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4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艾民;王旋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摘要:目的 分析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倒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阳性率高,其中3支冠脉血管病变74例(71.15%),2支血管病变24例(23.08%).1支血管病变6例(5.77%).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提示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脾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肝硬化是国内导致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之一,采用微创介入技术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硬化脾亢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介入行部分脾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及其正常免疫功能等优点.但由于脾拴塞术后栓塞综合征易与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混淆,做好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术后病人疼痛的临床护理

    尽管术后疼痛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困扰医务人员及手术病人的一个严重临床问题.文章总结了术后疼痛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李凤利;李竹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整个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轻症病人单纯通过饮食治疗,即可达到控制病情或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用降糖药物者也必须以控制饮食为基础,否则病情不易好转,并且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

    作者:郭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院4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65痰标本行细菌培养.结果 分离出细菌41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05%.其中,排前几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1.95%,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结论 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注意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肖群;周媛;郭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致残的主要原因.围产儿在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的主要病变为水肿,软化和坏死,如何预防脑血流缓慢,改善脑部水肿,控制惊厥,是贯穿治疗本病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单纯对症,支持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惠儿的脑损害及远期预后、随着临床药理和对HIE的研究,治疗方法上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改进.

    作者:吕建平;任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几种抗组胺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明显的中枢抗胆碱作用,因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第二代抗组胺药一般无中枢抗胆碱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个别药物存在较强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第三代抗组胺药是第二代的代谢物,疗效确切,具有对心脏传导阻滞无影响等显著优点.

    作者:沈丽芳;马淑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咯血32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约见于1/3~1/2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轻者仅为痰血,重者可大咯血窒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本文探讨肺结核咯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回顾分析32例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为加强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临床上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实施及时的抢救,全组32例无一例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其临床死亡率,提高了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杜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进展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群,它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糖代谢紊乱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病中占前列的眼底病.

    作者:王方;曾霞;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胃癌是一种常见肿瘤.我国胃癌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年平均死亡率为25.53/10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我国幅员广阔,属胃癌高发国家,但缺少胃癌专业医师.胃癌外科治疗要求外科医生具有坚实、广博的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知识,即术前和术中要掌握分辨胃癌的分期与特性.这是做好手术的基础和前提.再加上娴熟,精湛的手术技能和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与药物治疗经验,并应正确选择实行各类手术.为了探讨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涂少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女妊娠期白细胞变化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妇女怀孕以后到医院定期检查的次数比以前有明显增加,通过对到医院检查的孕妇观察,发现随着月份的增加,妊娠后的妇女白细胞数呈上升趋势,虽然孕妇白细胞升高(病理情况除外),但患者并无发热现象,这说明这种白细胞升高是一种生理变化,而非病理改变.

    作者:吕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项目管理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参照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有效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极大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作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静脉穿术的技术操作.方法 对750例静脉穿刺老年人患者的总结.结果 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结论 应选择暴露明显、清晰、血管弹性好,易固定,无弯曲的粗大静脉,尤以上肢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便于穿刺且易成功.

    作者:鲁玉敏;侯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探查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用HP_I_l型彩色多瞢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部位,程度.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25%)及IMT与对照组(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斑块发生部位以BIF多(51.0%),其次是ICA30.1%);斑块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武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血液透析病人透析2~3h或透析当天24h内常出现并发症,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丽萍;于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丹栀逍遥散在治疗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丹栀逍遥散治疗慢性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病例,研究丹栀逍遥散在治疗妇产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李月春;刘祖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89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收治的89例ACL损伤患者治疗方法.结果 关节镜手术是前交叉韧带修复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文辉;刘云蛟;张帆;王景靓;王守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麻醉药物在心脏电复律前的应用

    本文就心脏电复律前麻醉药物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传统药物地西沣的局限性、近年来常用麻醉药物的应用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展望.

    作者:李勇;丛培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格华止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格华止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对66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治疗组同时每日三餐后口服格华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FPG、2hPG,TC、TG,计算BMI.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FPG、2hPG、TC、TG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 <0.05),这4个指标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 显著性(P<0.05).BMI和腰围对照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格华止联合格列吡嗪治疗T2DM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翠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1036例早期新生儿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呕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6例新生儿早期(<10d)呕吐的原因.结果 新生儿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足月儿、早产儿均可发生.其原因内,外科因素都有,但以内科因素为主.结论 掌握发生早期呕吐疾病特点,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徐建华;马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甲状腺腺瘤的声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通过甲状腺腺瘸的声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提高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 使用百胜AU4及Philips飞凡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0MHz,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62例甲状腺腺瘤依结节内部回声的不同,可分为实质型回声型12例,混合回声型48例,囊性回声型2例,其中周边见半环状及断续环行血流信号的49例;甲状腺脓瘤瘤体内血流呈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频谱;声像图为混合型回声,剖开后腔内为胶冻状及棕褐色液体并夹杂有纤维分隔及砂粒状物,囊性型回声,剖开见单一囊腔内胶冻状及棕褐色液体,内见粗糙的乳头状突起.结论 本组62例甲状腺腺瘤与病理对照,腺瘤实质回声强弱与病理组织学特征有关,甲状腺腺瘤内滤泡均衡增殖其内血管扩张走向正常,故甲状腺腺瘤瘸体内血流呈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频谱,但单靠结节的声像图特征作出准确的甲状腺腺瘤诊断尚存在不少的缺憾,结合术后病理分析是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率的佳方法.

    作者:舒林英;吴敏芳;陈身禄;赵令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