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造瘘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韩晓培

关键词:膀胱造瘘护理, 应用健康教育,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至2013年3月份收治的膀胱造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膀胱造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造瘘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其中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发生血栓形成67例(35.63%),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体会。结果188例实施脾切除断流术病例中血栓形成67例(35.63%),经选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后61例血栓完全消失,6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容易发生,但积极采取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血栓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再形成。

    作者:黄林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纳入研究,针对其手术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与随访,24例病例取得了91.7%的临床优良率(包括优、良、可、差各16例、6例、2例和0例),随访期间无骨性关节炎症状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7.8±3.7) d。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姜云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多卡因联合补佳乐在绝经期妇女取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降低带环妇女绝经后取环难度,减轻绝经期妇女痛苦。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取环的50例带环绝经期妇女,于取环前3天给予补佳乐1mg一天一次,连用3天,取环时给予局麻药混合液应用。结果50例取环者均无副反应。宫颈口均能通过4?5扩张器,5例有出现嵌顿,41例取环顺利取环时间5~10分钟,扩张效果满意。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长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血病儿童临床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综述了临床心理干预的常用模式和方法,并阐述了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儿童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安阳;刘建平;郄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9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8例,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治疗每日4次,每次1滴,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眼部损害、皮疹、虹膜睫状体炎临床症状时间及有效率情况,统计分析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有2人退出治疗观察,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96.55%和74.57%。两者差异明显,经统计分析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针刺联合眼滴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勃文;明春平;杨忠友;孙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跟踪实验。方法选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显著降低,治疗效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胜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药师干预对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药师干预对医院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院自2011年开始门诊处方受药师干预,随机抽取200张处方进行检查点评,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药师干预前门诊处方200张,设为对照组。对2组处方质量进行平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相对于药师干预前,干预后处方的合格率、药物使用方面等均有显著改善,对比有明显优越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让我院门诊处方在审核和点评方面更加完善,能够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通过点评结果对处方进行干预,对于我们门诊处方的质量提高有重要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医生开处方时的不良用药习惯,需要不断加强干预力度,确保医院门诊处方出现错误的概率不断下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吴福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6例(50%)和对照组36例(50%)。根据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PANSS减分率对药物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4.44%。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4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患有精神分离症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阿立哌唑的安全性更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测定所有患儿的心肌酶谱,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时增加1,6二磷酸果糖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霞;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成功抢救一例紫杉醇过敏患者体会

    紫杉醇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抗肿瘤药物,是由短叶紫衫或我国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选择性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使紫杉醇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属于新型抗微管药物,选择性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从而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的周期终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1]。紫杉醇药物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对耐药肿瘤细胞有效,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我科今年发生一起二次输注紫杉醇发生过敏事件,因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作者:舒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宋立群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初探

    过敏性紫癜属于系统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其病理特点为含有IgA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受累脏器的小血管壁引起炎症反应[q]。宋立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采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法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松倍;宋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26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52例骨折患者,其中将应用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26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6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病例对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结果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7.69%)与对照组(11.53%)无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意义(字2=2.16,P>0.05),但两组中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imer值在治疗前后变化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不大,两组比较无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社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激光治疗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0%、96.7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87.35%、88.06%,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绿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可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少。

    作者:包哈斯图雅;焦景兴;萨日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8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进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后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手术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治疗效果优32例,良44例,中6例,差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1%。结论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较为简便,且患者术后固定效果及功能恢复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兆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做好冰冻切片及染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术中冰冻切片是为了快速确定病变的良恶性,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以及肿瘤的各切缘,特别是肿瘤底部是否已切干净,为选定术式及手术争取时间带来极大的方便。方法通过冰冻切片及染色。结论而冰冻切片质量的好坏。染色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到病理医师能否及时准确的作出病理诊断。现将我们在冰冻切片及染色等方面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成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抽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被动凝胶颗粒凝集法对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的阳性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利于尽早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及时实施治疗。

    作者:马淑青;曲业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患关系的沟通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护士评估患者执行与处理的途径,是在治疗期间需要维持的相对的短期关系,其终目的是患者的满意和康复。信任是护患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护患沟通的前提,有效地沟通可以是语言沟通或沉默的陪在患者身边,轻拍患者的肩部表示关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娴熟的业务技能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作者:秦香芬;贺占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k-1精密附着体修复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病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MK-1精密附着体修复肯氏II类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9例肯氏II类牙列缺损病例患者,32例选用MK-1精密附着体修复,27例应用卡环式活动义齿修复,随访3-12个月,分别通过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修复效果。结果MK-1精密附着体的美观效果、适应性能、固位稳定和咀嚼效力等方面高于传统的卡环式活动义齿修复体(P<0.05)。且基牙无松动,无叩痛,无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结论MK-1精密附着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肯氏II类牙列缺失病例的方法。

    作者:王雪晶;唐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六分钟步行试验的研究和现实意义

    六分钟步行试验作为一种亚极量的运动耐量试验,经济、简单,运动量和平常生活相符,且可以对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做客观反映,对患者的心功能做正确评估。该研究想通过观察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从而发现对患者六分钟所行距离造成影响的原因,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达到提高六分钟试验的可靠性。此外,把六分钟步行试验应用在患者每天体力活动的功能代偿能力水平中。

    作者:冯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救程序在心脏猝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急救程序在心脏猝死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诊的28例心脏猝死患者按照新急救程序进行基本生命急救、高级生命急救和复苏后处理,观察患者急救效果。结果28例患者存活6例,复苏后心跳恢复正常,面色红润,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瞳孔变小,对光刺激有反应,其中,经现场急救复苏1人,人工呼吸复苏1例,胸外按压复苏1例,入院高级急救复苏3例。结论及早进行急救是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关键,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作者:周喜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