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极化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成建庆;葛叶盈;狄正林;蔡燕萍

关键词:极化液, 髋关节置换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输注极化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65~88岁,分为极化液组(G组) 和对照组(C组),G组于手术切皮前开始静脉输注极化液(50%葡萄糖注射液50ml+胰岛素10U+10%氯化钾注射液20ml)0.4ml·kg-1·h-1至手术结束,C组只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前(T0)、术中(T1)(骨水泥后3~5 min)、术毕(T2)、术后3 h(T3)、术后12 h(T4)的HR、MAP、ECG各导联ST段变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MAP降低,HR增快,C组T1、T2、T3和T4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增加,SV、CO、CI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G组术中MAP升高,HR减慢,T1、T2、T3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降低,术中SV、CO、CI各指标增加(均P<0.05).结论 术中持续输注极化液可稳定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保护心血管功能.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对p38MAPK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噻唑氮蓝(MTT),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青蒿琥酯及奥沙利铂单独作用胃癌细胞后,其生长均明显被抑制,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2)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优于青蒿琥酯或奥沙利铂单药使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3)胃癌细胞的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4)青蒿琥酯及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作用于胃癌细胞后p38MAPK、Caspase-3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青蒿琥酯联合奥沙利铂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通路诱导p38MAPK和Caspase-3表达增加终导致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磊;葛小刚;林赛锋;孙维建;李丕宏;郑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超导向下腹腔占位病变细针穿刺的临床意义

    超声导向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较多,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分辨力CT、MRI的普及,许多腹腔占位病变能得到明确诊断,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已较少使用.但是在部分不典型病例,确诊仍很困难,超声导向细针穿刺并行病理细胞学检查,对确定腹腔占位病变的性质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王克畏;张勤;叶再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建钢板固定锁骨干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所构建的三维有限元锁骨模型,对重建钢板治疗锁骨干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在锁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模拟钻孔、重建钢板模拟固定,设定材料属性,然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 (1)Vonmisese应力:小应力值出现于50 862号节点,位置处于34.1768、84.0147、-702.5mm,力值为0.986467 N/m2;大应力值出现于65 097号节点,位置处于138.674、74.5003、-753.5mm,力值为10 703.8 N/m2.(2)应变:小应变处于50 361节点,大应变处于39 254节点,应变范围为0~2.3878e-008.(3)位移:小位移处于9 325节点,大位移处于12 337节点,位移范围为0~6.68641e-009m.(4)变形:能够清晰地显示整个整体的变形结果.结论 在重建钢板固定锁骨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当中可以看到,应力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均匀的状态.从分析结果图可以看出,钢板固定周围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程度集中,尤其是螺钉周围,有应力集中现象,这种应力集中对于早期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钢板与锁骨接触的部位,应力呈现一种平缓过渡状态,在钢板下方的锁骨部位接受较高应力的作用,表现在钢板对侧的螺钉周围应力密度明显较高,作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助于将锁骨骨折进行一个有效而坚强的固定.

    作者:阮国模;苏佳灿;苏忠良;张春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保护面神经额支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在开颅手术中使用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探索一种既能满足手术暴露需要,又不损伤面神经额支,而且能符合美容要求的手术技术.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患者(传统组)和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开颅手术患者(改良组)各35例.改良组采用头皮-颞筋膜-额骨膜瓣整体一层向前翻转直至颅底的方法保护面神经额支.术后第7天评价面神经额支的功能.结果 传统组有6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改良组无一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改良筋膜下分离技术能避免面神经额支损伤以致影响容貌,同时达到良好手术视野暴露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骏;张建民;陈锷峰;钱辉;骆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73例接受保守治疗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未合并大面积脑梗死50例).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年龄、伤后使用止血药3个因素具有引起大面积脑梗死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3者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颅脑外伤保守治疗期间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需重点关注老年患者(≥60岁)的病情变化,并注意控制血压及使用止血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为大面积脑梗死的多发部位,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情综合考虑.

    作者:田勇;杜杭根;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儿科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对策

    护士采集检验标本的质量是各项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真实与否.若护士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偏差,会严重影响检验质量,终影响医疗诊断及医疗质量,容易造成医疗隐患及医疗纠纷.因此,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作者:王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中等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自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清营养指标及术后的消化道症状、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药物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营养支持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EN组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较TPN组缩短(均P<0.01),营养药物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TPN组(均P<0.01),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进行EE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能节省医药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费伦;吴丹;王培云;陈以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球囊式椎体扩张器注射扩张病椎,并用骨水泥进行填充.A组21例在全麻下俯卧位通过椎弓根进行双侧注射,B组35例在局麻下侧卧位经椎弓根进行单侧注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评定)、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A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3±0.91)分下降至术后的(1.71±1.35)分,B组患者由术前的(8.67±0.93)分下降至术后的(1.69±1.33)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3.30±2.340)mm,术后为(23.32±2.40)mm;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3±2.11)mm,术后为(23.59±2.78)mm.B组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4.27±2.42)mm,术后为(22.21±2.15)mm; 术前椎体后缘平均高度为(22.18±2.11)mm,术后为(23.48±2.35)mm;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8±20)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13)min,B组明显缩短(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81±1.80)万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41±1.61)万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局麻下侧卧位单侧注射与全麻下俯卧位双侧注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智伟;刘雪龙;倪建国;徐国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94例,其中正常构型者87例(组Ⅱ),向心性重构者69例(组Ⅲ),向心性肥厚者57例(组Ⅴ),离心性肥厚者81例(组Ⅴ).另择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5例(组Ⅰ).测定比较各组左心房壁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APVs)、平均舒张早期速度(AVe)、平均舒张晚期速度(AVa)、平均收缩期峰值位移(APD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APSs)、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PSRs)、平均舒张早期应变率(AEsr)及平均舒张晚期应变率(AAsr).结果 APVs:组Ⅲ>组Ⅱ、Ⅳ>组Ⅰ>组Ⅴ;APDs:组Ⅱ、Ⅲ>组Ⅰ、Ⅳ>组Ⅴ;APSRs、Ava:组Ⅱ、Ⅲ、Ⅳ>组Ⅰ>组Ⅴ;APSs:组Ⅰ、Ⅱ、Ⅳ>组Ⅲ>组Ⅴ;AVe:组Ⅰ>组Ⅱ>组Ⅲ、Ⅳ>组Ⅴ;AESR:组Ⅰ>组Ⅱ、Ⅲ、Ⅳ、Ⅴ,组Ⅱ>组Ⅲ;AASR:组Ⅱ、Ⅳ>组Ⅲ>组Ⅰ、Ⅴ(均P<0.05).结论 高血压病左心室几何构型改变对左心房壁心肌运动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其显示不同的运动特性及心肌功能.

    作者:高继康;郑哲岚;郑凤华;袁华芳;马芳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猝死护理应急预案培训及情景模拟训练实施体会

    本院是一家以创伤外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建院10年来,由于医院业务发展迅速,专科分化较快,新建科室较多,导致护理人员缺编以及大量年轻护士上岗,目前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理人员占了46.7%.年轻护士风险意识较差,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应急处理能力较弱,特别在夜间对临床突发事件(如住院患者猝死等)的预见性不强,抢救物品、药品准备不足,护患纠纷明显增多.

    作者:应瑛;冯乐玲;胡红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压气腹与标准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低压气腹和标准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探索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低压气腹组和标准气腹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3和49例,术中低压气腹压力和标准气腹压力分别为8mmHg和12mmH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PaO2、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低压气腹组术中PaO2、术后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标准气腹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标准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廖武军;郑树森;任作航;吴瀛涛;张建东;葛利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hs-CRP检查结果对腹痛待查患者早期腹腔镜诊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 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 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 >0.05).在住院时间上B、C、D 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作者:周鸿鲲;王晓光;曹浩强;宋政炜;陈徐坚;沈亦珏;蒋达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与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滕灵方;邵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MRI表现对比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是指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占乳腺癌的15%~19%[1].ER、PR和HER-2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亮;余日胜;崔凤;任兴昌;徐海滨;汤丽珠;邓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上对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至今仍然感到非常棘手,部分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近年发现,多数ITP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而血中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并未能增加[1].

    作者:王友群;陈莉莉;唐小万;章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护理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目前内镜技术日趋成熟,结肠镜检查技术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对老年肠道疾病患者来说,结肠镜检查仍是目前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全身状况差及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等,行结肠镜检查的危险性较其他年龄患者大.

    作者:楼跃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腕管综合征5例手术治疗分析

    急性腕管综合征是指腕管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压或正中神经直接在腕管内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腕部外伤为常见的病因.如不能早期正确的治疗,则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肢体永久性残废.

    作者:游春华;李重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开窗刮除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疗效观察

    颌骨囊性病变包括牙源性囊肿、单囊型成釉细胞瘤,都属于良性病变, 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就诊时往往病变累及范围较大.采用常规囊肿刮除术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保留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但术后复发率高,且搔刮区骨质再生缓慢,有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行颌骨区域切除或方块切除根治性手术则手术创伤大,且会造成面部形态改变,并可发生咀嚼功能减退、下唇麻木等并发症.

    作者:童锦发;蒋娟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缝合锚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损伤,尤其在运动员中更易发生.肩锁关节是微动关节,其稳定主要靠韧带来维持,在较为严重的损伤中,常发生喙锁韧带完全断裂,此时手术的干预不可避免.人们一直期望找到一种既能使肩锁关节解剖复位,保持持续固定,又不干扰其微动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利民;陆洲;孙玉明;黄艳群;项德华;王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中需关注的问题与对策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主要的稳定结构之一,对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相比前交叉韧带要少得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对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征和其重要作用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并不低,损伤后可造成膝关节后向不稳,产生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由于关节不稳也可引起关节内组织的继发损伤和早期退变,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夏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