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中期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与妊高征关系初探

俞夏美;黄静;田根富;高峰

关键词:妊娠中期, 全血, 反应蛋白, 蛋白浓度, 预防妊高征, 早期预测, 血管内皮损伤, 心血管疾病, 妊娠高血压, CRP, 妊娠孕妇, 妊娠结局, 母婴预后, 母婴安全, 检测方法, 干预措施, 综合, 炎症, 升高, 关系
摘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可诱发血管内皮损伤或继发炎症,使C-反应蛋白(CRP)升高,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1].若能早期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尽早采用干预措施,对预防妊高征及改善母婴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孕14~24周孕妇的全血CRP 浓度,并观察妊娠结局,探讨中期妊娠孕妇全血CRP 水平与妊高征的关系,寻找早期预测妊高征的检测方法.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研究进展

    淀粉样变性是以特异性蛋白纤维在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外沉积,继而导致以机能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淀粉样变性既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又有系统性与局限性之别,其预后差异较大.原发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所见极易与膀胱癌和出血性膀胱炎混淆,须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1],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苏晶石;王欣;刘铸;杨可为;徐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治疗时机选择

    新生儿泪囊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在手法按压和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探通术治疗几乎是必须的,而且效果已得到肯定.尽管临床既往默认或多年来各方推荐的泪道探通术治疗时机为出生后3~6个月,甚至周岁以后,但却常常延长了患儿的病程,增加了患儿和家长的痛苦,甚至形成慢性化脓性病灶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对在我科接受过探通术治疗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虹;王鸿静;濮清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创伤性眼内炎病原体分析

    眼外伤破坏了眼组织的正常防御系统,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易发生感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科急症,如救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合理,炎症会迅速波及眼内组织,包括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甚至穿透角膜、巩膜,引起眼球周围炎症,即使给予大量抗生素并进行手术治疗,仍难以避免视力丧失[1-2].因此及时诊断、明确病原体、给予敏感抗生素应用,对于挽救视力、保存眼球非常重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创伤性眼内炎眼部标本培养结果,旨在提高临床对病原体种类的全面了解,报道如下.

    作者:李棣;张惠成;钱晓娃;徐永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卵巢黄体破裂中的应用

    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月经的中后期,常表现为下腹剧烈疼痛而就诊.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极易与异位妊娠、盆腔炎性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阑尾炎等混淆.笔者通过对53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阴道超声诊断本病的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珍;水旭娟;王琴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研究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近年来,我国人群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的相关性受到围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研究对我院1 397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查,探讨其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妊娠晚期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任延巍;贺晶;宋佳;卢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眼病,抗青光眼术后因眼内环境的改变会出现白内障或加重原有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此类患者术前存在浅前房、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僵直、上方巩膜滤过泡、角膜内皮及晶体悬韧带损伤等改变[1],白内障手术难度大,同时还需考虑白内障手术效果和对原青光眼滤过泡的保护,以防止青光眼的复发.近年来,我院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纤支镜气道腔内注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价值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1h以上甚或持续昏迷,伴生命体征紊乱,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肺部感染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应重视该类患者的治疗工作.近年来笔者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气道腔内注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存海;陈飞翔;王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杭州地区成人腹股沟疝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腹股沟疝发病率高,约占90%~95%.欧美国家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5‰.我国上海部分地区的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6‰[1],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腹股沟疝患病率为5.93%[2].目前,我国老年人数已超过3亿,且有明显老龄化趋势,作好腹股沟疝发病情况的调查统计将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作者:武伟;陈玺华;何华波;王雄;胡铭荣;李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POEMS综合征为表现的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 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巨大淋巴结增殖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将我院临床明确诊断以POEMS综合征为表现的CD 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蔡利军;吕宾;孟立娜;包海标;张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失同步评价中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病患者住院、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一旦出现左心功能不全,CHF进程往往表现为不可逆转.而且一旦心功能失代偿,其病死率可达到80%.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失同步化是CHF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1].目前,评估心脏失同步化的主要方法是体表心电图,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心脏失同步化评价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应用超声心动描记术和体表心电图双重评价慢性CHF患者的心室收缩失同步,旨在探讨心室收缩失同步的规律及相应的评价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科云;王志军;俎德玲;屠晓鸣;金奇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标志蛋白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在早期若得不到适当治疗,常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以往关于DN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关注肾小球病变,而忽视了小管间质的损害.近研究认为,糖尿病在肾小球滤过膜发生变化的同时甚至之前,肾小管间质已发生病变;且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样,其改变不仅是早期肾损害标志,而且与肾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1].近年来笔者观察了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基础上采用百令胶囊(人工冬虫夏草制剂)对早期DN患者肾小管功能标志蛋白的影响,以了解其对本病患者肾小管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熊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哮喘大鼠p38mRNA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p38mRNA及磷酸化蛋白(P-p3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分为哮喘0.5、1、3、12h组,每组10只.培养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各组大鼠PBMCs p38mRNA及P-p38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0.5、1、3h组PBMCs p38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哮喘12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及哮喘0.5、3、12h组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哮喘1h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P-p38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p38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近波;吴成云;李智强;戴元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85例研究对象中43例为T2DM患者,并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T2DM肥胖组(22例)和T2DM非肥胖亚组(21例);另有42例为糖耐量正常者,并根据BMI分为单纯肥胖组(22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各组均测定血内脂素、TNF-α、胰岛素水平、血糖和血脂、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BMI及腰围/臀围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 (1)4组间的内脂素、IMT、Fib、hs-CRP、胰岛素水平、HDL-C、W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提示内脂素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内脂素和空腹胰岛素、HOMA-I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MT、Fib、hs-CR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正常体重对照组和肥胖组内脂素和空腹胰岛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MT、FIB、hs-CRP和HOMA-I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与血TNF-α、腰围、腰臀比呈正相关,与IMT、Fib、hs-CRP、HOMA-IR无相关性.结论 肥胖人群的血浆内脂素显著增高,内脂素不是单一而是与其它介质相互作用;内脂素与TNF-α可能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孙霞;汪大望;汤贞彦;卢乐;徐爱花;毛皓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序贯疗法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前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人类胃肠道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目前已确认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Ⅰ类致癌因子,并明确其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根除Hp至关重要.但随着Hp耐药率的不断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越来越低,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采用序贯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Hp感染治疗方案,其高根除率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对国内外关于序贯疗法根除Hp疗效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以了解其应用前景.

    作者:邵晓娜;陈卫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芪联合窄波紫外线B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相关免疫介导的疾病.窄波紫外线B(NB-UVB,波长311nm)照射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种重要手段[1].近年来,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淑娇;陈美珍;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血细胞减少症130例病因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多种疾病造成的一种全血减少综合征.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4.0×109/L至少有2次,这种血象的改变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也见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骨髓细胞学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现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3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病因学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方美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稀有血型和高危孕妇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

    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在产前一定间隔时间内1次或多次采集并贮存一定量的自身血液,在产时或产后回输的一种输血方法[1].因产科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首位原因[2],对有产时和产后出血高风险的高危孕妇如前置胎盘、巨大儿、多胎和稀有血型(RHD阴型)孕妇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逐渐成为产科领域的主要输血方式,它是一种可以杜绝输异体血的各种风险而又不影响母儿安全、并可刺激自身造血的安全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2].现将在我院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55例稀有血型和(或)高危孕妇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祝玲英;丁杰峰;杨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等的变化在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其中87%为缺血性梗死[1].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公认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3].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UA水平对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孙新芳;肖桂荣;章燕幸;朱仁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溴隐亭对垂体GH3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 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苏志鹏;蒋小龙;王成德;刘洁;陈云祥;李群;吴近森;吴哲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符合保胆取石条件的70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患者腹壁的厚度、胆囊游离度及周围粘连情况分为两组,行腹腔镜下腹腔内保胆取石术25例,行腹腔镜下腹腔外保胆取石术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结石残留,平均手术时间(50.35±17.21)min,术后第1天均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5.32±1.33)d,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24个月后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内、外个体化保胆取石术可保留胆囊正常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创伤更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鲁葆春;任培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