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辉;车贤达;屈百鸣;钱琳艳;岑雪降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输注极化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65~88岁,分为极化液组(G组) 和对照组(C组),G组于手术切皮前开始静脉输注极化液(50%葡萄糖注射液50ml+胰岛素10U+10%氯化钾注射液20ml)0.4ml·kg-1·h-1至手术结束,C组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前(T0)、术中(T1)(骨水泥后3~5 min)、术毕(T2)、术后3 h(T3)、术后12 h(T4)的HR、MAP、ECG各导联ST段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MAP降低,HR增快,C组T1、T2、T3和T4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增加,SV、CO、CI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G组术中MAP升高,HR减慢,T1、T2、T3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降低,术中SV、CO、CI各指标增加(均P<0.05).结论 术中持续输注极化液可稳定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保护心血管功能.
作者:成建庆;葛叶盈;狄正林;蔡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7%,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往对闭合方式不能实现或维持良好复位者采用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于良好复位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者逐渐增多.
作者:傅利锋;程德良;吴天泉;谢兴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中等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自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清营养指标及术后的消化道症状、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药物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营养支持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EN组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较TPN组缩短(均P<0.01),营养药物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TPN组(均P<0.01),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进行EE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能节省医药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费伦;吴丹;王培云;陈以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各种疾病开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较大面积的缺损可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成年人直径>3cm的缺损一般不能自行愈合,需手术修补.临床上修补材料和方法种类繁多,我院于1995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几种基层医院常用的材料修补颅骨缺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这些材料的优缺点和选用适应证作一分析和探讨,以供基层医疗单位同行参考.
作者:尹康;林利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噻唑氮蓝(MTT),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青蒿琥酯及奥沙利铂单独作用胃癌细胞后,其生长均明显被抑制,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2)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优于青蒿琥酯或奥沙利铂单药使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3)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4)青蒿琥酯及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作用于胃癌细胞后p38MAPK、Caspase-3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通路诱导p38MAPK和Caspase-3表达增加终导致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磊;葛小刚;林赛锋;孙维建;李丕宏;郑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目前内镜技术日趋成熟,结肠镜检查技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对老年肠道疾病患者来说,结肠镜检查仍是目前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全身状况差及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等,行结肠镜检查的危险性较其他年龄患者大.
作者:楼跃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低压气腹和标准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探索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低压气腹组和标准气腹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3和49例,术中低压气腹压力和标准气腹压力分别为8mmHg和12mmH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PaO2、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低压气腹组术中PaO2、术后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标准气腹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标准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廖武军;郑树森;任作航;吴瀛涛;张建东;葛利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根据Lauge-Haasen分型,旋后外旋型损伤为常见,约占手术患者的60%以上,其中以Ⅳ度损伤为严重,属关节内骨折.精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1].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施铁军;曹杨;汪志明;倪东亮;赵巍;林平;姜丹生;杨骐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疗效、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对428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脑膜瘤患者进行详尽的影像学随访和组织学研究,以了解和分析其疗效.结果 428例脑膜瘤中,影像学诊断167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61例.肿瘤部位:大脑凸面82例,颅底211例,脑室内23例,其它部位112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平均周边剂量12.5Gy,平均中心剂量26.3Gy,剂量曲线40%~50%.随访2年以上,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病灶明显缩小57例(13.3%),病情稳定297例(69.4%),病灶增大6例(1.4%),其中43例行血管造影检查,37例肿瘤血管染色明显减少.59例脑膜瘤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组织学检查发现脑膜瘤主要病理改变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降低、血栓形成、小血管闭塞和肿瘤间质增生.治疗后68例(15.9%)出现顽固性瘤周脑水肿、放射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能通过其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减少和阻断肿瘤血液供应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对多数脑膜瘤产生延缓肿瘤生长、减少手术治疗中出血以及推迟术后复发时间的治疗作用.对于无法或不适合手术治疗以及复发性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黄礼明;朱飚;卢刚;厉民;赵仲生;王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滕灵方;邵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94例,其中正常构型者87例(组Ⅱ),向心性重构者69例(组Ⅲ),向心性肥厚者57例(组Ⅴ),离心性肥厚者81例(组Ⅴ).另择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5例(组Ⅰ).测定比较各组左心房壁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APVs)、平均舒张早期速度(AVe)、平均舒张晚期速度(AVa)、平均收缩期峰值位移(APD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APS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PSRs)、平均舒张早期应变率(AEsr)及平均舒张晚期应变率(AAsr).结果 APVs:组Ⅲ>组Ⅱ、Ⅳ>组Ⅰ>组Ⅴ;APDs:组Ⅱ、Ⅲ>组Ⅰ、Ⅳ>组Ⅴ;APSRs、Ava:组Ⅱ、Ⅲ、Ⅳ>组Ⅰ>组Ⅴ;APSs:组Ⅰ、Ⅱ、Ⅳ>组Ⅲ>组Ⅴ;AVe:组Ⅰ>组Ⅱ>组Ⅲ、Ⅳ>组Ⅴ;AESR:组Ⅰ>组Ⅱ、Ⅲ、Ⅳ、Ⅴ,组Ⅱ>组Ⅲ;AASR:组Ⅱ、Ⅳ>组Ⅲ>组Ⅰ、Ⅴ(均P<0.05).结论 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其显示不同的运动特性及心肌功能.
作者:高继康;郑哲岚;郑凤华;袁华芳;马芳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 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 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 >0.05).在住院时间上B、C、D 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作者:周鸿鲲;王晓光;曹浩强;宋政炜;陈徐坚;沈亦珏;蒋达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幕上、脑内较为多见,病灶多伴有亚临床型微出血,而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则相对较少,约8%~37%,报道也较少[1-4].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幕上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宁;杨晓清;余一骏;曾上飞;郑海军;郑侠;王朝晖;杨瑞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是指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占乳腺癌的15%~19%[1].ER、PR和HER-2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亮;余日胜;崔凤;任兴昌;徐海滨;汤丽珠;邓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伤为主的常见全身免疫性疾病,是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二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病常可累及唾液腺腺组织,而使其功能受损.唾液腺是口腔消化酶分泌的主要器官,唾液腺摄取、分泌功能降低可引起口腔干燥[1].
作者:张丽霞;王晓明;亓丽丽;张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注射扩张病椎,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A组21例在全麻下俯卧位通过椎弓根进行双侧注射,B组35例在局麻下侧卧位经椎弓根进行单侧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评定)、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A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3±0.91)分下降至术后的(1.71±1.35)分,B组患者由术前的(8.67±0.93)分下降至术后的(1.69±1.33)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3.30±2.340)mm,术后为(23.32±2.40)mm;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3±2.11)mm,术后为(23.59±2.78)mm.B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4.27±2.42)mm,术后为(22.21±2.15)mm; 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8±2.11)mm,术后为(23.48±2.35)mm;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20)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13)min,B组明显缩短(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81±1.80)万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41±1.61)万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局麻下侧卧位单侧注射与全麻下俯卧位双侧注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智伟;刘雪龙;倪建国;徐国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在开颅手术中使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探索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而且能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技术.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传统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开颅手术患者(改良组)各35例.改良组采用头皮-颞筋膜-额骨膜瓣整体一层向前翻转直至颅底的方法保护面神经额支.术后第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 传统组有6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组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容貌,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骏;张建民;陈锷峰;钱辉;骆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73例接受保守治疗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未合并大面积脑梗死50例).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年龄、伤后使用止血药3个因素具有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3者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60岁)的病情变化,并注意控制血压及使用止血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为大面积脑梗死的多发部位,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情综合考虑.
作者:田勇;杜杭根;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主要的稳定结构之一,对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相比前交叉韧带要少得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对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征和其重要作用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并不低,损伤后可造成膝关节后向不稳,产生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由于关节不稳也可引起关节内组织的继发损伤和早期退变,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夏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护士采集检验标本的质量是各项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真实与否.若护士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偏差,会严重影响检验质量,终影响医疗诊断及医疗质量,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及医疗纠纷.因此,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作者:王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