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慧;刘隽;王怡淳;诸乐飞;林兆宇;金洁娜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中免疫T细胞活化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作用.本研究观察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 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分析与患者疾病活动的关系,探讨Treg细胞在A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俏;王兆丰;吴华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以压力指标右房压(RAP)和容量指标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并观察达标过程中其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4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的治疗目标为使RAP值达到12mmHg,实验组的治疗目标为经右室射血分数(RVEF)校正后的RVEDVI值达到100~200ml/m2;并记录两组患者经液体治疗前、后的RAP、肺动脉嵌顿压(PAOP)、RVEF、RVEDVI等参数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 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并计算治疗后6h时的乳酸清除率,后将液体复苏治疗后6h的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液体复苏达标率(分别为86.9%和8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液体复苏达标的患者中,实验组的RVEDVI、RVEDVI差值、RVEF、RAP和治疗后6h的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1),而两组患者的PAOP、APACHE II和SvO2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液体复苏治疗6h后两组患者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呈相关性(P<0.01);达标患者乳酸清除率与复苏后SvO2呈相关性(P<0.05).结论 以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较传统的压力指标RAP更安全、有效,可更好改善氧代谢.
作者:周娟娣;龚仕金;戴海文;虞意华;李莉;陈进;严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重症,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尚不能改善其预后.持续血液净化技术(C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MODS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笔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治疗MODS,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雷李美;楼天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含人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在重组慢病毒感染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中CBFα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PCR 技术体外扩增人CBFα1,将扩增产物与慢病毒载体pGC-FU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C-FU-hCBFα1,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GC-FU-hCBFα1、pHelper1.0和pHelper2.0的3种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将PDLFs分为未感染组(未感染任何病毒)、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组(加阴性对照病毒感染)、CBFα1重组慢病毒感染组(加CBFα1重组慢病毒感染),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目的 基因CBFα1在PDLFs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插入片段与人CBFα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包装慢病毒后检测病毒滴度为2.00×109 TU/ml.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了CBFα1在PDLFs中的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hCBFα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能有效感染PDLFs,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曹金芳;邓辉;金向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予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h后予注射内毒素、制模后1、3、6、12h各6只)、辛伐他汀组(制模后1、3、6、12h各6只)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vWF、PAF的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在注射6h时的血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6h时的血vWF水平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脓毒症组在1、3、6、12h时的血PA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上述时段的血PAF水平均较脓毒症组降低(均P<0.01),辛伐他汀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时段的血PA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大量释放vWF和PAF,使两者水平增高;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与其可降低血vWF、PAF水平有关.
作者:范震;朱建华;蔡国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目前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硬脊膜外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血液系统疾病、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有关[1];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发作的严重神经根性疼痛,伴快速发展的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若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常导致永久性的脊髓功能障碍或危及生命.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是及时清除血肿,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吕红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心包膜组织干细胞中分离、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阳性)细胞的特性和心肌细胞的分化能力,为心包膜干细胞用于心脏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Wistar大鼠心包外脂肪,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干细胞,培养并适时传代;然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离细胞的免疫表象,并进一步用磁珠分离法分离出KDR阳性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型用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结果 分离细胞成梭状,体外培养呈良好增长.FACS分析显示,这些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特征,分别为CD29、CD44、CD90阳性,部分呈CD106阳性,CD34 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的干细胞为isl-1阴性,少量的c-kit、GATA-4阳性,约3%~5% 为KDR阳性细胞.磁珠分离法分离KDR阳性细胞,在药物诱导7d后,部分细胞聚集成细胞团,可见单个细胞开始自发性博动.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测有心肌特异蛋白和结构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到明显的肌小节结构.结论 心包组织干细胞具有充间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并具有多样性的免疫表象,其中以KDR阳性细胞较多.纯化的KDR阳性细胞具有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提示其可以作为用于心脏细胞治疗的供体细胞来源之一.
作者:王晓明;许林海;周冰;孟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的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中脑NSCs组和atRA处理中脑NSCs组(atRA+NSCs组).动态观察模型大鼠NSCs移植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atRA+NSCs组与对照组、NSCs组比较,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或0.01).atRA+NSCs组与NSCs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BrdU标记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TH+细胞)分别为(261.2±31.7)、(204.3±2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纹状体区没有BrdU标记TH+细胞.结论 atRA在PD大鼠模型中脑NSCs移植治疗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汉松;周辉;许尚虞;林坚;尹波;张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受过特殊训练的ICU医师和护士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生命支持疗法和一流的护理,集中抢救和管理各种有生命威胁的严重患者.ICU是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的发展摇篮,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既往认为已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延续生命,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在抢救医院危重患者和抗击突发公共事件及灾难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行、7.23动车事故)方面,ICU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现笔者将近年来浙江省ICU的发展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严静;龚仕金;虞意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为ICU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不断增多,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其耐药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快速增长,导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不断产生,形成严峻的临床新问题.近年来笔者对我院ICU内经呼吸道标本分离所得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分析,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碧清;殷颖杰;陶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多并存慢性疾病,在危重症时极易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同时常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且预后极差[1-2].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治疗危重症患者AKI的重要手段,并可取得较好治疗疗效[3-4].现为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AKI后影响CRRT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近年来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老年危重症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判断CRRT在本病患者治疗方面的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钟惠萍;张萍;李一文;谢文卿;蒋华;袁静;胡霄;陈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而目前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乐观,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将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是众所周知, 而胰岛素的应用对于控制血糖和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1,3].但因其使用相对不便,明显降低了其依从性,尤其对生活习惯多变或因疾病而进餐不规则的的患者则更加困难,更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以达标.近年来笔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商品名:诺和锐30)每日2或3次治疗中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并和基础加餐时采用胰岛素注射液每日4次疗法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情况、胰岛素日用量、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玉慧;刘隽;王怡淳;诸乐飞;林兆宇;金洁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浙江省糖尿病人群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并发症和与知晓率间的相关性,掌握知晓率低下糖尿病人群的一般情况,从而为开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97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慢性并发症筛查,并对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以及有或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显著相关(OR值分别=1.415、1.841、1.513、0.795,均P<0.05).结论 应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老年、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和家庭月收入偏低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重点目标人群.
作者:沈洁;华燕吟;娄霞英;宋迎香;马江波;邢玉波;张宇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脓毒血症是指感染和创伤等诱发的剧烈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引起组织器官继发性损伤的临床症候群[1].临床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患者常见和主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可达20%~80%[1].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 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它具有清除血液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及代谢废物的功能,可极大提高高分解代谢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严重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重症胰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患者的抢救水平,且临床疗效已日益被国内外多位学者肯定[2].近年来笔者采用CRRT技术治疗老年脓毒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瑛;陈峰敏;陈芳;陈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对2007年宁波地区35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术中及术后72h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量和输血指征符合情况,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 22 316例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为99.6%,8 525次红细胞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38.2%的围术期用血仅凭临床医生的经验实施.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合理性与否的判断,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率为48.9%,围术期血浆用量占临床用量的51.2%,不合理率63.7%.自体输血量占围手术患者用血量的10.2%.结论 宁波地区尽管成分输血及自体输血开展良好,但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急需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及制定相关限制性输血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梦玲;黄长顺;桂煜;邵景汉;庄立;严海雅;张霞飞;严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腔内高压(IAH)是指腹腔压力(IAP)≥10mmHg,当IAH伴器官功能障碍时,即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CS).ACS作为IAP增高的直接后果,其预后较差.近年来笔者对伴IAH的脓毒症患者采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是由一个或多个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病变(如纤维环破裂)和代谢功能异常,从而刺激其疼痛感受器引起的疼痛性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的弥散性腰部钝痛,一般无固定压痛点[1].其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诊断,然而一般的X线、CT和MRI检查诊断常较困难.近年来笔者对DLBP患者进行了椎间盘造影,以探讨椎间盘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庆;彭天舟;董伊隆;彭文献;王晓阳;罗敏;李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切断成年Wistar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痴呆组、小剂量IGF-1组、大剂量IGF-1组.痴呆模型制备1d后开始侧脑室给药,连续21d.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置.利用水迷宫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结果 (1)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与痴呆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2)IGF-1治疗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或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1)小剂量IGF-1组、大剂量IGF-1组脑细胞内Ca2+荧光像素值与痴呆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小剂量IGF-1组与大剂量IGF-1组相比,荧光像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IGF-1通过调节痴呆模型大鼠Ca2+水平来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石广滨;刘群;张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1995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概念提出以来,CRRT应用范围已从单纯的肾脏替代治疗扩展至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成为ICU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CRRT在成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多,但随着仪器设备的改进,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儿科.本文对CRRT在儿科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欣娟;张晨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行CVVH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使用PICCO监测仪对实施CVVH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每例患者分别在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进行检测,并记录所测数据,同时记录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等变化.结果 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心脏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73±0.87)和(4.67±0.85)L·min-1·m-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80.60±110.13)和(783.55±113.28) 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0.97±3.35)和(10.84±3.54)ml/kg,两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MAP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HR、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CVVH不影响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采用PICCO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可能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作者:徐晓;倪红英;朱红阳;金妮;章仲恒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