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崧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成人肠套叠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法(MPR).结果 成年人肠套叠的CT表现为靶型肿块,8字形肿块,肾形肿块或彗星征.结论 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任保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介绍了婴儿猝死综合症和针对的呼吸位移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相关的技术背景,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呼吸位移传感器可直接输出频率量的数字信号,检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便于扩展移植和工作可靠,且使用方便和舒适.
作者:梁钻镭;马伟文;李文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使得其在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现代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手段.加强临床科与检验科室的沟通有助于诊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与临床治疗的相互合作,促进诊疗活动的开展.本文就临床科与检验科室沟通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作者:柴淼;苏丽菊;孙权业;郝潇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托吡酯为广谱抗癫痫新药,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儿童抽动症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
作者:李爱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对鱼塘投毒案件的现场勘查,相关物证的发现、固定、提取、以及鱼塘投毒中常用的几类药物检验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张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上引起肺癌癌痛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肺癌病变的本身、各种治疗措施及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是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会发生疼痛呢?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会发生疼痛,一般在肺癌的早期疼痛往往不出现,肺癌晚期的病人由于肿瘤侵犯胸膜,大都伴随着疼痛,实施自控镇痛术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使用了PCA镇痛方法,病人往往又会表现出焦虑、烦闷、恐惧、伤感孤独和绝望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为此对疼痛的控制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张焕;蒲洁娜;孙妍;杨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 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结果 1例并发失血性休克,经子宫全切术后好转;余均痊愈.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王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3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后的症状、体征、肝功以及超声等检查,观察肾功、血常规等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12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日1次,疗程1个月.结果 病人症状、肝功、以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低.结论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安全有效.
作者: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41例采用小骨窗术和41例采用骨瓣开颅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有效率、术后生活质量等.结果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小骨窗术均优于骨瓣开颅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骨窗术具有止血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李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与厄更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8周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 服药8周后,结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91.25%,赖诺普利组有效率8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唪组不良反应率5%.赖诺普利组不良反应率6.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陆文杰;徐龙;丁险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1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51例,应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浓度及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率为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超高龄患者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80岁以上胃肠外科患者手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95例超高龄患者术前并存病率91例(95.8%),术后发生并发症37例(38.9%),终顺利出院92例(96.8%),死亡3例(3.2%).结论 胃肠外科超高龄患者并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术中监测,术后积极支持观察等,超高龄患者能够比较安全接受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作者:谢智惠;周洪伟;王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超声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12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以手术及病理为金标准,使用仪器为SIEMENS Antare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平卧位,膀胱充盈,于耻骨联合上至脐部做一系列横切、纵切及斜切、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膀胱浸润深度及与腹壁、肠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12例患者肿块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在其肿块部位、大小、形态等方面基本一致.
作者:艾雪;张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等离子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我院行PKEP术治疗的BPH患者72例,同期行TURP术治疗的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水量,平均住院时间、膀胱痉挛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残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大尿流率(Qmax)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组术后RUV、IPSS、QOL评分及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EP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有点,是治疗BPH的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舒铁环;全科立;刘祚君;颜廷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更好的配合各项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外科2010年3~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病例的SAS总分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外科手术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AS总分差异显著(P<0.05);心率、血压等状况,干预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现代外科临床中,在术前对于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以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对于患者手术治疗及预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廖星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评价AECG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8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AECG检测.结果 共检出心肌缺血395阵次,SMI占总心肌缺血的74.43%,占陈旧性心梗的83.93%,占不稳定心绞痛的80.9%.SMI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结论 AECG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焦敬美;吴韫慧;袁义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透析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探讨预防及处理透析低血压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48例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者作为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病原因,及时给予预防和护理措施,并观察患者的预后和病情进展.结果 48例透析低血压患者中,40例患者经积极处理,血压回升并顺利下机;8例患者因低血压不能恢复提前下机,经抢救患者均脱离危险,未发生后遗症.无患者死亡.结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发生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注意辨别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先兆,严密观察,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发展,提高透析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段平;朱德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原则及近几年的临床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口服降糖药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原则及其临床治疗进展.结果 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口服降糖药也不断出现.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多新药的涌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作者:卓苏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4例,观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和未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肝功能情况,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及肝功能Chlid-Pugh分级病例与发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关系,并进行比较.结果 32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病例65例,发生率20.06%.肝功能Chlid-Pugh分级,A、B、C组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2组肝功能项目检测P<0.05有显著差异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与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肝源性萄萄糖代谢异常发生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无关系;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与患者与肝功能呈负相关;肝功能损害越重发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越重.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98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45例.2组均用目前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0~14d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其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达94.3%,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92.5%,对照组心电图有效率77.8%;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有显著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缺血性心电图变化.
作者:黄河;周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