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枝汤加味治疗冷激性荨麻疹

刘向利;刘贻民

关键词:
摘要:笔者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本病34例,效果良好.34例均属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22~64岁,病程长8年,短6个月. 方药组成:桂枝、当归、白术、防风各10g,赤芍12g,蝉衣、地肤子各15g,荆芥8g,黄芪5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15天为1疗程.若痒甚加薄荷10g,若气虚加党参10g,寒甚者加熟附子10g,如有内热去黄芪加生地10g,紫草20g.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医生接诊技巧

    工作在社区的社区医师具有明显的全科医师特点,与大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相比,社区医师在进行家庭往诊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体现出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能够较好地得到强化.为了更好地显现出社区医师的精华之所在,在接诊时必须掌一定的技巧,力争做到全面地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以便得到病人深层次的就医意识与行为,满意地解决病人就医需求.为此,在接诊时首先要通过问、看和交谈,了解如下重要问题.

    作者:李春昌;艾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监护与检查技术进展

    昏迷的监护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功能的监测和并发症的监测.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使对昏迷这一危重症状的观察、诊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其中有创性血液动力学监护技术、机械通气、脑电生理技术、各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等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就生命体征监测和脑功能监测两方面对昏迷的监护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陈星海;王育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1病例选择选择饮食控制无效,近期2次(相隔2周)空腹血清胆固醇(TC)》6.0mmol/L或/和甘油三脂》2.26mmol/L,并除外肝、肾、甲状腺等疾患的高脂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6±10岁,体重指数24.7±2.1,伴高血压16例,冠心病5例;辛伐他汀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4±10岁,体重指数24.6±2.4,伴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4例.两组血脂水平基本相似,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作者:毛建业;马菊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程度的评定方法

    如何掌握昏迷程度的判定及决定治疗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对于社区医生来讲,有时由于条件所限缺乏相应的抢救设备或药物;或由于对昏迷的原发病诊断不清,不知病人是否应该进行转诊.怎样才能对昏迷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对昏迷程度加以准确评定,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及使用昏迷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刘德新;王育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认真贯彻《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这里,我主要就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讲几个问题,同时结合讲一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

    作者:朱庆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4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15~58岁,平均37岁.症状及体征:发热14例(100%),其中持续高热9例,不规则发热5例,发热时间14~60天,平均23天;脾脏肿大10例(71 4%),肝脏肿大7例(50%),其中肝、脾同时肿大6例(42.9);鼻衄、齿龈出血4例(28.6%);淋巴结肿大4例(28.6%);黄染3例(21.4%);咳嗽、胸痛、肺部罗音3例(21.4%);皮下广泛出血2例(14.3%);消瘦、腹泻、双下肢水肿1例(7.1%);咽痛1例(7.1%).

    作者:袁正强;曹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拟全虫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58例病人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身体极度虚弱及素有过敏体质者,其中男23例,女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36例中,年龄为28~66岁,病程1~18年;对照组22例,年龄30~62岁,病程1~19年.

    作者:张良;钱开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病因分类

    昏迷发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可牵涉到多个学科的一系列疾病.由于病人不能与医生有效合作,因此面对昏迷病人查询发生的原因,常常令人棘手.如何对昏迷的病因进行问诊及病史调查是社区医生面对病人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病因分类方法,以个人习惯不同,较常用的方法有以颅内或颅外病变分类法,以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进行分类法,以有无神经定位体征进行分类法,各种分类均具有不同的优点,为了便于社区医生的临床思维,我们采用颅内、颅外病变和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王育珊;刘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例左胸痛误诊分析

    近2年来我们收治了以左胸痛为主诉而被误诊的病例5例,误诊时间从6小时~1个月不等,现报道如下,以供借鉴.例1:男性,67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半月,疼痛呈刀割样,程度剧烈,伴大汗,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舌下含吸硝酸甘油后疼痛不能缓解.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疼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胸部CT、腹部及心脏B超等检查均无异常.拟诊肋间神经痛,给予一般止痛治疗,疼痛无好转.1周后转至上一级市级医院就诊,亦未得到确诊.1月后再次入院,此时患者疼痛后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较前增加,并且出现两下肢浮肿.再次仔细体检发现脊柱胸5~胸6有压痛,立即行脊柱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脊柱胸5~胸6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患者自动出院,随访2个月死亡.

    作者:吕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成人Ⅰ型糖尿病35例临床分析

    经典的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症状明显,胰岛素释放曲线呈低平反应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细胞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IAA、GAD-Ab)阳性.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成人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亦增高.由于成人Ⅰ型糖尿病与经典的Ⅰ型糖尿病相比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广大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ICA、IAA、GAD-Ab等免疫指标检测,给临床早期诊断成人Ⅰ型糖尿病造成一定困难,而1型糖尿病必须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大限度地保护病人残存的胰岛功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故对成人Ⅰ型糖尿病的临床早期识别就显得特别重要.

    作者:李伶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4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据文献报道,糖尿病人的AMI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2~3倍,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本文对我院诊治的有完整资料记载的42例糖尿病合并AMI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王莉;田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2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病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2.8岁,糖尿病病程5个月~13年,空腹血糖8.1~30 2mmol/L,对照组为同期随机选择的100例非糖尿病人中检出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溃疡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

    作者:徐文君;王忠良;吴国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部单发性结节状阴影的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44~67岁,平均56.1岁.全部经外院诊断为肺癌介绍来我院.入院时临床表现有轻度咳嗽3例,无症状4例.全部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见表1.痰脱落细胞学和痰抗酸杆菌检查均阴性.血常规正常.

    作者:申东兰;陈晓秋;周喆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5例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Ⅱ型糖尿病5例,均符合WHO DM诊断标准,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3~65岁,平均55 5岁,均因糖尿病伴高热入院.其中发热伴腹胀者2例,伴恶心、呕吐2例,伴轻度右上腹痛1例,5例中1例伴有酮症,2例伴有冠心病.平时都不控制饮食,间断服药,不能定期做血糖监测,糖尿病史3~7年.查体:体温38℃以上,精神萎靡,无黄染,肝脾未触及,2例右上腹轻度压痛,1例肝区叩痛明显.辅助检查:血WBC(12.2~26)×109/L,N70%~90%,血糖(15.5~2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15 24%,2例血清转氨酶增高分别为66u/L及125u/L.2例心电图有ST-T改变.3例经B超检查分别于肝右叶可见不同大小低回声区,边界不规则,分布不均.1例病人入院当天查B超未见异常,肝区无叩痛,但始终高热不退,经抗炎治疗后再次复查B超于肝右叶见7.8×5.5cm低回声区,周边不规则,中心呈液性暗区.1例直接经肝穿抽脓证实.其中有2例做CT检查也支持肝脓肿.

    作者:马金霞;刘聿辉;郭兮妍;郑岩;邢军;陈艳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皮肤瘙痒、泄泻20年

    患者,男,73岁.2000年3月7日诊.1979年开始发现皮肤瘙痒,初为右颈部,渐及全身,无斑疹,搔抓后不溢血珠.每年五月份发作,痒时心慌不宁.开始几年冬春时症状可自行减轻,近六七年来全年不断,夜间睡眠时奇痒难忍.20年来遍历中西医消风散、四物汤、抗敏汤,养血润燥;清热燥湿、解毒止痒、凉血息风诸法及苯海拉明、扑尔敏、钙剂、息斯敏、眠尔通、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治疗,全然无效.

    作者:刘方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桂甘大枣饮治疗低血压168例

    低血压是指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8kPa),临床有头晕,头痛,面色淡白,心悸气短,恶心,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舌淡白,脉沉细等症状,病程长,易复发.自1994年8月~1998年10月,笔者运用自拟桂甘大枣饮治疗不明原因的低血压1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希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及相关概念的鉴别

    编者本讲座特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硕士导师王育珊教授组织编写.王育珊教授现任全国危重病医学(ICU)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危重病救治及相关研究.

    作者:王育珊;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诊断程序

    面对昏迷病人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常常是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这需要仔细地问诊,认真地查体,冷静地判断,在诊断思维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徐学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临床分型和脑死亡的判定

    目前临床对昏迷的分型尚未统一,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的不同,较常见的分型方式主要有:①分两型,即浅昏迷与深昏迷;②分三型,即浅昏迷、中度昏迷与深昏迷;③分四型,即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与过度昏迷.一般情况下,临床将其分为三型者应用较广泛.为了便于社区医师对昏迷程度的了解,本文将昏迷分为四型进行介绍,同时对脑死亡进行简单的描述.

    作者:赵岩;王育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触目惊心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宋长美;张玉爱;陈小平;高绍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