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

林少燕;高琼;关翠嫦;李梅

关键词:食管癌, 综合护理, 吻合口瘘,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术后3月观察两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59%,低子对照组的7.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金宝血滤机废液倾倒架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金宝血滤机废液倾倒架在倾倒血滤机废液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士倾倒废液200次分A、B两组,A组应用血滤机废液倾倒架倾倒废液,戴口罩;B组应用人工倾倒,戴口罩、护目镜.观察两组倾倒废液时废液泼洒出外面的量、废液对眼及呼吸道的刺激、体力消耗、腰背疼痛情况、护士的情绪反应及护士压力程度.结果 A组在废液泼洒出外面的量、护理时数、倾倒废液时对眼及呼吸道的刺激时间及刺激持续时间、体力消耗、腰背疼痛加重、承受的压力方面较B组明显减少,在情绪反应上较B组明显愉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金宝血滤机废液倾倒架倾倒废液省时、省力,减少了护士操作时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骆梅;吴丽;谢艳芳;吴珍;黎朝政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记录两组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并发放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7%、4.35%、8.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8.70%、2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导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降低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营养液反流、导管堵塞、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阮冬华;王建忠;江萌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50例小儿腹泻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7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精神状态、腹痛腹胀等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数、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实验室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症状及体征的快速改善,加快炎症的吸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随访评价盆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患者发生腹部不适、头痛头晕、肝功能异常,但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穆菁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两种制备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对大鼠胚胎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情况,探讨何种方法能更加高效快捷地获取和培养大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方法 选择孕14 d大鼠胚胎,取其背部皮肤,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原代的胚胎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点,进行传代、冻存、复苏和HE染色,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两种方法都能成功培养出胎鼠成纤维细胞,但组织块贴壁法相对酶消化法更便捷,不易污染,成活率高;传代和复苏后,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组织块贴壁法是一种更适应胚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

    作者:李玲;朱自修;肖润兰;王巧稚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讨在脑肿瘤患者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70例脑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观察组35例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研究两组的麻醉处理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To时点的心率(HR)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3时点的HR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睁眼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期间均未见严重的肝肾异常.结论 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方案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更加理想,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周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延续护理对留置PICC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留置HCC管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PICC中心接受PICC置管,且留置时间>3个月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9%,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并发症发生率为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留置PICC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可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季萍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MTA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胸心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月的107例ESCC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在ESCC中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ESCC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TA1基因表达与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ESCC中的MTA1蛋白高表达率为50.4%,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中的MVD计数与正常食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高表达率、MVD计数与ESCC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的高表达率、MVD计数在ESCC不同TNM分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SCC中,随着MTA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MVD均数亦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1高表达与ESCC的临床进展、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抗食管鳞癌微血管生成的靶点.

    作者:夏娟;刘建平;刘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12只.低、中、高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分别灌服0.08、0.15、0.45 g/kg剂量的大蒜油及溶剂(大豆油),1次/d,连续30 d,然后测定相关免疫指标.结果 高剂量组的24 h足趾肿胀度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的ConA诱导的脾细胞细胞增殖能力强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ConA诱导的脾细胞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强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的溶血空斑数和半数溶血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溶血空斑数和半数溶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蒜油软胶囊可明显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

    作者:高慧艳;王燕;李江敏;张聪恪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围术期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意义

    目的 探讨围术期患者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术中行回收式自体输血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去除白细胞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回收式自体输血,观察组的自体血去除白细胞后再回输.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12 h(T3)、术后36 h(T4)时采血检测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3、T4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m;(15.4±1.4)个/100个RBCvs(12.9±1.6)个/100个RBC;T4: (15.9±1.3)个/100个RBCvs(13.1±1.6)个/100个RB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TNF-α、IL-6、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回收式自体输血去除白细胞可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的炎性反应相关.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环丙沙星联合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丙沙星(CIP)联合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作为实验研究菌株,将不加任何药物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组作为对照组,根据干预用药分为CIP组(0.04 μg/ml的CIP)、低浓度LFchimera组(0.25 μmoFL的LFchimera)、高浓度LFchimera组(1.00 μmol/L的LFchimera)和联合组(0.04μg/ml的CIP和0.25μmol/L的LFchimera),统计各组实验菌株的定量生物膜表达(A)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结果 CIP组、低浓度LFchimera组、高浓度LFchimera组、联合组实验菌株的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较对照组低(P<0.05);CIP组的生物被膜、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与低浓度LFchime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LFchimera组的生物被膜、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明显低于CIP组和低浓度LFchimera组(P<0.05);联合组的生物被膜、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单独应用CIP、LFchimera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提高LFchimera的浓度或联合用药,可显著加强抑制作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按就诊顺序的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的麻醉液为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研究组麻醉液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及地佐辛混合液.比较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前、术后生命体征、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麻醉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麻醉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好的优势.

    作者:朱真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12月在我科就诊的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A1组、A2组、A3组,每组20例.A1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1次列)治疗,A2组给予非布司他(80 mg,1次坩)治疗,A3组给予别嘌醇(100 mg,3次/d)治疗,疗程为20周.分别测定3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20周后血尿酸水平和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其中A2、A3组较A1组下降更明显(段0.05),A2和A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别嘌醇可明显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非布司他80 mg/d疗效较非布司他40 mg/d更优,非布司他降尿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韩凤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TLR9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TLR9(rs352139)和VDR基因(rs731236和rs222857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0例(结核组)和3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对rs352139、rs731236和m2228570位点的SNP进行检测.结果 TLR9(rs352139)的AA和GG基因型比AG基因型人群患结核病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061(0.76~1.49)和1.472(0.95~2.27);Taq(rs731236)的TT和CC基因型对比TC基因型人群患结核病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049(0.68~1.61)和1.204(0.36~3.99);Fok(m2228570)的CC和TT基因型对比TC基因型人群患结核病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164(0.83~1.64)和1.048(0.69~1.6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 在中国沈阳地区,TLR9(rs352139)和VDR基因(m731236和m2228570)SNP可能与结核病易感性关联不大.

    作者:张娟;孙娇;王悦;孙秀华;李莹;邢黎莉;彭娇;孙炳奇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学检测结果分为恶性组(n=57)、炎性组(n=4 3)和结核组(n=40),比较各组胸腔积液和血浆中的Hcy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的面积评价其诊断价值,并确定佳诊断临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结果 恶性组胸腔积液、血浆的Hcy浓度显著高于炎性组和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和结核组胸腔积液、血浆的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时,胸腔积液、血浆的Hcy浓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96,胸腔积液Hcy浓度≥15.8 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95、0.916、0.810;血浆Hcy浓度≥14.5.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60、0.904、0.763,两者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912、0.928、0.840,高于单个检测.诊断为炎性胸腔积液时,胸腔积液、血浆的Hcy浓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672,胸腔积液Hcy浓度≤13.2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37、0.866、0.703;血浆Hcy浓度≤12.0 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14、0.825、0.639,两者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60、0.887、0.747,高于单个检测.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时,胸腔积液、血浆的Hcy浓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682,胸腔积液Hcy浓度≤10.2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50、0.880、0.730;血浆Hcy浓度≤9.7 μmol/L时诊断价值高,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00、0.860、0.660,两者联合检测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875、0.900、0.775,高于单个检测.结论 Hcy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浆的Hcy水平可提高检出率,且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高于炎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

    作者:王达俭;叶满华;徐慧玉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COPD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期COPD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戚宇飞;吐尔逊古力·布尔汗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校2012年6月毕业的108名医学临床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研究组学生采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儿科学考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儿科学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民主、专注教学、课堂氛围、启发激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教学进度、重点突出评分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兴趣,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长柏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是主要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长期增殖潜能的细胞,在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已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国宏;孙晓冬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于本院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2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比较不同年龄、用药方法及用药种类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实施.结果 286例患者主要以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为主,而<10岁、静脉给药及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用药方法及用药种类者(P<0.05),所有患者经针对性干预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年龄、用药方法及用药种类的分布特点,应根据此类情况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33期

  • Rab2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Rab家族蛋白是特别的膜运输蛋白,利用GTP-GDP结合构象之间的改变,参与细胞的囊泡运输过程.Rab27作为Rab家族的一员,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在对肿瘤的研究过程中发现Rab27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胞内运输密切相关,并对其调控发挥关键作用.Rab27基因还能对多种肿瘤的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肿瘤标志物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目前国内对于Rab27这一基因的报道涉及较少.本文对Rab家族及Rab27亚家族的背景,Rab27在Exosome分泌过程中的调节作用,Rab27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重点是对Rab27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这些机制的阐明将推进人类对Rab27的认识,并为寻找肿瘤的终作用靶点及治疗肿瘤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星;郭岩;肖文华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