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锋;程德良;吴天泉;谢兴平
目的 通过在开颅手术中使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探索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而且能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技术.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传统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开颅手术患者(改良组)各35例.改良组采用头皮-颞筋膜-额骨膜瓣整体一层向前翻转直至颅底的方法保护面神经额支.术后第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 传统组有6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组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容貌,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骏;张建民;陈锷峰;钱辉;骆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颌骨囊性病变包括牙源性囊肿、单囊型成釉细胞瘤,都属于良性病变, 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病变累及范围较大.采用常规囊肿刮除术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保留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搔刮区骨质再生缓慢,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行颌骨区域切除或方块切除根治性手术则手术创伤大,且会造成面部形态改变,并可发生咀嚼功能减退、下唇麻木等并发症.
作者:童锦发;蒋娟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腕管综合征是指腕管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压或正中神经直接在腕管内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腕部外伤为常见的病因.如不能早期正确的治疗,则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肢体永久性残废.
作者:游春华;李重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壳聚糖乳酸盐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的止血效果和应用特点.方法 选取82例患者,44例应用壳聚糖乳酸盐止血纱布(壳聚糖组),3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穿刺点出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卧床不适感.结果 两组患者所用鞘管直径及拔鞘时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壳聚糖组止血按压及下肢制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卧床不适感也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和拔鞘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股动脉穿刺处应用壳聚糖乳酸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卧床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并且不增加穿刺点出血以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作者:丁亚辉;车贤达;屈百鸣;钱琳艳;岑雪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 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 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 >0.05).在住院时间上B、C、D 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作者:周鸿鲲;王晓光;曹浩强;宋政炜;陈徐坚;沈亦珏;蒋达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Th1/Th2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H1N1患者、42例流感样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Th1/Th2细胞,同时进行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结果 H1N1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计数(包括T4、T8)与流感样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B细胞计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偏低(P<0.05);而H1N1患者NK细胞与流感样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对照组中IFN-γ特异的ELI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23、36.5、43,H1N1组与流感样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N1组、流感样组和健康组中IL-4特异的ELISPOT检测SFC数量M值分别为36.5、27、23,H1N1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流感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1N1感染可引起机体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发生异常改变,引起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通过ELISPOT技术可从单细胞水平明确CD4+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h1和Th2细胞的异常改变.
作者:周仁芳;曾爱平;方合志;何龙;蔡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各种疾病开颅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较大面积的缺损可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成年人直径>3cm的缺损一般不能自行愈合,需手术修补.临床上修补材料和方法种类繁多,我院于1995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几种基层医院常用的材料修补颅骨缺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这些材料的优缺点和选用适应证作一分析和探讨,以供基层医疗单位同行参考.
作者:尹康;林利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根管治疗是通过机械和化学处理的方法,清除髓腔内特别是根管内的感染源,经过根管冲洗、消毒和充填,从而防止再感染,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得以愈合,其成功率已达94%以上[1].根管治疗一次法是将根管预备、根管冲洗、根管充填在一次治疗内完成,具有就诊次数少、治疗连续、效率高等优点.
作者:叶志飞;杜艳;朱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所构建的三维有限元锁骨模型,对重建钢板治疗锁骨干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在锁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模拟钻孔、重建钢板模拟固定,设定材料属性,然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 (1)Vonmisese应力:小应力值出现于50 862号节点,位置处于34.1768、84.0147、-702.5mm,力值为0.986467 N/m2;大应力值出现于65 097号节点,位置处于138.674、74.5003、-753.5mm,力值为10 703.8 N/m2.(2)应变:小应变处于50 361节点,大应变处于39 254节点,应变范围为0~2.3878e-008.(3)位移:小位移处于9 325节点,大位移处于12 337节点,位移范围为0~6.68641e-009m.(4)变形:能够清晰地显示整个整体的变形结果.结论 在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当中可以看到,应力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均匀的状态.从分析结果图可以看出,钢板固定周围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程度集中,尤其是螺钉周围,有应力集中现象,这种应力集中对于早期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钢板与锁骨接触的部位,应力呈现一种平缓过渡状态,在钢板下方的锁骨部位接受较高应力的作用,表现在钢板对侧的螺钉周围应力密度明显较高,作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助于将锁骨骨折进行一个有效而坚强的固定.
作者:阮国模;苏佳灿;苏忠良;张春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术式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组(A组)、单纯超低位去大骨瓣治疗组(B组)与常规去骨瓣治疗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第1、5、10天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SO2)及血乳酸(Jlac)值是否存在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3个月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PI及Jlac值均低于B、C组 (均P<0.05),而JSO2则高于后两组(均P<0.05).3个月后患者的恢复率以A组高(76.7%),但与B、C组(70.0%、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低位去大骨瓣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缺血状态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宣宏飞;芦明;董伟峰;司赟;谢仁龙;张俊;陈新治;严肖峰;胡典祥;缪建庆;顾水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方法 统计分析198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56例MP肺炎的流行病学、外周血象、X线胸片和MP血清学检测结果等临床特征,以及按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的诊治原则,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乳糖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疗效.结果 (1)MP肺炎发生率约占儿童CAP的28.3%,夏秋季与冬春季发病率未见明显差异;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发生率高于婴幼儿,但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MP肺炎X线胸片显示左侧病变和C反应蛋白增高发生率分别为44.6%和46.4%,明显高于同期非MP肺炎的21.8%和30.3%(P<0.01和0.05);但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MP肺炎与非MP肺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MP肺炎和CAP总有效率分别约为89.3%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阿奇霉素和乳糖红霉素治疗MP肺炎有效率分别为89.2%和89.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4)采用缓慢静脉滴注方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P为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乳糖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疗效显著.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MP与非MP肺炎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可以作为基层或农村地区儿童CAP治疗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
作者:沈亚娟;王金龙;吴春红;陈桂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损伤,尤其在运动员中更易发生.肩锁关节是微动关节,其稳定主要靠韧带来维持,在较为严重的损伤中,常发生喙锁韧带完全断裂,此时手术的干预不可避免.人们一直期望找到一种既能使肩锁关节解剖复位,保持持续固定,又不干扰其微动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利民;陆洲;孙玉明;黄艳群;项德华;王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滕灵方;邵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目前内镜技术日趋成熟,结肠镜检查技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对老年肠道疾病患者来说,结肠镜检查仍是目前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全身状况差及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等,行结肠镜检查的危险性较其他年龄患者大.
作者:楼跃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根据Lauge-Haasen分型,旋后外旋型损伤为常见,约占手术患者的60%以上,其中以Ⅳ度损伤为严重,属关节内骨折.精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1].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施铁军;曹杨;汪志明;倪东亮;赵巍;林平;姜丹生;杨骐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上对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至今仍然感到非常棘手,部分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近年发现,多数ITP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而血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并未能增加[1].
作者:王友群;陈莉莉;唐小万;章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噻唑氮蓝(MTT),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青蒿琥酯及奥沙利铂单独作用胃癌细胞后,其生长均明显被抑制,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2)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优于青蒿琥酯或奥沙利铂单药使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3)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4)青蒿琥酯及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作用于胃癌细胞后p38MAPK、Caspase-3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通路诱导p38MAPK和Caspase-3表达增加终导致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磊;葛小刚;林赛锋;孙维建;李丕宏;郑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73例接受保守治疗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未合并大面积脑梗死50例).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年龄、伤后使用止血药3个因素具有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3者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60岁)的病情变化,并注意控制血压及使用止血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为大面积脑梗死的多发部位,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情综合考虑.
作者:田勇;杜杭根;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技术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尤其是16层以上螺旋CT,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精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1].而应用MSCT进行心脏静脉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冠状静脉窦(CS)系统是心脏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茅国群;杨光钊;程有根;楼明芳;魏福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伤为主的常见全身免疫性疾病,是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二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病常可累及唾液腺腺组织,而使其功能受损.唾液腺是口腔消化酶分泌的主要器官,唾液腺摄取、分泌功能降低可引起口腔干燥[1].
作者:张丽霞;王晓明;亓丽丽;张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