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申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与单用组(单用利培酮治疗).每组各34例,疗程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合用组总有效率88.24%,单用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合用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晶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丹参联合治疗孕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脐血流S/D比值升高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6~8小时滴完,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治疗前后行彩色超声检查,监测胎儿脐血流变化,行电子胎监监测胎心变化,跟踪随访妊娠结局,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胎儿脐血S/D比值治疗组2.5±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6,治疗组胎监NST反应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8~10分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治疗组出生体重3100±256高于对照组的2580±30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孕周38±4周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丹参联合治疗孕晚期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有效,能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夏爱华;徐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内大样本调查显示AF患病率约0.77%,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AF常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AF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6~3.5倍,而且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致死率均大大增加.他汀类药物,由于其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多效性,其中之一就是可能预防AF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改变心脏离子通道与载体;延缓心肌组织、电重构;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等有关.现在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咪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小板计数是实验室常用的血液学检验项目,因它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已被临床手术科室、内科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作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检测指标之一.但由于血小板易聚集、易破碎、形态大小差异较大等特性及血球计数仪的精密程度,高科技含量试剂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血小板计数的误差较大.为给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就要求检验人员正确认识和了解多种影响因素,尽可能把误差和一切干扰因素降到小.在查阅一些资料基础上,再结合近几年来使用POCH-100i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的情况,将影响血小板计数的一些因素做以下几点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和秀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52例,大腿骨折98例,多发骨折18例.男118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岁.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通过积极护理及治疗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的预防措施、适当用药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作者:王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住院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社区的脑卒中伴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84例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采用观察法,把康复前后的差异借用Bather指数评定表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构成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训练前有49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需完全依赖,32例患者需较大部分依赖,3例患者需少许帮助基本能自理.经过半年的训练,ADL完全依赖8例,ADL大部分依赖15例,ADL基本自理61例.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和家属掌握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患者的ADL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易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久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出现农村大于城市的特点,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广大群众素质普遍偏低,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因此对本地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做好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根据实际情况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以下健康教育.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50例,除给予退热、止咳、祛痰治疗均给相似治疗方案外,两组均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随患者病情分别在7~10天,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符合其病理机制,从合理用药上看,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减少对敏感细菌的耐药均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卢春玲;禹彩霞;常双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检查,分别采用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脂肪抑制序列,做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结果:核磁检查可见较清楚显示膝关节半月板、韧带及骨挫伤.本组11例病例中,半月板损伤8例,其中外侧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关月板损伤2例,韧带损伤6例,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胫侧副韧带损伤3例,骨挫伤3例.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力率,不仅能较清楚显示膝关节韧带损伤,并能显示半月板损伤及骨挫伤,可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国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另选择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
作者:李美兰;张佩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对围手术期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适时心理疏导,使其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适时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其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关心体贴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术后及时随访患者,了解患者术后情况,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作者:夏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各种囊实性肿物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及活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及活检患者137例,男96例,女41例,肝肾及卵巢囊肿、脓肿及腔内积液87例,肝肾、胸壁及腹部占位5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有效完成介入治疗及活检.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及活检各种囊实性肿物简便迅速、安全有效、损伤小.
作者:郭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肺癌病死率居所有癌症之首,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1].早期肺癌多采用手术治疗,是本病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手段.然而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放疗和化疗对部分患者近期有效,但不良反应大,复发转移率高.肺癌的总体疗效差,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仅15%~17%[2].随着近年来对中药治疗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6例骨髓活检标本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并对142例有明确诊断的进行了与骨髓细胞学的对比分析.结果:196例骨髓活检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52例、白血病(AL)22例、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s)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9例、浆细胞骨髓瘤(PCM)12例,转移癌(MCBM)4例,其他61例.结论:骨髓活检对AA、CMPDs、MDS、AL、PCM及MCBM等可直接作出诊断,但对于AL的分型需要结合细胞学诊断,部分骨髓增生低下和活跃的病例必须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作者:蓝松;马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突发性聋患者54例,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在用药期间,加强了护理,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监护、病情观察,认为加强特殊用药的管理,重视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霞;任军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成药制剂奇白消软膏对婴儿湿疹的治疗效果,解除很多家长的烦恼,帮助婴儿们尽快摆脱皮肤的问题.方法:收治湿疹患儿23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治疗组患儿进行皮肤清洁,口服扑尔敏1~2mg,葡萄糖酸钙口服液5~10ml,3次/日的同时用奇白消软膏涂擦婴儿的患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皮肤清洁的同时口服扑尔敏1~2mg,葡萄糖酸钙口服液5~10ml,3次/日,连服3~10天,平均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在抓痒、皮疹消退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银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医师在产科临床实践工作中经常开展的一种应对产妇异常分娩的、较为安全的、较为有效的手术操作技术.但由于边疆农村妇幼保健的基础条件还不完善,很多产妇产前检查不规范,大多数孕妇都是进入临产时,才到县医院检查,给产科医生检查发现分娩异常的时间很短,给术前讨论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的预判时间有限.手术准备时间仓促,给手术中发生并发症是相关联的.为此,在近3年剖宫产术进行回顾统计分析,从中寻求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以便于预防并发症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阿依古丽·阿比提;李映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根据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给予西药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合剂治疗.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微量元素锌都有明显增高,但是治疗组增加趋势更强(P<0.05).结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董凡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边远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法:对皮下埋植避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年皮下埋植避孕法手术总人数可以看出,由2000年的1147例上升到2008年的4046例,呈上升趋势.在城镇受冷落,在农牧区却广受喜爱.结论:皮下埋植剂作为近20年来1种新型、高效的避孕措施,避孕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避孕方法,在边远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值得推广.
作者:李熙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乙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选取60例健康患者为丙组,对比3组对酒精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治疗依从性及采用Zung氏(SA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乙组对酒精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治疗依从性、Zung氏(SAS)进行心理评估均显著优越于乙组及丙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酒精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良好的缓解患者因戒除酒精引起烦躁、焦虑的情绪.
作者:黄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