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质网应激中ATF-6调控细胞凋亡及相关疾病

张一冰;徐盟;关雅迪;石玉秀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ATF-6细胞
摘要:许多异常反应都会引起内质网应激,进而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当未折叠反应仍不能缓解内质网蛋白负荷时,就会通过多条途径引起细胞凋亡,并引起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躁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等.该文主要论述活化转录因子6在ER应激中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引起的相关疾病.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该院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设为观察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士质量检查的合格率.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增加,护士无菌物品灭菌、护理文书书写、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和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同时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陈永霞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

    目的 探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60例中老年晚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老年晚期结肠癌效果满意,药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军;刘祥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1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内科治疗以及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现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 117例患者,治愈32例,显效37例,有效4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7.4%.结论 该科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秀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首次接待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首次接待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的传统责任制护理患者1271例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实行首次接待负责制护理患者1752例为观察组.评价病员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 通过病员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首次接待负责,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护理服务质量,住院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作者:张家银;赖立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组织多普勒和应变/应变率显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和应变/应变率显像在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56例,56例患者在植入双室起搏器之后采取不起搏、右室起搏(RV)、左室起搏(LV)以及双腔起搏(BiV),起搏方式为随机进行.比较缺血性与原发性心肌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治疗之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BiV与LV可以提高射血分数值与每搏输出量,与其他两种起搏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组织多普勒和应变/应变率可以对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BiV与LV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RV与常规窦性心律状态改善效果不显著.

    作者:李才坤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刍议脑积水分流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V -p)分流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05例脑积水分流术后脑脊液过度引流的病例.结果 低颅压综合征52例;去骨瓣减压窗严重塌陷并伴有剧烈头痛26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19例,其中双侧者16例,单侧者3例;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塞3例,其中1例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2例无临床症状;缝隙脑室综合征3例;颅缝早闭2例,首次分流年龄均在4个月以内.经二次手术等相应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脑脊液过度引流是脑积水V-P分流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格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分流装置,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早期发现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是防治该并发症的关键.皮下分流管适当结扎是治疗该并发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结扎程度难以量化,仍有待改进.

    作者:田健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286例输尿管结石病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技术的护理配合体会.其中包含整个围手术期患者身心护理、医疗器械设备的准备、使用及保养.讨论护理人员对钬激光碎石原理掌握的必要性以及钬激光碎石技术应用的熟练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萍;刘英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给予术前及术后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随机对症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总有效率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着重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汪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护理综合干预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护理综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中青年代谢综合症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腰围、BMI、DBP、SBP、HDL-C、TG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腰围、BMI、DBP、SBP、HDL-C、TG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代谢异常的患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彭兰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全身性麻醉在剖宫产手术当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在该院就诊进行全身麻醉剖工产手术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行全身性麻醉剖宫产手术患者,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21.3)岁,对所有患者通过丙泊酚及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处理,之后实行手术.结果 全部200例患者手术全获成功,产妇及婴儿均无异象.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为(37.8±5.3)min,平均所用时间为45.7 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为120~250 mL,平均出血量为190.7 mL;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复苏时间为13.1~20.9 min,平均所需时间为16.4 min.结论 将全身性麻醉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当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杨龙和;吴洪翔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手术巡回护士在麻醉工作中的护理探讨

    文章通过对手术室巡回护士的临床麻醉过程中护理过程的剖析,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与体会,总结出麻醉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刘艳;李丽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符合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予以口服莫西沙星片0.4g,1次/d;对照组28例,予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1 9,1次/d,同时静脉滴注甲硝唑200 mL(0.5 9),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急性盆腔炎治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急性盆腔炎治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6%,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服药方便,不良反应轻,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杜凤臻;肖春雷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的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未去除白细胞输血,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白细胞输血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还是在术后感染以及转移复发等方面,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输液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更加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与复发的几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和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浅析肝血管瘤的螺旋 CT 表现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影像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肝血管瘤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结果 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肝血管瘤强化方式呈明显“快进慢出”,非典型肝血管瘤强化方式不一.结论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该病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徐永雄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探讨ACVD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的2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析比较患者24h内经颅脑CT定性、定位检查,同时描记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例ACVD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73例,异常率83.90%.其中A组115例,占66.47%,B组58例,占3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3,P<0.05)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波改变、T波改变、Q-T延长、异常Q波、心律失常;2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好转及痊愈出院189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20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死亡7例,占35.00%,心电图异常者死亡13例,占6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心电图改变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赵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80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值等方面治疗效果都显著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手术病人焦虑因素评估及分析

    目的 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因素,以做好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 自2011年5-12月对156例病人按不同病种、文化程度、年龄、时间分别进行分组,于入院、术前1d、入手术室时病人按焦虑量表(SAS)自评.结果 患者手术前1d和入手术室焦虑值明显高(P<0.05).良性肿瘤组中年女性的焦虑程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良性肿瘤、中年、女性病人、手术前1d和入手术室是术前焦虑重要因素,针对性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崔金花;许海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22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且起病较急,病势也较成人严重.目前由于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不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延误病情,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等诸多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增加其心里负担.该研究通过分析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确诊患者进行腔镜手术或保守治疗,以期防止感染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伟;叶珊珊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56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 56例患者1周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结论 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于秀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