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小丽;李商庚;朱柳娇;林芬芬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常发生于术后2~5d[2]。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3大因素。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存在着DVT的隐患,但只要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3]。近年来,笔者采用早期间歇气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原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速碧林注射,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后的患者,有效的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伟英;杜淑华;张晓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2009年以来我国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SFTSV)感染引起。SFTSV是由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于2010年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多发于春、夏季节,易感人群多为居住在丘陵地区的中老年人群,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尚不明确。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患者血液可能具有传染性[1]。该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12%。SFTSV具有泛嗜性,可侵犯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可能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如出现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2]。现将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3例SFTSV急性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沈璐梦;李世波;韩明芳;朱鸳鸯;张浙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肛裂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多为先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有多种,其中开放式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因较其他方法更为安全有效而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术后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为寻找更为简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浙江大学校医院近年来采用改良闭合式内括约肌侧切法治疗肛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徐加鹤;陈侃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目前老年患者主要且常见的疾病,占脑血管疾病中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对其可控危险因素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观察ACI患者血液中锌(Zn)、镁(Mg)、钙(Ca)、铅(Pb)、铁(Fe)的水平变化,探讨其是否为ACI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建民;罗方;兰朝阳;盛高扬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功能性并发症。准确诊断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及正确、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院收治腹部手术后PGS患者21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吴国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过程中引起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类型分室间隔缺损(VSD组,61例)、房间隔缺损(ASD组,6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55例)、肺动脉瓣狭窄(PS组,15例);先天性心脏病造影的病例17例(造影组)。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h、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比较各组cTnI水平。根据cTnI的高低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217例患儿中,术后cTnI升高159例,正常5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损伤与年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或球囊扩张)次数及对比剂剂量有关(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是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可能是影响CHD介入治疗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珍全;金佳蕙;夏天和;任跃;荣星;仇慧仙;张松跃;吴蓉洲;陈其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患者男,52岁,工人。因口周色素斑增多并加深1年来本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下唇处出现一淡蓝色的斑疹,逐渐增大、增多,颜色逐渐从淡蓝色转变成灰褐色,局部无明显痛痒。上唇部自14岁时开始出现淡黄色小丘疹,逐渐增多、增大,22岁以后停止生长,也无明显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平素无黑便史。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既往史、个人史无殊,三代内无类似病史。体检:口周(下唇)散在直径0.2~0.5cm,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疹4颗,深蓝色或黑褐色,疹间皮肤正常。手掌、趾、指无类似皮疹。上唇有10余颗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丘疹,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生化均无明显异常。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及腹部B超、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见大小约0.3cm×0.3cm的小息肉(活检咬除)。乙状结肠距肛门约18cm 处见大小约0.4cm ×0.4cm 的息肉(活检咬除)。病理诊断:(降结肠、乙状结肠)符合增生性息肉。内镜诊断:大肠多发性息肉;大肠黏膜轻度慢性炎症。终诊断为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Fordyce病。讨论荷兰学者Peutz于1921年首先报道,1个宗族三代中有7例多发性肠息肉伴唇颊黏膜及指趾黑斑,Jegher等于1949年总结此病色素沉着和肠道息肉发生有共同的多效性基因为基础,并确定本病是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并于1954年开始使用“Peutz-Jeghers综合征”这一名称。其有3大特征:(1)口周色素斑;(2)肠道息肉;(3)家族遗传史;具备两者就可诊断。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外显率高,同一家族中患者较多。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好发,发病年龄在20~25岁,男女均可携带致病基因向下一代遗传。
作者:闵建强;刘改荣;陆明;王兵兵;孟凡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上腺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率为0.06%[1],多见于3O~50岁的中年人群,男女发病比率为1、3~1、2[2]。近年来,我院收治肾上腺囊肿患者24例,均采用经后腹腔途径施行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馨;郭晓;李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而且是不可逆性盲,糖尿病黄斑水肿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常从外丛状层蛋白渗出开始,逐渐累及内颗粒层、内丛状层及神经纤维层,光感受器及神经纤维广泛减少致视力丧失。长期黄斑水肿可发生囊样变性,在黄斑区呈现界限清楚的泡状隆起,在数个较大囊泡周围尚可见蜂房样小泡[2]。自60年代红宝石脉冲激光首次用于凝固黄斑部毛细血管渗漏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效果显著。激光光凝是治疗DME的重要方法,疗效已得到较多研究证实[3]。近年来,我院应用倍频532nm激光治疗DME,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钢峰;牟月红;林咸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下颌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为选择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下颌牙龈癌患者42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标准分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计数常规病理检查不同分区的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结果 T1期9例,T2期16例,T3期6例,T4期11例;15例患者共47枚淋巴结出现转移,主要发生在LevelⅠ、Ⅱ和Ⅲ区。Ⅰ区淋巴结转移率13.33%(22/165),Ⅱ区淋巴结转移率12.40%(16/129),Ⅲ区淋巴结转移率7.03%(9/128),Ⅳ区和Ⅴ区无淋巴结转移;Ⅰ、Ⅱ和Ⅲ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3、T4期患者转移率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除T1期与T2期、T1期与T3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患者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下颌牙龈癌颈部转移主要发生在Ⅰ、Ⅱ和Ⅲ区,若无明确的Ⅳ、Ⅴ区转移证据,无需同期行Ⅳ、Ⅴ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张存宝;蒋峰;冯红杰;朱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北京、天津、西安等地60岁以上人群中功能性便秘发生率高达15%~20%[1]。该病病程长,患者痛苦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2]。但药物治疗远期效果不佳,易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尽管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理想,但需要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费用高,患者在家中以及基层医院无法治疗,费事、费力。近年来,我院利用生物反馈治疗的原理,试制简易排便训练器对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凌怡庭;曹晨曦;李森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IMT异常增厚的血管部位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明显增高。研究表明,有效降血压治疗对高血压大动脉IMT的增厚有一定的抑制和逆转效应[1]。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降低LDL-C和调脂外作用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和IMT增厚[2-3]。本研究旨在观察降血压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IMT和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卫锦;周松吉;胡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优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案,提高胰岛的纯度和得率,为胰岛移植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供体分离胰岛,以0.5mg/ml胶原酶Ⅺ灌注和消化胰腺,通过不同的密度梯度离心策略分离纯化胰岛,进行双硫腙(DTZ)特异染色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胰岛的纯度和得率,并通过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染色检查分离获得的胰岛活性,终确定佳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结果 Balb/c小鼠在Ficol-1.108(4ml)、1.096(2ml)、1.069(2ml)、HBSS(2ml),加速度1、减速度1、400r/min、4min中转1800r/min、8min离心后胰岛得率为(125±39)IEQ、纯度为(79.6±10.5)%,经相同条件二次梯度后得率无明显降低但纯度明显提高,达(96.2±1.4)%。经AO/PI染色鉴定分离胰岛活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小鼠胰岛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很有效,能稳定地获得纯度较高且数量可观的胰岛。
作者:张金花;邵益;厉智威;方程;田阳;严盛;郑树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在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约占0.70%~3.99%,其特点是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增大,嗅觉障碍,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痂形成,带臭味者称为臭鼻症[1]。2010年我科收治1例鼻外伤相关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管明;汪承恺;朱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随着临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泌尿外科医师在利用腹腔镜进行膀胱全切除及下尿路重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对15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钟亮;江明友;张大宏;万明发;毛云峰;徐倩;叶一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关节髋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严重关节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1]。但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惠;方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髁骨折相对少见,常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2005-08-2011-12我院手术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强华;朱群威;何永清;阮朝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日渐广泛,但对复杂性阑尾炎(如腹膜后位阑尾、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的手术难度较大,导致并发症增多及中转开腹手术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49例复杂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爽;袁国伟;俞国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BAG-1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取158例脑膜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直接检测BAG-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BAG-1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WHOⅠ级(上皮、纤维、混合、微囊、砂粒型)、Ⅱ级(不典型和脊索样型)、Ⅲ级(乳头型和间变型)的各亚型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复发患者24例,呈高表达状态3例(12.50%);未复发患者134例,呈高表达状态102例(76.12%)。术后复发者IHS增高者明显少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程度为0级与1级、2级与3级的患者其IHS高低例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0、1级与2、3级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均与细胞凋亡有关,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越低,其瘤周水肿越重,术后更易复发。
作者:周开宇;金杭煌;周婷;罗永康;陈茜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