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分析

常新荣

关键词:卡尼汀, 多巴胺,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摘要:目的 探讨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有效率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卡尼汀治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病患的护理总结及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2007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病人,进行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并收集资料并制订护理计划,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死、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程序.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同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程序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杨艳桃;杨小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会阴护理的体会

    会阴护理是产科病房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它不但可以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还可以更好地观察切口、尿管、及流血情况,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院产科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创违良好安全的病房环境、科学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使这项护理操作充满人性化.

    作者:李金业;高燕敏;陈春林;刘继波;汤敏;张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3例报道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3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以前文献报道的5例本病惠儿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规律.本组病人年龄8~14岁,均来自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发病初期症状均不严重,均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就诊时X线片显示局部骨骺均呈溶骨性破坏.所有病人均予切开排脓病灶清除闭式冲洗引流术,术后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局部微波照射.结果 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复发,无生长阻滞.结论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骺骨髓炎罕见,该病全身症状轻,易波及临近关节,影响骨骼发育,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王来喜;丁力;李国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35例长期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指标检测

    目的 检测35倒长期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方法 选择确诊3年以上的WCH患者与体检同龄血压正常者(对照组)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1:1配对,比较左室结构指标检查数据,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N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LVW)和左室重量指数(LVWI).结果 共配成35对.WCH患者的LVEDd、LVESd、IST、LNPWT、LVW和LVWI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幸免<0.01~0.05).结论 长期WCH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各项指标数据明显偏高.

    作者:李飞雪;杨丽刚;孙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

    本文简要介绍神经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陈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膦甲酸钠苦参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肝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辟甲酸钠(可耐),苦参联合应用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是否提高生存率.方法 对78例血清定量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随机抽取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3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45.6±20.5)岁;磷甲酸钠苦参治疗组4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1.4±20.7)岁,2组临床资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上予以磷甲酸钠.苦参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膦甲酸钠苦参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5%,HBeAg~转率为45%,临床有效率为72.5%,对照组HBV-DNA转率为7.89%;HBeAg阴转率为21.10%,临床有效率为42.10%.结论 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加苦参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彭孟华;谭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侧.对照组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P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康复盆底电刺激

    作者:姬卫华;陈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中的疗效.方法 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出现肺动脉高压,通过调节呼吸机参数及药物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仍低于85%的患儿通过多普勒超声明确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51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呼吸机治疗,调整呼吸机参数采用高通气法,观察组则加用前列地尔(使用前必须测血压在正常范围)50ng/(kg·min)加入5%GS中维持,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肺动脉压力,当肺动脉收缩压≤75%体循环收缩压时,PaO2维持在80mmHg(l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0%持续12h,并逐渐缓慢下调呼吸机参数,每次降一项参数,并需观察30min,前列地尔逐渐减量,一般使用48-72h撤离.结果 观察组平均气道压及肺动脉压下降明显,总有效卒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疗效,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林莉;杨玉丽;周国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加深认识,以便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1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下降.二者比值升高,均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肾上腺腺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需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率.大部分原醛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恢复正常,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血钾水平逐渐升至正常.本病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正确的早期诊断,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研究

    探讨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加强患者术后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蒋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重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妊娠9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的孕妇108例,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108例为对照组.方法 于第1日晚8时服米非司酮50mg,后每隔12h服50mg,总量150mg,第3天上午8时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若4h后无腹痛及阴道流血,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ug.观察用药后子宫收缩情况、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108例,流产有效率达到99.0%,与非瘢痕子宫早孕药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具有成功率高、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玲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疏康颗粒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

    目的 观察骨疏康颗粒对骨质疏松(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近期在我院骨科住院的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2组:(1)治疗组37例,口服补肾中药骨疏康颗粒,1袋/d,连服6个月;(2)对照组38例,未服补肾中成药.全部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CVR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值.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VR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和ADI.总分无明显区别(聃>0.05),治疗后2组患者CVRS~疼痛评分、ADL总分和骨密度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上述各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 骨疏康颗粒可显著改善骨质疏松(OP)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各种疗效指标.

    作者:黄雪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50mL/d溶于250mL、5%GS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肌酐、护肝片、ATP、CDP等基础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DBI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玉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部斜行小切口在输尿管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部斜行小切口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40例输尿管结石,进行手术径路的改良,采用4~6cm的腹部斜行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后住院平均8d.术后恢复好,且能达到预期的手术疗效,随访1~12个月无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腹部斜行小切口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刘勇;刘强;陈亮;王治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谈谈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具有疼痛轻,离床活动早,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段,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为此,要求护理人员要细心的观察、预防、给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

    作者:施晓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在山区高速公路中车祸伤救治分析

    目的 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已成为了急诊救治的重点,为探讨车祸伤的伤情特点及院前急救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救治作用,现将我院5年来院前急救车祸伤作一分析:一般资料750例,伤情占前3住的是:颅脑损伤,多发伤,四肢伤.方法 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现场急救,批量伤员行快速预检分诊评估的同时需进行不问断的抢救,积极进行抗休克气管插管及手术治疗.结果 死亡160 例,伤残88例,恢复良好502例.结论 认识院前急救作用中的重要性和质量,努力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杨建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HPLC-MS/MS法检出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硝苯地平

    利用HPLC-MS/MS检出一例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硝苯地平,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为中药中违法添加的硝苯地平检测提供了参考.

    作者:曲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实行温馨产房缩短产程的观察和体会

    本文对50例温馨产房分娩产妇观察,从几方面分析,造成产妇产程延长和缓解产妇紧张心理以缩短产程的对比.提倡实行温馨产房,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缩短产程,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谷娥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8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患儿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给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较好的诊断依据.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新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脑卒中后偏瘫早期康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脑卒中急性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会在存活患者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使脑卒中残疾率降低,使患者早日康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病人恢复越好,大医院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多经验,但在基层二级医院中康复治疗工作早期开展比较少.

    作者:候密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