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阳兴;黄漫;卓兆麒

关键词:七氟醚, 吸入麻醉, 体温
摘要: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ra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ra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囤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HA和LN的影响,从而验证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胰腺炎纤维化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小剂量组(400mg/kg)、丹参中剂量组(800mg/kg)、丹参大剂量组(1600mg/kg).4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法(ELL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HA和LN的表达情况,同时将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发生明显的胰腺纤维化,血清中的HA和LN的表达明显升高.各不同剂量干预组纤维化程度及HA和LN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抑削大鼠胰腺纤维化组织的形成,对慢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洪宇;赵浩亮;郭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69例的临床观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切口感染,有1例并发腹壁下气肿,术后5~7d均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输卵管妊娠具有出血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小及保留妇女生育要求等优点,是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清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神经内病患的护理总结及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2007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病人,进行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并收集资料并制订护理计划,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死、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程序.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同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杨艳桃;杨小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电图U波倒置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电图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心电图U波侧置8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U波倒置常见于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病;常伴发心肌缺血,其次为左室肥厚.结论 U波倒置对某些心血管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金枫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80例甲状腺肿瘤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与病理对照,甲状腺腺瘤44例,病变诊断符合率97.8%,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病变诊断符合率94%.甲状腺癌17饲病变诊断符合率94.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由于其对甲状腺肿瘤的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可于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异常,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一项重要方法.

    作者:项玉平;王良;刘彦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疏康颗粒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

    目的 观察骨疏康颗粒对骨质疏松(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近期在我院骨科住院的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2组:(1)治疗组37例,口服补肾中药骨疏康颗粒,1袋/d,连服6个月;(2)对照组38例,未服补肾中成药.全部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CVR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值.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VR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和ADI.总分无明显区别(聃>0.05),治疗后2组患者CVRS~疼痛评分、ADL总分和骨密度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上述各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 骨疏康颗粒可显著改善骨质疏松(OP)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各种疗效指标.

    作者:黄雪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部斜行小切口在输尿管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部斜行小切口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40例输尿管结石,进行手术径路的改良,采用4~6cm的腹部斜行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后住院平均8d.术后恢复好,且能达到预期的手术疗效,随访1~12个月无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腹部斜行小切口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刘勇;刘强;陈亮;王治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大竹县职业病防治现状与对策

    目的 了解和掌握文竹县职业危害基本情况.防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措施.方法 对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大竹县职业危害企业多、接触职业危害劳动者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覆盖率低、企业主要职业病防治意识差.职业危害以煤矿业为主,其次是水泥业、化工业.结论 政府应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加大职业病防治的投入与宣传力度,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督促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各司其职加大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行为的力度.

    作者:申化坤;周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深圳地区50份胆石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胆石的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深圳盐田区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取得的50份胆石进行胆石成份.微量元素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50份胆石中,19份(38%)属胆固醇类结石(CS).31份(62%)属胆红素类结石(PS),CS:PS=1:1.68,按性别分类.男:女=1:1.5.其中16份来自胆囊结石,女性占75%,男性占25%.按成分分类CS占52.5%,而PS占37.5%.胆红素类结石患者的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胆固醇类结石患者显著高.提示胆红素类结石的形成与胆道系统感染有关.我们通过对30份胆石的微量元素(Ca、Fe、Mg、Cu、Mn、Zn)等的测定,发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深圳地区胆石以胆红素类结石为主,PS:CS为1.68:1,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为1:1.5:女性患者好发胆囊结石.且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胆红素类结石患者的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胆固醇类结石患者高;胆红素类结石其Ca、Fe、Mg、Cu等金属离子的含量比胆固醇类结石高,而Mn、Zn的含量则无明显差异.不同部位的胆石其微量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

    作者:陆晓伟;陈素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9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讨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通过对休克、扩容、胃管、心理等护理的总结.结果 29例患者中内科治疗26倒,外科手术3例,内科治愈率为89.65%.结论 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作者:程艳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疗效.方法 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出现肺动脉高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及药物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仍低于85%的患儿通过多普勒超声明确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51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呼吸机治疗,调整呼吸机参数采用高通气法,观察组则加用前列地尔(使用前必须测血压在正常范围)50ng/(kg·min)加入5%GS中维持,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肺动脉压力,当肺动脉收缩压≤75%体循环收缩压时,PaO2维持在80mmHg(l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0%持续12h,并逐渐缓慢下调呼吸机参数,每次降一项参数,并需观察30min,前列地尔逐渐减量,一般使用48-72h撤离.结果 观察组平均气道压及肺动脉压下降明显,总有效卒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疗效,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林莉;杨玉丽;周国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救治的几个问题

    急性重症胆管炎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把握早期胆管减压、手术时机选择,术后观察等方面的问题,对高龄患者的诊治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辨证施治.

    作者:宋玉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ra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ra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囤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作者:阳兴;黄漫;卓兆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氢氯噻嗪25mg,每日1次,早饭后服用,疗程4周.结果 服药4周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有效率73.02%.治疗前后血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尿荆是联合用药时的一种有效降压药物.

    作者:许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浅析自然流产的原因及影响

    目的 探讨引起自然流产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31例流产妇女进行咨询和统计分析,从遗传、免疫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找出引起自然流产的原因,为怀孕妇女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结论 自然流产的原因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加强防护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症,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或咨询,确保身体健康,减少流产发生的机率.

    作者:雷金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60倒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进行心理护理个体化的指导和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对脑卒中志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180例体会

    目的 总结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体会.方法 180例胃癌患者,13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5例性姑息性全胃切除术;经腹入路161例,胸腹联合切口入路19例;应用吻合器吻合177例,手工缝合3例.结果 术后发生食道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出血1例,膈下、胸腔积液7例,经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12.1(8~16)d.结论 适当的入路选择,合理正确的吻合器使用,酌情结合手工缝合重建消化道,既可提高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彻底性,又可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王浩;李向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肺栓塞23例误诊分析

    本文分析探讨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措施.

    作者:耿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Glut-1、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Glut-1,VEGF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述.结果 RT-PCR结果显示Glut-1 mRNA、VEGF mRNA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显示Glut1、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胰腺组织(P关键词:胰腺肿瘤GLUT-1VEGF

    作者:杨兵;陈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在山区高速公路中车祸伤救治分析

    目的 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已成为了急诊救治的重点,为探讨车祸伤的伤情特点及院前急救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救治作用,现将我院5年来院前急救车祸伤作一分析:一般资料750例,伤情占前3住的是:颅脑损伤,多发伤,四肢伤.方法 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现场急救,批量伤员行快速预检分诊评估的同时需进行不问断的抢救,积极进行抗休克气管插管及手术治疗.结果 死亡160 例,伤残88例,恢复良好502例.结论 认识院前急救作用中的重要性和质量,努力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杨建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