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附睾睾丸结核疗效观察

涂盛锦

关键词:强的松, 附睾睾丸结核
摘要:目的 观察加用强的松后附睾睾丸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36例附睾睾丸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加抗结核药组、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组症状改善、附睾睾丸肿胀消退、并发症的发生及不需手术者均优于单纯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组.结论 强的松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睾丸结核疗效显著.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去甲替林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去甲替林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68例神经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去甲替林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去甲替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l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减少更为明显: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甲替林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去甲替林治疗,极少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丁连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分析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情况

    在我国,抗菌药已成为单类药品中使用范围广、使用比例高的药物.有些亦无人员受利益驱动,多开、滥开抗菌药,以获取高额回扣.滥用抗菌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即是使得细菌的耐药菌增加,传统的抗感染药物对他们不再有效,加大了治疗成本,并增加了治疗的危险性[1,2].同时,过度使用高档抗菌药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大大浪费社会医疗资源和医疗成本.

    作者:黄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痛人流患者心理因素及循证护理实践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孕妇的心理因素及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 根据循证依据,制定护理措施,应用于962例无痛人流术患者,解决因传统人流手术孕妇精神紧张、恐惧和手术刺激而致的子宫穿孔、吸宫不全、人流综合征、感染问题.结果 大大降低了人流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又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提高无痛人流术的护理质量.

    作者:牛素娥;丁小芳;时新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对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宫粘膜下肌瘤患者3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各170例.根据疗效记录和回顾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组中患有宫粘膜的170例宫粘膜患者,在我院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治疗0型、Ⅰ型、Ⅱ型粘膜下肌瘤时,除Ⅱ型有14例未能一次切除外,其余类型的均切除干净.手术的一次切除成功率达到了91.7%.结论 宫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手术效果,针对性的正确选择适应症,同时采用了严格的超声检测,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目前疗效好的方式.

    作者:周湘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4项指标与血小板的相关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血小板数量(PLT)的相关性.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LT测定的同时,采用r-放免计数仪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4个肝纤维化指标,然后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增大,HA的值明显增大(P<0.05),LN、PCⅢ、CⅣ变化不明显;随着PLT值的增大,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除了LN,HA、PCⅢ、CⅣ3项的血清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HA与PLT的相关性好,是反映肝纤维化好的指标之一,综合考虑HA等相关肝纤及PLT是诊断肝纤维化有效的血清学方法.

    作者:陈瑞林;刘发河;张达衡;陈燕玲;舒云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浅析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及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多因体重低、呼吸器官不成熟、免疫力下降所致.新生儿肺炎以肺部弥散性病变为特点,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以尽快的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治疗时间为原则.通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病因分析、治疗,减少新生儿肺炎的患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作者:白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6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和作用,以更好地解决心律失常患者的痛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其中9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6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无窦性停搏、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 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功能,要慎重对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用药以及时间等进行正确的指导.

    作者:沈彩云;沈景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液生化检测各阶段质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血液生化检测是临床重要的检测项目,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重要份额,其检测结果将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中,为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检测结果的可时效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生化质控成为临床检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血液生化检测是对离体的血液进行生物化学物质的测定,其质控由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过程组成[1].

    作者:王友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主要关注问题是:如何保证呼吸道畅通和防治通气不足及低氧问题,做好这几方面工作,对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手围术期死亡率(通常约有12%~25%)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英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从而探索提高小肝癌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证实为小肝癌患者30例,总结其动脉期三期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对各期病灶发现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0例患者,终确诊病灶36个,病灶直径0.9~3 cm,平均(2.2±0.5) cm,36个病灶平扫均表现为低、等密度.动脉三期呈逐渐强化增强的趋势,而动脉中晚期强化值有所减少,经过t检验分析,动脉早期与中、晚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期及晚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检出率方面,动脉早期检出率低,只有41.7%,而动脉中、晚期较高,分别为88.9%、91.6%,通过x2检验动脉早期与中、晚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动脉中、晚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肝癌对动脉期时相要求高,且各病例佳时间不尽行同,因此,双源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癌发现病灶有较高价值,能有效提高小肝癌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新堂;王晋;田民;刘斌;徐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优点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我院刨伤骨科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在我院骨科手术患者并且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于观察组采用CNP护理,对照组采用我们一般的传统方法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达9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不仅从生理上有助于患者康复,而且有利于患者创伤后心理康复促进患者复,此种方法指导推广.

    作者:宫玉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剖腹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 探讨剖腹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103例行剖腹产的产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 52例(占50.5%)和单纯硬膜外麻(EA)51例(占49.5%)两组.采取左侧卧位L2-3间隙行硬模外穿刺之后,EA组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CSEA组在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并硬模外置入导管.同时对BP、SPO2、HR、ECG进行检测,观察SBP、麻醉用药量、麻醉平面、麻醉诱导到切皮时间、升压药用量、肌松效果和新生儿的评分.结果 CSEA组在麻醉用药量、麻醉诱导到切皮时间上明显好于单纯硬膜外麻(EA)组(P>0.05),其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CSEA组在用升压药数使用明显比EA组使用高.结论 为此在预防低血压发生的情况下,相较于EA麻醉方式,将CSEA麻醉术应用于剖腹产在临床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吴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妇产科护理差错的防范及管理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医护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是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对于妇产科来说,因为关乎着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所以服务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是我们妇产科医护人员都面临的大问题.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是产科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近年来在妇产科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一简要分析,供参考.

    作者:蒿毳羽;刘淑杰;张爱荣;罗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6年12月1日~2011年12月1日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元月为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改用新式外科洗手方法;改进了备皮方法及术前皮肤消毒方法;腹腔探查后使用切口保护器:阑尾切除后残端改用新的消毒方法;加强手术间的消毒管理.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24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病例作为对照,将2009~2011年12月实施护理干预的307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 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一组的化脓性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结论 改进化脓性阑尾切口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文三秀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结合临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30例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出现并发症的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予以护理干预措施,随机选取30例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导管置留小儿,主要研究分析出现留置管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措施,比较两者的并发症率.结果 影响患者正常使用导管的原因有堵管、滑脱、感染,治疗组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和积极护理,并发症率为13.3%,对照组为30%,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殊性,要保证小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正常使用,达到治疗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对症处理是重要对策.

    作者:张书丽;雷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阳性女性的作用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中的女性是高发病人,其病程长,亦可反复,大多数受治者均缺乏相关知识,往往产生危害健康的行为,不但不利于丙肝的恢复,还增加传染他人的机会,而出现HCV母婴传播蔓延,因此,对HCV阳性女性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尤其对妇女怀孕、妊娠及分娩前后的指导.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CV阳性女性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增强受治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HCV母婴传播,有利于预后和有效的消除继发、新发感染者.

    作者:黄霞;刘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1.5~5.6 cm,平均3.4 cm;肿瘤位于肾上极37例、中极33例、下极15例.所有病例TNM分期均为T1N0M0.透明细胞癌54例,颗粒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3例.结果 85例均成功手术,随访78例,随访时间10~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2例术后20个月出现同侧肾上腺肿瘤转移,行肾上腺切除术.余76例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迹象.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可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保留患肾功能,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

    作者:高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阶段的白血病患儿的心理障碍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21例.对不同年龄段的白血病患儿积极了解其疾病、家庭、心理变化情况,对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再利用生活质量评价表评价疗效.结果 生活质量评价表可见治疗后患儿的总体健康、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疼痛与不适、对药物和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方面有明显下降.因是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白血病患儿实施合理、及时、特异性的护理干预有积极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的1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RV均明显下降,而MFR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8例(6.06%),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能迅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是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13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

    肝脏是机体非常重要的器宫之一,具有解毒、合成、分解、代谢等许多功能,对人体的血糖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发生肝硬化时,肝脏细胞受到广泛损害,将会造成机体的糖代谢出现紊乱,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又将其称为肝源性糖尿病[1.2].肝硬化与糖尿病均是对机体有极大危害的疾病,两者并存时,使得病情复杂,相互影响,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预后也较差.

    作者:纪彦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