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在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办公室综合工作

王宏彦;薛剑锋

关键词:办公室综合工作, 参谋职能, 督查职
摘要:新的时代要求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发展对办公室人员综合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办公室人员如何做好办综合工作.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医院员工对领导班子满意度的实践

    目的 在于如何提高员工对领导班子的满意度,以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员工之间的和谐.方法 从领导班子自身做起,员工提出建议,提高民主管理进行实践.结果 提高领导班子的总体素质,提高员工对领导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践提高员工对领导的满意.

    作者:赵桂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紧迫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切实做到常抓不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医德医风建设的新理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真正使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成为当前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并在实践中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形成廉洁行医、热忱服务、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解病人所难的良好氛围,使医德医风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作者:张慧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自主学习理论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基于自主学习理论,以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学习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自主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流程和实践,以利于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模式,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邝满元;王岐本;罗明英;蒙艳斌;王晓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心理护理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科的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交流获得资料.结果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并大限度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 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并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可以促进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康复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中菊;孔祥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9例食道裂孔疝X线表现

    目的 对19例食管裂孔疝钡剂造影征象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和X线资料.结果 19例食管裂孔疝均有特征性和X线表现.结论 X线钡剂造影能很好地显示食管裂孔疝的病理改变,对诊断该病具有不可替代的确定性价值.

    作者:景学义;朱振堃;张雯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41例肺挫裂伤患者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肺挫裂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病理生理,分析肺挫裂伤的CT征象.结果 肺纹理改变12例,小斑点片状影12例,云雾状及磨玻璃状阴影10倒,大片状高密度影14例,肺囊肿影6例,另外还发现气胸、液(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肋骨骨折等.结论 CT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挫裂伤,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刘国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称为产后出血,多发生产后24h内.产后出血有四大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 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针对孕妇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介绍和阐述了九项护理措施.

    作者:吕子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

    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并要考虑到并警惕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杨爱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

    目的 探讨患者术后早期下床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54例手术病人,男40例,女14例.根据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将54 例手术病人分为2组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40例:术后3d以内下床活动者,术后7d拆线发现伤口愈合不良者3例,肠粘连1例,肺部感染1例;乙组14例:术后3~7d下床活动者,术后7d拆线发现伤口愈合不良者3例,肺部感染1例,肠粘连1例.结论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伤口的愈合、避免肠麻痹、肠胀气,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萍;谷留平;吕琪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普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发于下肢的常见症状,为减少普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从而有效避免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由宏玲;衣景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5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症临床特点分析

    近年来,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不断更新,肺心病并发症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对我院1998~2000年15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阎中广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47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壁疝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7例腹壁疝患者采用人工平状网片治疗及护理的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赵献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对策

    目的 减少心内科患者肺部感染.方法 采用物理性预防措施,实施保护性隔离制度,建立洁净病区.结果 住院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重视基础护理,掌握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是减少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和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1.7%,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高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

    作者:文毅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客家农村地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危害

    抗菌素是全球应用为广泛和滥用明显药物之一,在农村地区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抗菌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但是以农村常见病上呼吸感染和婴幼儿秋季腹泻为例,2种疾病中的70%~90%均为病毒感染,却在大量常规地应用着抗菌素,而客家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有必要对客家农村地区抗菌素使用现状及危害进行分析.

    作者:谢章辉;沈小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结核病患者常见治疗方法结合心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 探讨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方法 将28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 结论心理干预结合常见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加以常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曹棉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介入治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效疗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介入治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行介入治疗后静滴康莱注射液100mL,每日1次,20d为1个疗程.对照组行介入治疗后仅予以能量合剂静滴.结果 共收治7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介入联合康莱特注射液对控制肿瘤总有效率45%,Kamofsky评分改善率为95%,对缓解疼痛有效率为5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康莱特注射液能有效控制肿瘤,对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伊如如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马斯平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分析

    医院获得性肺炎因受基础疾病等因素干扰,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可造成院内传播,而有效的使用抗生素可使感染得到控制,减少病死率,因此,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尤其重要.

    作者:白云;马万里;王翠梅;孙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一套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应用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 治疗目的 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改善呼吸功能,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方法 随着康复医学发展,呼吸训练得到广泛认可,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活动,还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我院呼吸科针对老年病人,制定了一套简单、有效、易掌握的呼吸体操.结果 简便易学,呼吸操练习方法: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立位呼吸、立位抱头吸气、转体吸气、坐位,腹式呼吸、做5个循环屈单膝,深吸气、伸腿呼气,左右交替,5个循环此套操作自做2~3次,由护士指导完成,直至病人完全掌握.结论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150例病人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爱敏;刘晶;薛继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场MR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场MR对HMs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 21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高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血管重建.结果 共检出病灶111个:平扫发现病灶80个,动态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4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7 个,延迟60min之后新发现4个直径<1cm的病灶.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 P<0.05).血管重建显示情况: MRA成功显示16例3级以下肝动脉,图像可与DSA相媲美,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成功显示16例 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3例显影较淡而不能清晰,余2例由于患者呼吸配合欠佳而使血管显示不理想.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 高场MR能提高HMs的检出率,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志强;邓平;李涛;谭华绣;聂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