升压药数使用明显比EA组使用高.结论 为此在预防低血压发生的情况下,相较于EA麻醉方式,将CSEA麻醉术应用于剖腹产在临床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吴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根据入院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自锁髓内钉组)36例、B组(单臂外固定支架组)38例,C组(加压钢板组)26例,比较各组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骨痂出现时间早、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短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05).且A组无一例发生再骨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优先选择.

    作者:刘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4.5号皮试针头采取桡动脉血的体会

    探讨临床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做血气分析的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7号或8号针头采取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试验组采用4.5号皮试针头采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4.5号皮试针头采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护士操作方便,病人易于接受,采血成功率达99%.

    作者:李群;王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颅内白色念珠菌感染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介绍1例颅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成功治疗经验并文献复习. 方法 通过脑脊液真菌培养和颅脑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颅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结果 静脉注射和口服伏立康唑,患者痊愈 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氟康唑治疗无效的颅内白色念珠菌感染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祝绍磊;韩晓华;曲志强;史瑶;姚维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危型HPV感染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具有感染HR -HPV的患者并记录其载量,随机从中选出52倒宫颈癌、5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4例慢性宫颈炎.结果 经x2检验,不同宫颈病变组中HR-HPV感染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了高危型HPV的宫颈病变组织中,其载量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定期检查HPV及检测HR-HPV病毒载量在临床筛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磊;商宇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肺血栓栓塞症误诊一例分析

    肺栓塞是比较常见和容易误诊的心血管疾病.本文通过1例肺血栓栓塞症误诊的诊治过程分析,讨论了肺血栓栓塞症容易误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以及临床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该病例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俞顺爱;胡婷婷;杨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4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39例,显效8例,无效1例.结论 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郭秀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附睾睾丸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用强的松后附睾睾丸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36例附睾睾丸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加抗结核药组、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组症状改善、附睾睾丸肿胀消退、并发症的发生及不需手术者均优于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组.结论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睾丸结核疗效显著.

    作者:涂盛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心血管病对肾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并总结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对患者肾脏的具体影响以及具体应对方案.方法 通过对近期文献的翻阅和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的病例情况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既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引起急性肾衰竭等肾脏疾病.所以医师要充分把握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用量和使用时期.

    作者:叶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6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和作用,以更好地解决心律失常患者的痛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其中9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6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无窦性停搏、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 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功能,要慎重对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用药以及时间等进行正确的指导.

    作者:沈彩云;沈景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说明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了40例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了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40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心理都有明显的改善,不了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中药饮片小包装,何时能实现医患共赢?

    传统的中药调配历来是以“手抓戥称”的方式深入人心,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医生开上“放心药”的号召,被称为“精品饮片”的中药小包装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从临床实践使用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发现部分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本文将从中药小包装的优势及缺陷上入手,分析中药饮片小包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作者:李廷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银杏达莫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治疗1个月后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达83.72%,大大高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心病的治疗上,除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外,加用银杏达莫治疗注射临床疗效安全、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斌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慢性心功能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衰竭治疗的新进展,对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比较,为以后临床心功能衰竭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医院及临床的实际情况,将在文献中和临床上收集到病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所有病例的治疗方案中,包括了初的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联合使用,后来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0和β受体阻滞剂等方法和药物相继被用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中西药结合等方法也有见于报道.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大量的高科技仪器和治疗手段被用于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降低死亡率,并使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到正常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我院2008年7月~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资料,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颈动脉超声对TIA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 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合理治疗,治疗以改善血液为为主,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薛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良性甲状腺结节如果遭到不恰当的手术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经济负担,而且会导致或加重日后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对于大部分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全秋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溶栓患者共发现闭塞血管者51例(70.83%),主要有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和(或)分支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椎-基动脉闭塞.有21例(29.17%)尚未发现闭塞血管.经溶栓治疗,终完全再通27例,部分再通者13例,未通者11例,血管总体再通率达78.4%.3例并发脑疝,终死亡.结论 动脉溶栓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和配合,优点主要为药物可直接进入病灶,精确定位,疗效比全身用药更加显著,创伤少、安全及并发症少.

    作者:唐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