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祥;陈国富;颜道茹;朱杨丽
1 CMML治疗现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兼具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特点,因此,CMML也被定义为MPN/MD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存期及血常规检查等具有多样性。一般而言,患者的中位OS期约20个月,且可能与骨髓原始细胞的比例有关。15%~30%的CMML 患者可进展为AML。目前,对于CMML的治疗,主要局限于抗增殖药物,仅针对CMML中的MPN亚型。此外,尽管20%~30%的CMML存在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但这些异常并非是CMML特异性的改变,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核型正常。近的生物学研究亦未对治疗手段产生有效的影响,尚无较好方法使患者获得有效缓解。
作者:李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高血压脑出血占我国脑卒中患者的21豫~48豫[1],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目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软通道技术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在CT定位下以特制硅胶软管进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的微创技术。我科于2012-07-2013-03利用“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斌;周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国外文献报道冠心病已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其病理改变在儿童期就已出现,并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1]。虽然目前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平均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2]。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发达,近年来有调查报道显示代谢综合征已成为萧山地区2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37.6%和4.6%[3]。
作者:倪益锋;汤书晶;周立锋;俞叶飞;郦华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约为20/10万,居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而且近10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1]。病因学研究表明,我国乙肝相关的肝癌大多经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理过程[2]。肝硬化增生小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有助于临床上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笔者就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小肝癌与肝硬化小结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为小肝癌与肝硬化小结节的超声鉴别提供借鉴。
作者:李新祥;陈国富;颜道茹;朱杨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20%[1]。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常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血肿扩大在脑出血后非常多见,常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恶化甚至死亡。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是脑出血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血压在早期血肿扩大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论。笔者于2010-2012年对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期了解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肖鹏;朱保成;万鹏;明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输卵管妊娠在异位妊娠中为常见,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目前输卵管妊娠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输卵管的愿望强烈。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成了目前治疗输卵管妊娠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06-2008年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素鸿;夏利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一次麻醉行胃肠镜联合检查在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45例麻醉下行联合胃肠镜检查的年龄≥65岁患者作为老年联合组,与92例分次检查的老年患者(老年分次组)和126例联合检查且年龄<65岁的非老年患者(非老年联合组)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老年联合组患者中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老年联合组(字2=10.254、9.164,P=0.001、0.002)。老年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长于非老年联合组(t=1.098,P=0.009),但与老年分次组无统计学差异(t=-2.152,P=0.753)。老年联合组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均低于老年分次组和非老年联合组(t=-1.512、3.176,P=0.012、0.000)。老年联合组的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发生率高于非老年联合组(字2=4.250,P=0.039),而与老年分次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字2=0.572,P=0.449)。老年联合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老年分次组及非老年联合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字2=0.808、2.392,P=0.369、0.122)。结论一次麻醉行胃肠镜联合检查在老年患者中是可行的,但应掌握适应证,宜在麻醉内镜技术成熟以及监护、抢救设施齐全的医院开展。
作者:陆其明;阮水良;方芬;王波;杨志宏;季霞;吴君;丁春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监测其中的33例DVT患者治疗后1~3d、7~10d、15d的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 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78.8%。治疗有效组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下降程度与无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5)。年龄<40岁的DVT患者中手术和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患者中肿瘤、内科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卧床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DVT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DVT危险因素是其一级预防的依据。
作者:徐颖;钱申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川芎嗪组为川芎嗪[10mg(kg·d)]尾静脉预给药1周,球囊成形术后继续同剂量川芎嗪尾静脉注射6周。于第6周末收集损伤段颈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内中膜厚度比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损伤段血管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P<0.05)。模型组损伤段血管Wnt 4、Dvl-1、β- catenin、Cyclin- D1表达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川芎嗪组的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其机制与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华军益;何煜舟;蒋旭宏;叶武;潘智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目前发现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不仅仅局限于基因突变、缺失等遗传学变化[1]。随着表观遗传学的理论研究的深入,DNA 甲基化在乳腺癌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DNA 甲基化是指经过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将由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添加到DNA的某些碱基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是鸟嘌呤前的胞嘧啶(即CpG 中的 C)上。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方式,DNA甲基化参与胚胎的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并与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2-3]。DNA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主要包括抑制转录因子及其协作因子与基因启动子间的相互作用,抑制转录因子以及DNA 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等。DNA的甲基化状态可以由亲代细胞传给子代,因此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启动子区 DNA 的甲基化可导致重要抑癌基因的表达下降,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展[4-5]。笔者就乳腺癌中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俊;金洪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全脑照射后大鼠海马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其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以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T- PCR检测全脑照射后大鼠海马区VEGF mRNA的表达变化,电镜观察照射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及血管内皮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全脑照射后1d大鼠海马区VEGF mRNA表达出现短暂下降,放疗后1、2、4和8周时VEGF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0Gy放疗后4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出现线粒体水肿,空泡形成;毛细血管内皮间隙增加,管腔狭窄。结论 VEGF参与大鼠脑部放疗后损伤应答反应,这可能为将来的脑损伤防护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杨伟芳;丁维军;孙晓南;朱敏;杨海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病率的4%。膝关节遭受内外翻的撞击暴力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胫骨平台骨折由于骨折移位、关节面塌陷、软骨下骨压缩和关节软骨的损伤,临床治疗非常困难,且容易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功能障碍。其中的Schatzker吁型、遇型胫骨平台骨折因为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有侧副韧带以及关节囊、交叉韧带、半月板等损伤,治疗更为棘手,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我院对2007-2012年收治的29例Schatzker吁型、遇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oppler-guided hemorrhoid artery ligation,DG-HAL)是一种集超声波探查、缝扎手术为一体的新的诊疗技术,先通过特制的带有超声波探头的直肠镜可快速确定痔动脉的位置,再通过操作窗口缝扎痔动脉,从而阻断血流,降低痔体内压,达到止血、痔体萎缩的目的。我科自2012-11以来应用DG-HAL治疗混合痔30例,效果良好,并与传统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作了回顾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栋;周渠新;余丽虹;沙温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检测其对STAT1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设计针对STAT1的shRNA序列,克隆到pGPU6质粒载体,并进行测序、转染和鉴定。结果 DNA测序显示成功构建了4个shRNA表达载体。shRNA能有效抑制STAT1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株TZM- bl细胞中的表达,抑制率为63%。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STAT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pGPU6/GFP/Neo- shRNA STAT1。
作者:徐伶;杨宗兴;陈峰;虞容;杨劲;孟忠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组织变硬,宫颈容受性下降,颈管出现狭窄与粘连,甚至完全封闭,子宫发生生理性萎缩,宫腔变狭小与原来放置的宫内节育器(IUD)不相适应,致使IUD变形、移位,甚至嵌入子宫肌层;取器难度增大,易失败,操作中极易发生IUD嵌顿、断裂以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取器方法,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采用术前药物辅助,从而减少取器的难度,增加取器的成功率。然而目前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故我们对本院门诊行IUD取出术的300例绝经后妇女采用两种用药方案,分析不同用药对取器结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本文通过对我院197例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周兴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G亚家族重要成员之一。该基因(Gene ID:9429)于1998年由Doyle等[1]应用mRNA指纹技术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Vp细胞中首次克隆,又名ABCG2蛋白。BCRP能够将进入乳腺癌细胞内的多种化疗药泵出细胞外,如5-FU、阿霉素、托泊替康、甲氨蝶呤、喜树碱及多柔比星等,从而使细胞产生耐药性,在乳腺癌多药耐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研究其转录调控机制对逆转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BCRP的调控方面研究甚少。研究表明,BCRP启动子的两个调节因素缺氧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2-3]在控制BCRP表达方面发挥作用;另外,BCRP的转录调控还受到肿瘤微环境及多种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的共同协调。
作者:柯萍;袁琳娜;陆宁;郭志琴;张燕萍;邬万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中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原代分离培养ASMC,设未干预组(A组)、ERK阻断剂组(B组)、PDGF组(C组)和PDGF+ERK阻断剂组(D组)。A组不加干预;B组又分为B1、B2、B3、B4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1、5、10μmol/L的ERK阻断剂U0126;C组又分为C1、C2、C3、C4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10、25、50μg/L的PDGF同二聚体PDGF- BB;D组加入10μmol/L的U0126和50μg/L的PDGF- BB。以RT- PCR法检测各组ERK1和TGF-β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A、B4、C4和D组中以上蛋白的表达。结果 RT- PCR提示B1、B2、B3、B4组ERK1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1),U0126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PDGF诱导的ASMC中ERK的活化,C1、C2、C3、C4组ERK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1),ERK1 mRNA的表达与PDGF- BB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提示B4组ASMC中ERK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组,C4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1),D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4组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组,C4组显著高于A组,同时C4组显著高于B4组(均P<0.01),D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GF可剂量依赖性激活哮喘大鼠ASMC内的ERK通路,同时伴随TGF-β1信号通路的活化。ERK通路参与了A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PDGF可能经ERK环节促进TGF-β1通路活化。
作者:卢虹蓓;张维溪;李昌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副神经节瘤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1-2]。笔者收集了12例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
作者:李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09-2013-04体检的52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亚临床甲减组),检测其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均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增加(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TT3呈正相关(r=0.333,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比容呈显著负相关(r=-0.382、-0.467,均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可引起外周血三系细胞的改变,尤其是血红蛋白的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开展贫血的筛查。
作者:杨国军;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