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米拉·胡木若拉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而精心细致的护理观察在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治疗及痊愈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收治硬肿症患儿28例,综合分析病历资料,研究其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硬肿症28例,痊愈26例,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精心的观察护理在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治疗痊愈过程中及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儿死亡率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成晓莲;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相对于省级或者三级及以上医院的检验科,二级及以下的卫生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距,尤其是硬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做不好,有比较才能有差距,也才能有发展.在一家二级医院检验科工作20年,下面就这些年工作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剖宫产适应症的放宽,剖宫产已成为解决产妇和胎儿危机情况较为安全的手段.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镇痛完全,麻醉用药量小,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但CSEA易出现血压下降.2010年以来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患者860例,其中345例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对发生的原因及时分析,通过调整药物浓度、给药方向、产妇体位、精心护理等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广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和患者都在不断追求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是当前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作者:赵芳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外科诊治及进展.方法: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经超声检查确诊,结石大小、数量、形态及临床症状各有不同.全部手术治疗,其中4例为门诊随访无症状患者急性发作行急诊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15例,3例做中转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少,具有绝对的优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随诊观察,择期手术.
作者:王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据2001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告,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并呈逐年上升态势,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1].针对结直肠癌晚期,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生存期的提高并不明显,若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大限度的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需求,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患者生命的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20010年收治结直肠癌晚期患者76例,主要包括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家属的护理,结果认为针对不同方面的个体化护理,可直接提高对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宋若愚;段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对症护理,包括发热、惊厥、精神异常、呕吐、昏迷等,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观察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308例中,死亡2例,放弃5例,好转38例,治愈263例.结论:及时治疗和积极、合理的对症护理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继红;王柏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风其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虚,加之情志饮食过: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其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血,虚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涩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为风火相煽,痰湿雍盛,瘀阻滞,气血逆乱.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麻醉术前访视与传统的术前谈话对急诊患者麻醉配合,术前心率,血压,术中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做好麻醉术前访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与谈话组,谈话组进行传统的术前谈话,访视组进行必要的麻醉术前谈话,包括麻醉的选择,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心理干预.记录术前(T1)以及麻醉后5分钟(T2)、10分钟(T3)、15分钟(T4)心率的变化,麻醉的配合程度.结果:访视组较谈话组术前以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平稳,在整个麻醉穿刺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较好,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结论:进行必要的术前访视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对麻醉的顺利实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徐艳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热性惊厥(FC)是指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没有明确颅内感染及无热惊厥史时而出现的惊厥现象,是儿科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1].本文就与FC发生的相关因素、FC复发以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治疗组44例在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静滴,疗程3~5天.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疱疹溃疡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确切,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作者:贺生国;张永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5例的X线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15例均有胸部后前位片,有前后对比片9例,余6例均作为胸透复查.患者病变部位情况,左肺少于右肺,并且多见于两肺的下部,其中8例位于右下肺,4例位于左下肺.患者病变形态情况,2例为右上肺薄云状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浅淡.在右中肺野从肺门向外延展的扇形阴影.3例患者在左下肺野外带棉花球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为浅淡.肺门改变6例,主要是肺门结构较为模糊.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较严重,体征较轻,胸片变化多种多样,而且其严重程度同临床症状并不相符.
作者:殷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入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25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琼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术后ADL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血肿清除率与预后效果.
作者: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鼻胃管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治疗效果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证明,鼻胃管插入深度不够是重要因素.教科书中都规定成年人鼻胃管插入深度的标准45~55cm,过去平均插入50cm左右,而这个深度经临床验证是不够的,明显影响了治疗效果.这在胸外科和普外科特别是胃食管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作者:万淑莲;朱月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技术对宫腔内妊娠物残留的诊治价值.方法:对28例流产或引产后宫腔内妊娠物残留再次清宫术后仍有残留者,用宫腔镜诊断并进行处理.结果:28例均手术1次去除残留物.其中,3例为宫角妊娠物残留,20例为流产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程1~3个月,5例为中孕引产后阴道出血、病程1~4个月.以上患者均在本院或外院清宫1次以上.28例均无子宫穿孔、阴道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阴道出血、流液、酸痛等症状消失.结论:宫腔镜诊治宫内妊娠物残留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爱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显著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金凤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护患沟通首先是护士接诊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达到双方联络配合诊断治疗的过程,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门诊护理部工作中应用护理沟通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探索通过沟通的技巧、克服患者心理压力和就诊科室定位不准带来的心里烦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医闹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就诊治疗的满意度,工作体会如下.
作者:陈璐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06年1月起采用中药大黄、芒硝联合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轻、中度脂肪液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3205例,其中下腹部横、纵行切口脂肪液化58例,占全部手术1.8%,年龄18~55岁.临床表现,术后4~5天开始皮肤有渗液或切口敷料局部湿透,局部表皮层未愈合,皮下脂肪液少许渗出,化成腔隙,或7天拆线时切口表皮愈合,但脂肪层部分裂开或全长脂肪层自然裂开,检查创口无脓液,周围无红肿,纯系脂肪液化所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
作者:周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方法:随机将4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采用药物治疗及护理,满足患者的正常需要,试验组(21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及心理疏导.结果:试验组各种不良心态有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患者沟通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减轻或消除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诱因,对高血压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金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