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陆奇欢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1例,1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人数7例,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够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Cr、β2-MG、PTH、BU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r、BUN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ACD)的疗效,改善ACD患者预后。方法将84例AC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压(ICP)低于对照组(P<0.05),脑灌注压(CP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ACD患者ICP,提高CPP,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雷润表;任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恢复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60例尺桡骨双股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成平均的两组,其中一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康复训练护理,命名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效的改善了前臂的旋转功能,就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明显加快尺桡骨双骨骨折患者的前臂功能的恢复。同时还降低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将康复训练的护理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是非常值得的。

    作者:白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年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观察组平均治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治疗3d观察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伟军;邹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对比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病例分为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治疗组,51例)和传统保守治疗(对照组,39例)。两组行治疗后7天、14天和3月视觉模拟疼痛(VAS)等级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优良率评分、患者满意率评分,复发病例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14天与3月随访对比上述评分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14天与3月随访对比上述评分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1±1.8)天,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8±1.9)天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随访时,治疗组患者在优良率、患者满意率、术后复发病例数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切吸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良好,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白明;孟格栋;银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整个过程,针对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采用临床血清检测为主要诊断方法,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治疗方法,深入分析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持续性发热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正常,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抗原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因为患者年龄较小,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单采用X光检测易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混淆,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尤其是对肺炎抗原性抗体IgM的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中时有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且不典型病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多方面的准确诊断。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将87例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参数E/A、LVEF小于健康者, LAD、LVMM、LVEDV、LVESV大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LVESV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直观、快速地诊断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岩青;王莉;宋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对肩袖损伤患者实行关节镜下修补术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护理体会。方法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骨科肩袖损伤并接受关节镜下修补术的住院患者中选取接受康复护理训练的患者220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被动功能性锻炼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对比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肩关节功能及评分结果,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患者术后回访调查的6-19个月中,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国际评分有显著提高,由术前(14.3±3.6)分上升到(33.4±1.4)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优级130例,良级50例,一般40例,有显著改善。结论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修补术的疗效显著,舒服速度快,手术创伤小。及时采取康复护理计划对改善患者肩关节,提高痊愈水平,改善预后作用重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海云;张冬梅;沙英林;李海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使用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进行评定,均高于17分,将其确诊为抑郁症。将患者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实验组采取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同时给予氟西汀(Fluoxitine)和综合心理治疗措施,对照组则仅用常规的脑卒中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和第8周后分别进行HAMD评定打分,及NIH-NINDS脑卒中评分以评定疗效,并观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加用氟西汀和综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解析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脑卒中后脑血管受损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NINDS卒中评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氟西汀和综合心理治疗,可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杰;方永福;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出白血病34例的分析

    目的:研究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对白血病的检出价值。方法利用仪器的报警信息对2014年1-7月利用该仪器进行检验的22180例门诊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疑似白血病34例,与骨髓穿刺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达100%。结论为了能更好的提高白血病的检出率,对于白细胞分类异常、仪器有报警信息的结果需结果结合人工涂片镜检复查,提高白血病的检出率。

    作者:刘怀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60例给予前列康片,每次4片口服,一日三次口服。以上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NIH-CPSI表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对照组的EPS中的白细胞数目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NIH-CPSI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白细胞数目降低明显。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伟超;孙启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0引言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我国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男性发病率也日益增多,严重地影响了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我科通过电针针刺肾俞穴、会阳穴,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大尿流量等指数的综合统计分析,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雅君;赵立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气道阻力测定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气道阻力测定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毛细支气管炎、幼儿哮喘各50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吸入特布他林前后气道阻力。结果用药前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气道阻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气道阻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用药前后气道阻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阻断法气道阻力测定无创简便快速,反映儿童呼吸系统状况,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温针灸法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温针灸法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及头孢西丁等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观察组(95.0%,6.67%)均优于对照组(86.67%,11.67),对比分析具有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辨证法,选用温针灸法配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雪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通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通腑理血法在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腑理血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86.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存在差异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理血法治疗急性中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加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其中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形成67例(35.63%),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结果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中血栓形成67例(35.63%),经选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后61例血栓完全消失,6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容易发生,但积极采取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血栓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再形成。

    作者:黄林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做好冰冻切片及染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术中冰冻切片是为了快速确定病变的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以及肿瘤的各切缘,特别是肿瘤底部是否已切干净,为选定术式及手术争取时间带来极大的方便。方法通过冰冻切片及染色。结论而冰冻切片质量的好坏。染色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到病理医师能否及时准确的作出病理诊断。现将我们在冰冻切片及染色等方面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成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肠减压护理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0引言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用的重要护理技术,经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在胃管外端接负压引流器,利用负压吸引出胃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腹胀和吻合口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并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传统的胃肠减压因器材不佳、方法落后、容易脱出、引流不畅等不足,影响了胃肠减压的效果。为了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护理同仁们阅读了大量资料并做了研究及实践,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淑国;李香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及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200例以单用研究药物,且治疗时间超过四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5例服用利培酮、87例服用氯氮平、58例服用氯丙嗪,检测所选患者的心肌酶:主要有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三组患者在CK-MB指标下存在显著差异(P<0.01),服用氯氮平的一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后,可对心肌酶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服用氯氮平组影响大显著。

    作者:王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例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镇静、控制惊厥和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1例,1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人数7例,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够逆转脑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陆奇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