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比分析

黄建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 利培酮, 阿立哌唑,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6例(50%)和对照组36例(50%)。根据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PANSS减分率对药物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44%。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4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患有精神分离症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阿立哌唑的安全性更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情况,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自2013年1月起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加强规范化管理,将加强规范化管理前后一年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治疗包包装不合格、包内物品摆放错误、治疗包内物品数量不足、灭菌导致器械损坏、物品未及时刷洗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够等。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原因众多,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并采取整改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概率。

    作者:韩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髌骨骨折患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接受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对患者术后进行平均时间为8个月的随访,以X线片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再结合膝关节临床检查和关节活动度评价,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范围为8-10周,优良率为97.5%。结论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患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全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通腑理血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通腑理血法在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通腑理血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86.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存在差异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理血法治疗急性中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加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救程序在心脏猝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急救程序在心脏猝死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诊的28例心脏猝死患者按照新急救程序进行基本生命急救、高级生命急救和复苏后处理,观察患者急救效果。结果28例患者存活6例,复苏后心跳恢复正常,面色红润,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瞳孔变小,对光刺激有反应,其中,经现场急救复苏1人,人工呼吸复苏1例,胸外按压复苏1例,入院高级急救复苏3例。结论及早进行急救是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关键,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作者:周喜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肿瘤微环境,免疫和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产生有利于自已发展的微环境。近年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其它间质细胞、肿瘤细胞及其它们产生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协同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在各种微环境因素中,乏氧、免疫和炎性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微环境、免疫和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剧雪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缺血性结肠炎24例病历分析

    目的:探讨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点、诊治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经过、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女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肺心病、心房纤颤、腹腔手术等。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结肠镜检查的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黎;赵军;张振宙;张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宫缩剂引起宫缩痛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缩宫素注射液和益母草注射液在顺产后中的应用引起宫缩痛的比较。方法将68顺产产后3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34例,对照组(注射益母草注射液)34例。两组产妇第一组从产后第一天起在早、晚9:00进行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另组产妇则在相同的时间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连续3天。且于每天上午9:30由管床医生采用数字评分观察评价产妇宫缩疼痛情况及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种宫缩剂注射后引起宫缩痛的疼痛强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其宫缩痛疼痛强度益母草显著轻于缩宫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8小时出血量无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产妇产后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产妇宫缩痛的程度,使产妇能够在相对舒适、愉快、少痛苦的情绪下接受医生的治疗,推荐产后尽可能选用益母草注射液。

    作者:王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TCTχ2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妇科对接诊968例临床怀疑宫颈病变的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的临床资料,对检测结果异常患者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968份标本TCT检测宫颈上皮细胞结果阳性占10.95%(106/968),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3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0例,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9例,鳞癌10例,腺癌7例。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2.31%,76.19%,85%,66.67%。鳞癌和腺癌与病理符合率为100%。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为无创性检测治疗,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秀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膀胱造瘘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至2013年3月份收治的膀胱造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造瘘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晓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麻醉师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师合理的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选择228例。对这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合理使用这类药物对患者的作用。对这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方式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麻醉师在临床中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分析此类药物的用药的规格。结论合理的使用能够在减少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赵祥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激光治疗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0%、96.7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87.35%、88.06%,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绿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可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少。

    作者:包哈斯图雅;焦景兴;萨日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凝血酶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泮托拉唑,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治疗的患者输血量除了2-4U (P>0.05)无显著差异之外,观察组患者的0-2U占比78.85(41/52)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只进行泮托拉唑的47.73%(21/44)。并且观察组的4-6U占比5.77%(3/52)、≥6U占比0(0/52)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10/44)、9.09%(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酶辅以泮托拉唑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CT检查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CT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前来检查的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00例。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T检查满意度;结果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高于对照组9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自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上升。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健康实施。

    作者:梅晓芳;康世萍;雷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经腹部以及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经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后,再以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的病理检查比较显示,经阴道彩超对子宫肌瘤的确诊率为91.67%,经腹部彩超的确诊率为78.33%。结论通过比较看出,经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误诊率也相应更低。经阴道彩超具有可以直接贴近患者的盆腔脏器的优势,能更好的分辨病灶,而且可以宽景成像,有更高的准确性。

    作者:王美娟;任常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深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研究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整个过程,针对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110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采用临床血清检测为主要诊断方法,大环内酯类药物为治疗方法,深入分析分析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在患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持续性发热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和CRP的检测结果大部分正常,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抗原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治疗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论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因为患者年龄较小,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单采用X光检测易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混淆,必须采用血清学检测的手段,尤其是对肺炎抗原性抗体IgM的检测。治疗多采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中时有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且不典型病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多方面的准确诊断。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0引言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我国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男性发病率也日益增多,严重地影响了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我科通过电针针刺肾俞穴、会阳穴,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大尿流量等指数的综合统计分析,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雅君;赵立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六分钟步行试验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六分钟步行试验作为一种亚极量的运动耐量试验,经济、简单,运动量和平常生活相符,且可以对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做客观反映,对患者的心功能做正确评估。该研究想通过观察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从而发现对患者六分钟所行距离造成影响的原因,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达到提高六分钟试验的可靠性。此外,把六分钟步行试验应用在患者每天体力活动的功能代偿能力水平中。

    作者:冯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翁沥通治疗Ⅰ、Ⅱ型前列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翁沥通治疗Ⅱ、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Ⅱ、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翁沥通治疗,对照组给单一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及症状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分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翁沥通治疗Ⅱ、Ⅲ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德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律平与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心律平与三磷酸腺苷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心律平组和三磷酸腺苷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心律平和三磷酸腺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三磷酸腺苷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94.11%,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76.92%,三磷酸腺苷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律时间为18.9±7.0s,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律时间为15.6±7.2min,三磷酸腺苷组有效率和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心律平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三磷酸腺苷临床有效率及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心律平,作用迅速,起效快、复律成功率高、半衰期短,不良反应轻可自行缓解,可作为治疗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一线药物。

    作者:李贵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块32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甲状腺肿物的病理分型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于我院就诊并且确诊为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8例诊断结果显示,甲状腺癌48例(14.5%),其中主要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124例(37.8%),甲状腺腺瘤98例(29.7%),单纯性甲状腺肿50例(15.2%),甲状腺炎8例(2.8%)。结论甲状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主要依据是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显示甲状腺良性肿块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恶性肿块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

    作者:孙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