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民
目的 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常规药物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宝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场MR对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 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 共检出病灶111个:平扫发现病灶80个,动态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4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7 个,延迟60min之后新发现4个直径<1cm的病灶.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 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 MRA成功显示16例3级以下肝动脉,图像可与DSA相媲美,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成功显示16例 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 高场MR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志强;邓平;李涛;谭华绣;聂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本文基于自主学习理论,以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学习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自主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流程和实践,以利于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模式,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邝满元;王岐本;罗明英;蒙艳斌;王晓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3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7例)在出院后每周上门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与健康指导;对照组(17例)只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指导.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析2 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角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许红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7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观察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 7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加强术后的综合护理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感冒是一种常发病多发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现在药店里感冒药非常多,如果不知道合理应用,滥用感冒药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本文简单地阐述一下感冒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黄天一;樊宝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发于下肢的常见症状,为减少普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从而有效避免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由宏玲;衣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它类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本文着重讲述清热解毒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作者:赵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强的松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疗效.方法 收集48例在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确诊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其中对治疗组以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予强的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组治疗8周.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37.5%,治疗组治愈率为41.7%,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较少.结论 强的松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天疱疮与强的松联合硫唑嘌呤疗法效疗相近,但前者副作用比后者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曲喆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为出院后产褥期产妇提供持续院外电话健康随访服务,了解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有针对性提供产后康复及育婴知识, 促进母婴健康.方法 建立电话随访登记本,在产妇出院后的2周内由责任护士负责电话随访,了解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后情况.结果 产褥期困扰产妇的主要问题有:营养与饮食、恶露、乳房的护理、伤口观察、婴儿喂养及大小便等.文化程度高的产妇其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产妇. 结论产褥期母婴存在大量健康问题,对出院产妇实施电话随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须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玲梅;黎绮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肛瘘的术后处理.方法 采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结核性肛瘘患者17例,年龄21 ~46岁,均为男性,13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4例采用二次分期手术;麻醉方式均为骶管麻醉;局部治疗的同时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平均住院 (20±2)d.结果 17例患者住院(20±2)d,痊愈出院,无假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院内感染发生,跟踪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 术后护理对结核性肛瘘的治愈有很明显的效果.
作者:邓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肾小球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本文阐述了运用药物治疗本病的药物治疗机制及现状.
作者:吴洋;邹洪斌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性使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性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掌握上机撤机的时机,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合理使用镇静剂是成功治疗重症哮喘的关键.护理时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调整适宜的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做好气道管理,严密观察病情,行心电监护,防治并发症等.
作者:王玉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和2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左心室各节段的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明显延迟,各节段达到峰值收缩速度时间差异较大( P<0.01).讨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心衰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其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Tmsv 12-SD%与Ts 12-SD相关性强、一致性高.
作者:林庆陕;丁尚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新的时代要求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发展对办公室人员综合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办公室人员如何做好办综合工作.
作者:王宏彦;薛剑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切面扫查双侧腰大肌、椎旁及髂窝等声像图分析,并标记病灶范围.结果 48例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患者中,43例行体表标记后手术治愈率100%.结论 超声在诊断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准确性高,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适宜推广.
作者:崔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每个病人对手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忧虑、依赖和自责的心理变化,所以,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袁桂丽;衣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和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1.7%,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高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
作者:文毅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社会因素率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资料,观察剖宫产情况及社会相关因素.结果 5年间分娩总数为1600例,剖宫产共780例(48.75%),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324例,占同期剖宫产率的41.54%(294/780).具体为:高龄初产、巨大儿及珍贵儿110例、孕妇对分娩的恐惧80例、对剖宫产的误解80例、择日择时分娩20例、医生掌握宫产指征不严或回避医疗纠纷等34例.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是手术并发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保证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伏萍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近年来,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不断更新,肺心病并发症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对我院1998~2000年15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阎中广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