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3年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分析

赵玉华

关键词: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摘要:目的:调查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海淀区7个街道社区18岁以上居民共2776人,测量血压时,先让调查对象休息5min,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3次血压。调查问卷询问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的治疗、用药等情况。结果海淀区高血压患病率为37.5%。18~44、45~59、60~70岁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男性24.8%、50.8%和65.4%;女性为13.6%、43.0%和65.8%。在高血压病人中,49.7%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44.3%正在服降压药,9.8%的人血压得到了控制。结论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发病率相应增加;高血压的知晓率偏低,治疗率和控制率又非常低。在海淀区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措施前后的相关资料,并统计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结果本次抽取管理前后器械包各150包。经集中管理后,发现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及灭菌合格率各为98.0%、100%和98.7%,均要较管理前的88.0%、90.0%和89.3%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对于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和灭菌质量具有保障作用,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陈晓芝;范文玲;连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和二维超声分析我院50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患者的声像图,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目、血流参数、血流信号的分布、淋巴门以及纵横比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组的淋巴结大多数是多发性的,可以融成团,血流信号较紊乱、丰富,淋巴门消失或者偏心,周边型较多见。结论CDFI以及二维超声检查有利于鉴定良性以及恶性的淋巴结,是为方便简单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诗进;罗利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纳入研究,针对其手术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与随访,24例病例取得了91.7%的临床优良率(包括优、良、可、差各16例、6例、2例和0例),随访期间无骨性关节炎症状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7.8±3.7) d。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姜云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回顾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均未发生压疮和护理不当。结论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艳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8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进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后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手术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治疗效果优32例,良44例,中6例,差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1%。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较为简便,且患者术后固定效果及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兆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5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术后,64只眼(94.1%)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上均有提高;术后,患者平均眼压(12.02±4.55) mmHg,有显著性的降低;术后,患者平均前房深度为(4.5±1.2) mm,有显著性的提高;术后,患者房角粘连范围≤90°的有18只,房角粘连范围>90°的有12只眼,房角粘连全部开放的有38只眼,有显著性的增宽;术后,有6只眼轻度角膜水肿,2只眼瞳孔扩大,未出现虹膜萎缩或视网膜脱落;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良好改善佳矫正视力、眼压、房前深度、房角宽度等,临床效果显著,进一步推广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内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胰腺炎(ASP)患儿的临床效果,进一步了解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从而制定出重症胰腺炎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60例ASP患儿,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观察营养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升高,PN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住院时间均高于EN组(P<0.05)。结论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给予EN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潘莹;谷口;刘东;苏靖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救治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后实施一系列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2013年两年间收治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经一系列护理后,本组36例患者中,有34例获得康复并出院,治愈率是94.4%;2例(5.6%)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给予急诊救治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并出院,改善预后效果,是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病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作者:杨谢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例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1例,1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人数7例,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够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陆奇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抽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被动凝胶颗粒凝集法对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的阳性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利于尽早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及时实施治疗。

    作者:马淑青;曲业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成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在126例病人中104例经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84例,占66.6%。重残15例,占11.9%。术后死亡16例,保守治疗22例,其中有14例死亡,死亡率23.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一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同时多数合并多脏器损伤。在治疗中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快速全面诊断,有手术指征者急诊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抢救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陆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曾接收的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的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中显效1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波;许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宫缩剂引起宫缩痛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缩宫素注射液和益母草注射液在顺产后中的应用引起宫缩痛的比较。方法将68顺产产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34例,对照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34例。两组产妇第一组从产后第一天起在早、晚9:00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另组产妇则在相同的时间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9:30由管床医生采用数字评分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及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宫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8小时出血量无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产妇产后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产妇宫缩痛的程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产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3年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分析

    目的:调查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海淀区7个街道社区18岁以上居民共2776人,测量血压时,先让调查对象休息5min,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3次血压。调查问卷询问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的治疗、用药等情况。结果海淀区高血压患病率为37.5%。18~44、45~59、60~70岁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为男性24.8%、50.8%和65.4%;女性为13.6%、43.0%和65.8%。在高血压病人中,49.7%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44.3%正在服降压药,9.8%的人血压得到了控制。结论海淀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发病率相应增加;高血压的知晓率偏低,治疗率和控制率又非常低。在海淀区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作者:赵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痔块直接套扎术和痔疮套扎术串联套扎在中重度混合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痔块直接套扎术和痔疮套扎术串联套扎在中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将9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2组。治疗组行自动痔疮套扎术串联套扎术(45例),对照组用痔块直接套扎术(4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复发,术后便血及排便功能要好于对照组。结论相对于传统痔块直接套扎术,自动痔疮套扎术串联套扎既切除了痔核,又使肛垫上移固定,基本达到了PPH郊果,并减少了PPH的并发症,对中重度混合痔的辽效明确,在基层医院中容易推广。

    作者:梅飞;范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妊高症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妊高征病人发生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妊高症合并产后出血的病人共40例进行研究,注意产后严密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要做到能够发现产后出血的征兆,并及时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次实验中有38例病人康复出院,2例病人进行子宫切除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并发产后出血属于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病人一旦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积极采取全面高效的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邹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宣肺通络平喘汤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宣肺通络平喘汤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小儿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69%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通络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厚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年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观察组平均治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3d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伟军;邹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目的: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4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诊断方法,并将此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激光组和电凝治疗组,对比治疗结果。结果二氧化碳激光组治愈率为92.85%,电凝治疗组治愈率为78.57%,二氧化碳激光组治愈率显著高于电凝治疗组, P<0.05;二氧化碳激光组复发率7.14%,电凝治疗组复发率18.57%,二氧化碳激光组复发率显著低于电凝治疗组,P<0.05。结论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醋酸白试验和阴道镜下经组织病理检查等方法确诊,治疗方式上,二氧化碳激光能达到较好效果,电凝法较适宜尖锐湿疣面积较小的患者。

    作者:张艳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情况,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自2013年1月起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加强规范化管理,将加强规范化管理前后一年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治疗包包装不合格、包内物品摆放错误、治疗包内物品数量不足、灭菌导致器械损坏、物品未及时刷洗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够等。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原因众多,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并采取整改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概率。

    作者:韩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