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中水分及其测定方法的规范化探讨

尉向海

关键词:食品, 水分, 测定方法, 规范化
摘要:目的 规苑食品中水分标准及其测定方法.方法 针对食品中水分含量、来源、存在形式、目家标准中水分含量的规定,以及现有测定标准及方法 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 必须进一步规范食品中水分标准及其测定方法.结论 在制定食品标准时,对各种食品水分含量应作出明确规定,或者将食品中营养素及有害物质浓度换算为同等水分条件下.建议将GB/T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作为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其他水分测定方法 作为水分测定的参考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腰麻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体会

    本文对1例腰麻后眨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作了介绍,并对其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作者:孟兴;王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围术期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甲状腺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和躯体性的应激源,可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当这些反应过于强烈时,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效果.

    作者:包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媒体病例讨论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病例讨论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尤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8月以来将显微镜及腔镜技术与多媒体病例讨论相结合并运用到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买买提力;成晓江;赛力克;李大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基层医院感染的防范

    本文对基层医院造成感染的原因及防苑措施通过5个方面进行阐遂.(1)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2)完善接诊、住诊设施;(3)规范操作程序.提高防范意识;(4)医务人员的双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5)抗菌素溢用屡禁不止.

    作者:李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瑞格列奈与迪沙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比较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瑞格列奈(11例)和迪沙片(10例)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置3点血糖(3a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白蛋白的值.结果 显示,与迪沙片组相比,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但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反而减少.

    作者:惠守东;王金花;惠守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影响LDVT的3大主要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内膜受损、土液高凝状态.发生后常规采用溶栓、抗凝、祛聚治疗.临床上为确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常采用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遣影检查,良好的专科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护理73例,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芬太尼、亚荆量氮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现察各相关方面的情况.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其病人满意度为100%,具有苏醒快,副作用少等优点,是目前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但术中需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作者:梅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老年高血压病的康复护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常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是脑出血、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高血压病的志病率高达38.2%,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原目.目前高血压的诊治进展很快,对高血压的康复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就老年高血压病康复的护理措施加以探讨.

    作者:林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等密度硬膜下土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膜下丘肿的诊断.方法 对临床确诊病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12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多,有7个,额顶部者2个,额部顶部各1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 HU.结论 CT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苏义堂;郑世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36例

    目的 探讨兰索拉喳、克拉霉素和甲硝哇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2周,胃镜复查,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 治愈30例83.3%,好转5例13.9%,总有效率97.2%;1年复发卒19.4%.结论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饶元生;蔡明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大部切除术治疗各种良性甲状腺疾病2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共10例占5.9%,其中甲状腺断面线结脱落引发再出血2次手术4例,术后3~8d恢复正常,喉上神经损伤3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无甲状腺危象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神经损伤病例出现.随访2.5个月~3年,无病情复发.结论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的发生较低,天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重要方法一.

    作者:张瑞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粘膜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病理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1994年WHO国际癌症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质.本文通过我对我院历年来2115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相关病理研究,讨论Hp感染在胃粘膜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梁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析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本文朗述在睡眠阶段出现的独特的白主神经活动、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突发事件的窘切关系.

    作者: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对住院患者陪护管理的探讨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对陪护管理工作的思考浅谈关于对加强住院患者陪护管理的探讨.

    作者: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晃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无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CT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成为现实,其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本文对28例冠心病患者CT检查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沈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的常见原因及护理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由低土压所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后期损害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统计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住院患者21例,现就其发病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高艳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出血急性期甘露醇的应用

    卒中是引起急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利用甘露醇快速有效的治疗各种脑出血症状.

    作者:黄土生;张保平;米杰;朱长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索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抗炎治疗外增加了一般治疗(包括消除顾虑,安排规律的生活,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每日1次热水坐浴,每周1次前列腺按摩,解痉镇痛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71.4%),呈效9例(25.7%),无效2例(2.9%);对照组治愈13例(39.4%),显效12例(36.4%),无效8例(24.2%).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7,P<0.05;x2=6.67,P<0.05).

    作者:于殿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影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病人接受医疗护理行为等医疗保健过程的书面记录,是一具体文书,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规范的护理记录,迟到预防护理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整体护理实施的效果,体现了护理工作及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影响护理记录质量因素方方面面,但主要因素与护士长的质量控制要求有直接关系.

    作者:张秀玲;李兵;宋晓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护理工作学习中医理论浅见

    目的 运用中医四诊纲要与护理理论相结合提高护理病人水平,达到正确护理、诊断、使病人痊愈目的.方法 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纲要为指导,结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为原则护理病人.结果 护理过程中结合中医理论,可以更深一步了解掌握病情,利于护患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开放的护患关系,从而达到正确护理、诊断、使病人痊愈目的 .结论 护理工作中通过学习运用中医理论,是护、患、医院三方均赢的一件好事.

    作者:贾丽琴;白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