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莹;谷口;刘东;苏靖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调整血压、血糖、血脂、降颅内压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89%优于对照组76.66%(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安全可靠,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安永平;任常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2例骨折患者,其中将应用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26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6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病例对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结果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7.69%)与对照组(11.53%)无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意义(字2=2.16,P>0.05),但两组中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imer值在治疗前后变化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不大,两组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社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低带环妇女绝经后取环难度,减轻绝经期妇女痛苦。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取环的50例带环绝经期妇女,于取环前3天给予补佳乐1mg一天一次,连用3天,取环时给予局麻药混合液应用。结果50例取环者均无副反应。宫颈口均能通过4?5扩张器,5例有出现嵌顿,41例取环顺利取环时间5~10分钟,扩张效果满意。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长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回顾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均未发生压疮和护理不当。结论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艳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80例患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并以同期进行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炎后硬化、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的AFP、CEA、CA199、CA125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并能提高肝病的诊断效率。
作者:于艳妮;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从而为广大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经验,尽量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痛苦。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分组形式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详细分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对他们身体健康中起到恢复作用。结果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4名患者因自身突发其他合并症,使其治疗无效,4例患者自身原因主动放弃了术后护理治疗,其中58例糖尿病患者经过在我院的有效护理病情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缓解。结论经过我院对66例患者的护理临床表现数据证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具有严密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自身合并症的突发现象。
作者:文基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74例经由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CT血管造影技术确诊的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两周内进行CT血管造影和心血管造影,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结果CT血管造影与心血管造影在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检查中在正常冠状动脉以及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的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狭窄程度≤5O%的冠状动脉的检查中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占比15.20%(45/296)明显高于心血管造影9.80%(29/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在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中结果优良,对管腔狭窄程度小的冠状动脉诊断更加精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霍春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缩宫素注射液和益母草注射液在顺产后中的应用引起宫缩痛的比较。方法将68顺产产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34例,对照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34例。两组产妇第一组从产后第一天起在早、晚9:00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另组产妇则在相同的时间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9:30由管床医生采用数字评分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及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宫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8小时出血量无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产妇产后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产妇宫缩痛的程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产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认识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方法40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支原体肺炎,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及/或CT表现。结果磨玻璃密度影17例;实变影12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肺纹理增强紊乱呈网格状影8例。32例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影像表现。合并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合并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支原体肺炎影像表现多样,单纯从影像上难以区分,需结合血清学化验检查确诊。
作者:左兆勇;张伟;张朝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录并治疗的42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结合其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与出血量各是(64.7±4.9) min和(108.5±22.5) mL。术后给予9~24个月随访,同时参照Otani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良、可、差各有16例、21例、5例和0例,临床优良率是88.1%。结论对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手术出血量,而且疗效显著,适合推广。
作者:金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海淀区7个街道社区18岁以上居民共2776人,测量血压时,先让调查对象休息5min,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3次血压。调查问卷询问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的治疗、用药等情况。结果海淀区高血压患病率为37.5%。18~44、45~59、60~70岁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男性24.8%、50.8%和65.4%;女性为13.6%、43.0%和65.8%。在高血压病人中,49.7%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44.3%正在服降压药,9.8%的人血压得到了控制。结论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发病率相应增加;高血压的知晓率偏低,治疗率和控制率又非常低。在海淀区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作者:赵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整个过程,针对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采用临床血清检测为主要诊断方法,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治疗方法,深入分析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持续性发热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正常,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抗原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因为患者年龄较小,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单采用X光检测易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混淆,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尤其是对肺炎抗原性抗体IgM的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中时有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且不典型病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多方面的准确诊断。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措施前后的相关资料,并统计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结果本次抽取管理前后器械包各150包。经集中管理后,发现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合格率各为98.0%、100%和98.7%,均要较管理前的88.0%、90.0%和89.3%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对于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和灭菌质量具有保障作用,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陈晓芝;范文玲;连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引言20世纪70年代咽喉反流(LPR)这一概念被提出,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据国外报道超过40岁的人群发病率高达35%,研究证明耳鼻喉科门诊患者中有10%-15%的存在反流症状和体征,此病普遍存在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明确咽喉反流的发病机制,研究其诊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洪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紫杉醇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抗肿瘤药物,是由短叶紫衫或我国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选择性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使紫杉醇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选择性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的周期终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1]。紫杉醇药物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对耐药肿瘤细胞有效,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我科今年发生一起二次输注紫杉醇发生过敏事件,因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作者:舒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年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观察组平均治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3d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伟军;邹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3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应用青霉素治疗的3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6个月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88%,试验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梅毒,总有效率与青霉素相近;阿奇霉素对早期梅毒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显著疗效,充分减压,维持腰椎稳定,安全可靠。
作者:王荣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恢复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60例尺桡骨双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成平均的两组,其中一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康复训练护理,命名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效的改善了前臂的旋转功能,就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明显加快尺桡骨双骨骨折患者的前臂功能的恢复。同时还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将康复训练的护理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白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