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反馈合并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罗彦

关键词:生物反馈, 坦度螺酮, 广泛性焦虑
摘要: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疗法合并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性.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合并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单服坦度螺酮,剂量为30~60mg/d,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躯体性焦虑因子方面效果显著(P<0.01),在治疗早期对HAMA总分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合并坦度螺嗣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单用氨氯地平治疗效果好.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原发牲高血压患者(坐位95mmHg<舒张压<110mmHg且收缩压<180mmH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氨氯地平5mg/d和厄贝沙坦150mg/d治疗,另一组采用氨氯地平5mg/d治疗,在治疗4周和8周结束时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在原发性高血压志者中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比单用氨氯地平组的血压进一步下降,达标率提高.治疗8周结束时平均坐位收缩压多降低3.0mmHg,平均坐位舒张压多下降2.0mmHg,血压控制<140/90mmHg的患者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组为49.8%,在单用氨氯地平组为38.7%.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

    作者:董海玮;高晶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黄芪丹参合剂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36例报告

    由于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的进展,目前肾移植在大多数国家已成为常规手术.然而,慢性排斥(CR)是影响移植肾长期成活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近几年来并未下降.本文结合丹参、黄芪治疗CR患者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近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李平;隋勇;鲍建军;刘一柱;尹杰;李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21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外科治疗

    本文集合自己的实践对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完.

    作者:修自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微波联合中药及微波联合白介素-Ⅱ治疗宫颈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微波联合中药与微波联合白介素-Ⅱ两种方法治疗宫颈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自愿分两组,分别用微波联合中药、徽波联合白介素-Ⅱ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两种方法复发率分别是:微波联合中药为10%.饭波联合白介素-Ⅱ为45%.结论 治疗宫颈部复发性尖锐湿疣饭波联合中药治疗效果优于微波联合白介素-Ⅱ的治疗效果.

    作者:金雅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

    目的 提高献血者成功率,确保血液质量.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按照非预检献血者标准对献血者体检和HbsAg初步筛查,合格后采集血液.结论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在招募中劝阻不适宜献血倾向和行为的人廷缓或不参加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了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的检测和监控,笔者对本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检潮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

    作者:王新梅;张艳梅;王富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掌握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

    汤剂能够适应中医辩证论治要求,为中医用药首造,汤剂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关乎中医方剂的疗效与用药安全,所以,煎煮也要有科学的方法.

    作者:孔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及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同时持续静滴冬眠肌松剂,给予呼吸机辅助支持呼吸.结果 本组存活38例,,死亡14例,38例存活者中治愈30例,好转5例,植物状态3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是重症颅脑伤患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刘小芬;赵施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之间的血浆蛋白质变化.方法 用线拴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2h后采集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大鼠血浆,利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鉴定出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P在脑缺血大鼠血浆中表达上调,血清前白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所鉴定蛋白可能与脑缺血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沈启玮;李喜悦;张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浅析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求实验室分别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作为检验人员要明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成实验室质量管理规定的所有程序,做好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的所有工作,把检验工作者的产品即检验报告尽可能完美地发放到幄床医生及患者手中.

    作者:戚光远;徐敬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志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与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3年至2007年54例气切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 54例气切术后肺部意染患者治愈45例,治愈率83.33%.结论 易感因素是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是肺部毒染的主要原因.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率并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云南白药胶囊对LEEP术后出血疗效分析

    探讨应用LEEP治疗宫颈疾病后配合云南白胶囊对术后脱痴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

    作者:王博;彭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螺旋CT增强扫描及MPR在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探讨GIST的误诊原因,提高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3例GIST病例后都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临床及CT寻影像学资料.结果 53例GIST中有6例误诊为其他胃肠道肿瘤.结论 GIST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与多种消化道病变相鉴别,CT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是GIST的重要影像学表现,而MPR可以更加准确的对GIST进行定位,总之CT增强扫描及MPR对诊断GIST有重要价值,也是避免误诊及鉴别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杰;汤玮;秦嗣勇;刘丛伟;许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金脑仪应用于身心疾病治疗的效果评价

    本文总结了金脑仪模拟合成脑电波原理,根据临床数据分析评价了治疗身心疾病的效果,并讨论了拓展金脑仅的适用范围.

    作者:刘阳春;刘颖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浅谈医院人性化管理与服务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中定叉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毒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作者:张桂芳;谢遗俊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频发抽搐性癔症7例治疗体会

    目的 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频发抽搐性癌症.方法 抽取7例学生年龄在14~19岁,其中来自农村5例,来自城市的2例,男生3例,女生4例.运用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药物治疗三种疗法治疗.结果 经过4个月的治疗及观察,患者病情均有好转,未再复发.结论 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受患者的个性特征、个人认识评价因素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手措施,使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懂得自己性格缺陷的特点、表现及危害性、积极予以纠正,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癔病的发生.

    作者:叶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胎膜早破的护理

    所谓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其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卒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皆升高.胎膜早破天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本人现将工作中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徐芬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糖尿病门诊管理36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采用综合管理干预治疗的办法可以有效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文凤;王艳华;杜书华;宋瑞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糖值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世云;韩松林;牛素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心理学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急救设备的不断完善、急诊布局的日趋合理,志诊业务也得以不断地拓展.从某种意叉上说,急诊事业的发辰与社会的发达程度以及民众对健康的关注息息相关.

    作者:徐岩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苦楝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促进胆固醇流出作用研究

    目的 提取、分离苦楝子中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促进胆固醇流出作用.方法 依据中草药煎剂及天然药物化学的有关方法,用有机溶剂对苦楝子进行分离;观察提取分离后得到的各组分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RAW264.7荷脂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程度,将其作为筛选活性组分的指标,确定其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活性组分.结果 水和乙醇作为溶剂提取,经丙酮沉淀得到的物质为降细胞内胆固醇的活性组分,其分离得到的组分B降细胞内胆固醇作用极显著.结论 苦楝子中含有天然降细胞内胆固醇活性成分.

    作者:曾灶昌;钟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