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化瘀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

赖炳琴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补肾化瘀法, 独角膏, 点穴疗法, 综合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补肾化瘀法为主,同时结合腰部膏药外贴,点穴疗法,直腿抬高压踝法等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结论:认为补肾化瘀法为主可使突出之腰椎间盘逐步回纳或缩小,从而消除或改善症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血站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血站消毒效果及消毒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及采样检测,对血站消毒管理及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采血环境及成分分离环境空气质量总合格率96.6%;物体表面总合格率97.0%;手指总合格率100%.结论:血站消毒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监管,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李红云;范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研究

    由于老年人年老体弱,其组织器官老化,生理机能下降,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患者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为护理人员,提高老年人护理的责任就义不容辞.

    作者:尹国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静脉对透析通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静脉对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已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患者再次透析前进行超声检测,观察头静脉内径、管腔及血流改变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4例头静脉内径变细,血流稀疏;3例头静脉内出现局部血栓、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永久性透析通道进行直观的观察,为临床成功建立透析通道提供依据.

    作者:纪甜甜;徐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对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对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手术后拔除尿管第1天、第7天、第14天分别记录排尿情况,来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排尿情况于拔除尿管后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彭海霞;吕成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剖腹探查失误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腹探查术失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近5年来收治不必要剖腹探查术患者30例,对患者病历和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总结剖腹探查失误的原因和对策.结果:手术结果表明,此30例患者没有发现腹腔内有脏器破裂和损伤情况,属于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是因为检查不充分、过分依赖设备和检查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结论:通过对剖腹探查术失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剖腹探查失误的原因和对策,有利于临床上引以为戒,减少误判率.

    作者:徐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酞普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与单用组(单用利培酮治疗).每组各34例,疗程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合用组总有效率88.24%,单用组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合用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晶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7~2011年医院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近5年报告地方患者法定传染病病例疫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传染病以及性病监测点监测性病29种16628例,报告传染病前5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水痘,上述5种传染病13627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5%.结论: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首位,其中以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播的肺结核,加大对上述主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作者:潘月开;谭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综合科患者存在问题分析和预防

    2011年7月~2012年7月住院患者626例,有28例出现跌倒、私自外出、自行拔氧气管现象.总结出了存在这些问题是由于护理宣教不到位、护理意识淡薄、设施不符合人性化引起的.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应提前做好预防性的措施,严格执行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教,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改善病房设施,就能确保患者安全,减少问题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黄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饮食调护缓解咳喘症状

    目的:探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祛痰饮食调护,促进排痰减轻患儿的咳喘症状,有效预防喘憋,以达到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以鱼腥草水为主配合清炖藕汤、海带汤或白萝卜汤等饮食祛痰调护,并严格禁止患儿饮用含糖食品.对照组不提供饮食调护健康指导,两组分别进行了有无咳喘症状,咳喘症状好转程度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饮食调护优于对照组.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正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祛痰饮食的辅助调理对控制喘憋,缓解咳喘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陈红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以多西他赛为主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2例,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52例患者完成治疗.多西他赛主要毒性是导致骨髓抑制和外周神经的病变,多名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肌肉关节痛及胃肠道反应等,部分病例出现过敏反应.针对这些临床表现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可减轻或消除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时根据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进行提前预防,重点观察及护理,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洁;张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行低温等离子止血的护理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段即黎氏区较为常见,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出血.出血原因:黎氏区毛细血管扩张或破裂.部分患者出血后自止,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反复频繁出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经鼻内镜行低温等离子止血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痛苦小,不易复发.2011年5~6月收治鼻部黎氏区出血患者62例,经过应急处理与护理及经低温等离子止血后,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唐东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胱抑素C的测定对诊断早期肝癌的意义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胱抑素C的测定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应用.方法:早期肝癌患者的血清样本中其胱抑素C的表达高,其次是肝硬化组.三组的胱抑素C浓度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肝硬化组以及早期肝癌组的血清肌酐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肝硬化组和早期肝癌组两组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肝硬化组的胱抑素C的异常率52.0%(13/25);早期肝癌组的异常率84.0%(21/25).结论:胱抑素C在早期肝癌患者中有较高的表达,胱抑素C升高时可能提示有出现肝癌的可能,应该予以重视.

    作者:秦加巍;程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斑块的关系.方法: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尿酸增高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收集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斑块厚度及狭窄情况明显重于对照组.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增高与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及狭窄有关.

    作者:周红平;韩淑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逐渐的加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75%[1].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是产后妇女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可以直接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乳汁的分泌及授乳;还可以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可能影响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影响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导致家庭的破裂.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做好孕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爱梅;周积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9例,经抗感染治疗,7~14天后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探及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t检验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张俊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皆为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周期长,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很难达到根治目标,加之除患者个人因素外,受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心理问题十分复杂,这就需要每个医护工作者双管齐下,在做好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克服绝望和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以达到佳治疗效果.本文仅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罗险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关怀与护理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加之结核毒性症状导致机体营养代谢失衡和抵抗力、修复功能下降,影响疾病的治疗恢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老年患者的生活关怀与营养饮食的护理.

    作者:王丽芳;窦瑞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区康复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住院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返回社区的脑卒中伴生活活动能力障碍患者84例进行康复训练和指导,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采用观察法,把康复前后的差异借用Bather指数评定表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构成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训练前有49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需完全依赖,32例患者需较大部分依赖,3例患者需少许帮助基本能自理.经过半年的训练,ADL完全依赖8例,ADL大部分依赖15例,ADL基本自理61例.结论: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和家属掌握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患者的ADL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易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分析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来源及有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是呼吸内科痰液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显示耐药,敏感性在前3位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达90%,所研究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多表现敏感.重视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李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患者陪护人员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收治脑血管病患者62例,对其陪护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陪护人员在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减少了负面影响,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方法:召集陪护人员集中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每周两次,每次1.5~2小时,由专人主持,其他医护人员协助.结果:充分发挥陪护人员在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减少了负面影响,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使陪护获得更多的疾病知识,基本的护理方法,预防复发应有的健康行为方式,从而在住院期间很好的配合医疗护理,使患者缩短病程,出院后使患者的后期康复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陶秀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