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学文;林焕西;汪盛参
目的 研究丹参酮在耳部感染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类验组使用本院自制丹参酮滴耳液,对照组使用市售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1周为1个疗程,以患者症状变化以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疗效的判断标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2%(50/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51/56),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可以作为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等耳部感染,疗效显著,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无差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永生;王丽方;阎双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中关村地区特殊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筛查出引起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的主要疾病,加强三级预防.方法 对中关村地区180例特殊老年人进行身体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综合评估.结果 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主要疾病为脑卒中及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结论 加强对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从而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作者:王春芳;邹宝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组)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77.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PTH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磷、血iPTH改善明显(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磷、血iPTH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永忠;蒲超;邹德平;朱再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肌肉注射体位固定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对患几的损伤.方法 对年龄5个月~3岁门诊注射室进行注射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0例,试验组采用俯卧位,对照组采用侧卧位,观察2组患儿局部反应.结果 试验组要此对照组明显减轻对患儿的意外损伤.结论 试验组采用的俯卧位可减少对患儿的损伤,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作者:陈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肠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行急性结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以急性结肠梗阻就诊.急诊手术探查,并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术后愈合良好,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及腹腔感染.切口感染3例,经换药愈合.结论 急性结肠梗阻,在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时经全结肠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倪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利用时间护理理论来糟导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运动、药物指导,血糖监测.结果 大多数患者自觉遵守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 以时间护理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合理地分配护理时间,指导糖尿病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性.
作者:夏文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4例,观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和未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的肝功能情况,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及肝功能Chlid-Pugh分级病例与发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关系,并进行比较.结果 32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病例65例,发生率20.06%.肝功能Chlid-Pugh分级,A、B、C组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2组肝功能项目检测P<0.05有显著差异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与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肝源性萄萄糖代谢异常发生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无关系;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发生与患者与肝功能呈负相关;肝功能损害越重发生肝源性葡萄糖代谢异常越重.
作者:吴小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 对18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187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良好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较为关键.
作者:黄荣;熊赛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连续住院PSD患者56例应用常规加百忧解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周后开始起效,6周后效果显著,患者HAMD总评分平均分数降低71.26%,痊愈率达到48.21%,总有效率94.64%.不良反应的有15例,发生率26.78%.结论 综合疗效,不良反应,起效时间,百忧解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蓝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院的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对于社会,患方和医疗机构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引起了政府、社会、医疗机构的关注.
作者:牛永祝;苗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脾脏裂伤后的手术以及恢复的情况体会.方法 对脾裂伤患者诊断后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严格的手术治疗,并且分别观察预后.结果 60例中5例出现切口感染,给予换药,均痊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1例58岁患者行粘合凝固止血术,术后36h发生延迟再出血,非手术观察,保守治愈.结论 脾裂伤手术方式按照不同的情况和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是较为合理的,所以对于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脾外伤强调个体化治疗是正确的,且在非病理性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保留脾,意义重大.
作者:陈祖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2组之间疗效无差异,但不良反应程度有差异.结论 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优势,齐拉西酮锥体外系反应、对体重的影响以及内分泌的改变较利培酮明显少得多,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张桂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探讨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2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进行观察.结果 对128例患者观察出血原因单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GVB)82例(占64%),单纯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2例(占9.3%),门脉高压性胃病(PHG)[1]21例(占16.4%),其余7例为双因素出血(占5.46%).结论 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治疗是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海英;贾延敏;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采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急性盆腔炎52例视为观察组,同期采用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的急性盆腔炎48例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为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略高于对照组的91.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略低于对照组的6.3%.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上引起肺癌癌痛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肺癌病变的本身、各种治疗措施及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是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会发生疼痛呢?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肺癌病人都会发生疼痛,一般在肺癌的早期疼痛往往不出现,肺癌晚期的病人由于肿瘤侵犯胸膜,大都伴随着疼痛,实施自控镇痛术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使用了PCA镇痛方法,病人往往又会表现出焦虑、烦闷、恐惧、伤感孤独和绝望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为此对疼痛的控制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张焕;蒲洁娜;孙妍;杨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与厄更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8周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 服药8周后,结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91.25%,赖诺普利组有效率8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唪组不良反应率5%.赖诺普利组不良反应率6.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陆文杰;徐龙;丁险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和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HAMD评分,服药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2组治疗1个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2组差异更加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服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者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可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使治疗更加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建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1992年至2009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期间,<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总结、分析<规划>及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对今后结防工作予以借鉴.方法 利用项目季报表、年报表等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年至2009年全市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8067例,其中新涂阳病人10489例.病人发现水平不断提高,从1992年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率6.36/10万提高到2009年的38.66/10万,涂阳登记率及新涂阳登记率由5.64/10万、2.24/10万提高到26.73/10万、21.52/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6.03%.结论 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显著,病人的发现率、治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承诺、结防机构能力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DOTS实施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继续加大结核病控制力度.
作者:张国莉;王立国;吕树峰;王慧艳;陈晓东;綦孝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评价,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尿蛋白组(DM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2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DM3:25例),另选择健康者23名作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比较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Tp),20s残留率(C20).结果 DM1和GFR较NC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通;李颖;郑瑞国;常文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心律合并早搏的疗效.方法 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缓慢心律合并早搏患者50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拉,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 有效率86%,对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胃肠道无不良影响.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心律合并早搏疗效确切.
作者:郜巧云;刘应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