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昏迷程度的评定方法

刘德新;王育珊

关键词:
摘要:如何掌握昏迷程度的判定及决定治疗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对于社区医生来讲,有时由于条件所限缺乏相应的抢救设备或药物;或由于对昏迷的原发病诊断不清,不知病人是否应该进行转诊.怎样才能对昏迷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对昏迷程度加以准确评定,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及使用昏迷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鲜瓜蒌治疗胆道蛔虫病

    患者,男3例,女6例,有反复发作病史的5例,1例数年发作一次,3例新发作,伴发胆道感染者6例,白细胞增高,体温37.6°~39.3°.治疗方法:一次取新鲜瓜蒌50~100g切片放入小铝锅加入半小杯水,炖或煮均可,沸腾后2分钟即可倒出服用,伴发感染者配用些抗生素和解热药,3例病情较轻者和3例新发病例,口服1次疼痛逐渐缓解,5分钟后痛止,观察2天未见其他不适而出院.2例患者口服1次后疼痛逐渐减轻,2小时后仅心窝部还有些闷胀不适,再口服1次闷胀不适等全部消失.只有1例发烧39.3℃者给5%GNS500ml,加林可霉素2.4g,地塞米松5mg,肌苷0.2g,连续输点2天,同时间隔2小时口服1次瓜蒌汤,连服4次至第3天下午,全部症状消失,观察2天未见不适而出院.

    作者:黄齐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无病史可查的昏迷病人怎么办

    病史采集对于昏迷来说至关重要,在病史采集时,应着重了解:①昏迷发生的缓急,历时长短,演变及伴随的症状;②昏迷是首发症状,或其前有症状而提示系在某些疾病基础上演变的;③过去曾否发生昏迷,其异同和可能的联系;④有无外伤、服用药物、毒物或接触煤气等化学物;⑤有无癫痫、高血压病、严重的肝、肾、肺、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作者:方润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及相关概念的鉴别

    编者本讲座特邀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硕士导师王育珊教授组织编写.王育珊教授现任全国危重病医学(ICU)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危重病救治及相关研究.

    作者:王育珊;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社区医生接诊技巧

    工作在社区的社区医师具有明显的全科医师特点,与大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相比,社区医师在进行家庭往诊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体现出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能够较好地得到强化.为了更好地显现出社区医师的精华之所在,在接诊时必须掌一定的技巧,力争做到全面地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以便得到病人深层次的就医意识与行为,满意地解决病人就医需求.为此,在接诊时首先要通过问、看和交谈,了解如下重要问题.

    作者:李春昌;艾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典型低血糖22例误诊分析

    低血糖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多不相同,可有心慌、饥饿、出汗、头痛、偏瘫、昏迷,或有行为异常,甚至可出现心绞痛,易被误诊、误治.本文总结22例不典型低血糖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报告,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王立新;王传俊;吴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阳和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治疗组78例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5~56岁,平均23.6岁.临床主要表现:黏液便56例,脓血便22例,里急后重26例,发热48例,恶心、呕吐15例,腹痛43例.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28.1岁,临床主要表现:黏液便20例,脓血便25例,里急后重18例,发热23例,恶心、呕吐10例,腹痛31例.两组均经过直肠指诊及纤维结肠镜确诊,并排除细菌性痢疾及肿瘤.

    作者:张锋;渠桂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认真贯彻《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朱庆生副部长在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这里,我主要就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讲几个问题,同时结合讲一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

    作者:朱庆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监护与检查技术进展

    昏迷的监护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功能的监测和并发症的监测.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使对昏迷这一危重症状的观察、诊治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其中有创性血液动力学监护技术、机械通气、脑电生理技术、各种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等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就生命体征监测和脑功能监测两方面对昏迷的监护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陈星海;王育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拟全虫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58例病人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身体极度虚弱及素有过敏体质者,其中男23例,女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36例中,年龄为28~66岁,病程1~18年;对照组22例,年龄30~62岁,病程1~19年.

    作者:张良;钱开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饲鸽者肺1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胸闷,气短2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咳嗽20天入院治疗.体检:急性病容,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爆裂音.心率120次/分,呼吸30次/分.实验室检查:血沉45mm/小时,查痰未找到细菌.胸片:双侧肺门影增大,两肺中下纹理密集、紊乱,肺野透过度减低,两心缘及膈面不清,双上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心脏轻度增大.X线诊断为心衰、肺水肿,双上肺陈旧性结核.患者既往8年前患肺结核,自述已治愈.否认有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现饲养鸽子2年.临床诊断饲鸽者肺,呼吸衰竭Ⅰ型.经用大克沙、氟罗沙星及激素治疗12天后病人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片:双肺野转清晰,但两肺纹理仍粗乱.

    作者:刘瑞平;常胜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1病例选择选择饮食控制无效,近期2次(相隔2周)空腹血清胆固醇(TC)》6.0mmol/L或/和甘油三脂》2.26mmol/L,并除外肝、肾、甲状腺等疾患的高脂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6±10岁,体重指数24.7±2.1,伴高血压16例,冠心病5例;辛伐他汀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4±10岁,体重指数24.6±2.4,伴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4例.两组血脂水平基本相似,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作者:毛建业;马菊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皮肤瘙痒、泄泻20年

    患者,男,73岁.2000年3月7日诊.1979年开始发现皮肤瘙痒,初为右颈部,渐及全身,无斑疹,搔抓后不溢血珠.每年五月份发作,痒时心慌不宁.开始几年冬春时症状可自行减轻,近六七年来全年不断,夜间睡眠时奇痒难忍.20年来遍历中西医消风散、四物汤、抗敏汤,养血润燥;清热燥湿、解毒止痒、凉血息风诸法及苯海拉明、扑尔敏、钙剂、息斯敏、眠尔通、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治疗,全然无效.

    作者:刘方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病因分类

    昏迷发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可牵涉到多个学科的一系列疾病.由于病人不能与医生有效合作,因此面对昏迷病人查询发生的原因,常常令人棘手.如何对昏迷的病因进行问诊及病史调查是社区医生面对病人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病因分类方法,以个人习惯不同,较常用的方法有以颅内或颅外病变分类法,以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进行分类法,以有无神经定位体征进行分类法,各种分类均具有不同的优点,为了便于社区医生的临床思维,我们采用颅内、颅外病变和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王育珊;刘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会阴侧切致盆壁巨大血肿1例分析

    患者,25岁,女,因产后左下腹痛18小时,于2001年3月2日下午4时30分急诊入院.患者系第一胎,孕足月,于2001年3月1日在乡卫生院行左侧会阴侧切分娩一女活婴.产时出血较多,产后约半小时感左下腹疼痛,开始尚能忍受,以后逐渐加剧.下腹部坠胀痛难忍,腹部不能触碰,伴头昏,四肢乏力,在当地给予输液,对症支持处理效果不佳,遂急诊送入我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脉搏9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13.3/8kPa),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贫血貌,皮肤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隆起,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压痛反跳痛,尤以左下腹为甚,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左侧会阴侧切处无渗血及血肿,外缝4针,阴道畅,阴道左后侧壁呈紫黑色,直达左侧穹窿,宫颈无裂伤,无血块,子宫体前位,偏右,超新生儿头大小,质硬,左侧附件区触及一约新生儿头大包块,边界不清,质中,触痛明显,右侧附件已无异常,阴道分泌物有臭味.

    作者:毛桂荣;王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维力安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我们从1999年12月~2001年1月,选择门诊及住院的4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维力安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4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有周围神经病变.将其随机分为两级,每组23例.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67岁,病程5~18年,空腹血糖7.9~22.2mmol/L,并发症病程6个月~14年.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岁,病程3~21年,空腹血搪7.8~24.6mmol/L,并发症病程1~12年.

    作者:张崇良;林华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程度的评定方法

    如何掌握昏迷程度的判定及决定治疗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对于社区医生来讲,有时由于条件所限缺乏相应的抢救设备或药物;或由于对昏迷的原发病诊断不清,不知病人是否应该进行转诊.怎样才能对昏迷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对昏迷程度加以准确评定,对患者的抢救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及使用昏迷评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刘德新;王育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中毒所致的昏迷

    某种物质进入人体,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损害组织器官,使其产生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称为中毒.中毒时某些毒物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高级神经中枢过度抑制或脑实质损害,而导致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称为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是急性中毒的危险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人生命.

    作者:李艳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安体舒通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襻利尿剂治疗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1临床资料心衰患者215例,其中冠心病9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0例,肺源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1例,心肌病1例.男142例,女73例;年龄48~70岁,平均58.7岁.NY-HAⅡ~Ⅲ级,LVEF≤35%,疗程≤6个月.

    作者:陈桂芬;杨婧;张晓宏;沈丽萍;韩英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触目惊心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低限度.

    作者:宋长美;张玉爱;陈小平;高绍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昏迷的诊断程序

    面对昏迷病人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常常是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这需要仔细地问诊,认真地查体,冷静地判断,在诊断思维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徐学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