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玲;刘维丽
目的 讨论分析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为80例2013年度ICU未实施分层护理管理的患者,观察组为80例2014年度实施分层护理管理的患者,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技术考核、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士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有明显效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玲;刘维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对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患实施术后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0例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患,并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术后护理措施,在病患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两个方面,对两组病患进行.结果 比较两组病患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对阑尾根部穿孔合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患实施术后护理措施,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病患的满意程度.
作者:王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院是一个集患者的诊治、住院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重要机构,在医院执行以上职能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记录资料、各项检查结果、考核材料、临床试验记录和各项管理规定等重要的文字性资料(简称医院文档).为保证医院各项的日常职能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各种文档的收集、储存和回收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我国目前正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阶段,在此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纠正医院文档管理中的缺陷,使相关文档和资料的安全性、文档管理的规范性得以保证是新时期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医院文档管理在文档的归档、保存、归类及记录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韩晓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患者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探讨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2.3)个月,患者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断裂、钢板松动以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2个月为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膝关节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患膝关系的恢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革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化推进医院管理、诊疗、护理、检验检查以及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PACS系统是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后并发胆管损伤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胆管损伤的原因.结果 本组30例接受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因胆囊区粘连严重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125分钟,平均出血量13~30ml,平均住院时间2~12天.其中发生胆管损伤1例,发生率为3.33%,为术后2d内因出现胆漏行彩超、MRCP等检查发现.行Ⅰ期胆管成形端端吻合术后,胆管损伤患者治愈.结论 胆管损伤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诱发原因较多,临床医师应仔细辨认胆管及周围生理结构异常、炎症浸润粘连情况,有利于降低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临床医学工程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从医疗设备选购、使用、维护等管理环节,结合CE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医学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管理,设备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论 在临床医学工程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岳彩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并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全面优质的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程玲;韩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PICC置管配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54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同时与其PICC置管和护理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研究.结果 本组54例肿瘤患者中,有52例一次性完成穿刺,穿刺成功率是96.3%(52/54).置管时间5~30周,平均是(21.2±3.8)周.置管期间发生不良症状者6例,包括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各有3例、2例和1例,总发生率是11.1%(6/54).结论 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PICC置管,同时配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不但便于维护与操作,且能够延长置管时间,避免不良症状发生,值得加强普及.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降脂疗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近1年到我院治疗的7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标准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增加降脂药物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情况.结果 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67%,相比对照组的72.22%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χ2=3.379,P<0.05).且其心绞痛发作频次相比对照组更少,每次持续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t=6.734,7.031, P<0.05).结论 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降脂药物治疗,疗效理想,且利于控制心绞痛的发作频次与持续时间,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涂志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肛裂松解术后并发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提高我院对该症的处理水平.方法 我院收治1例重度肛裂患者,行肛裂松解术后第4天出现烦躁、高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有胸部疼痛、血压下降、贫血.给予该患者超声心动图、放射Tc-99m等检查,同时结合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心包炎症状,超声心动图提示大量心包积液,放射Tc-99m显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双侧腺体摄取功能差,甲功显示代谢功能减退.经抢救治疗转危为安,教训深刻.结论 准确把握肛裂松解术后并发急性心包炎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并给予尽早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病情的关键,值得推广.
作者:戴正平;杨乾;孙志礼;王淑娟;黄岁鱼;邹云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尽早发现有发生深静脉血栓潜在危险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性治疗.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我院的恶性肿瘤患者269例患者入组行前瞻性研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中危险组中D-二聚体升高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较D-二聚体正常者高,D-二聚体及 C反应蛋白两者同时升高患者中发生血栓几率更高,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危险组恶性肿瘤患者应联合检测D-二聚体及 C反应蛋白,尽早发现有发生深静脉血栓潜在危险的恶性肿瘤患者,针对危险性大的肿瘤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治疗,也可指导患者的总体预后.
作者:薛荣梅;葛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完善高血压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中医疗法、康复疗法、饮食疗法、等综合性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00例中,显效23例,占23%;有效65例,占65%;无效2例,占2%.结论高血压病是一种需终身服药的病,单一服降压药治疗其效果较差,采取上述综合性治疗,可明显的提高难治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作者:韩凤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异位妊娠患者应用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应用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接受该保守方案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失败后处理方法.结果 40例患者中,成功35例,失败5例,总有效率87.5%.其中重复用药8例,失败5例均因出现明显腹痛,血β-HCG升高,彩超附件包块增大或盆腔积液增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输卵管流产3例,破裂2例.结论 对异位妊娠患者应用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方案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对患者生育系统造成损伤,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陈书桓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怀疑有心脏病的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4h动态心电图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检测出冠心病19例,占38.00%,高血压患者10例,占20.00%,糖尿病11例,占22.00%,其他疾病或病因不明患者10例,占20.00%.心电图诊断后,正常患者10例,占20.00%,有40例患者出现一种或并发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占80.00%.结论 对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的问题,并且还可以记录患者24h中出现缺血型ST段压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维吾尔医药治疗的临床方案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应用维吾尔医药方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维吾尔医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相对于常规医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高效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作者:多力昆·库尔班;阿布都克热木·买买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FMA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杜禾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降压浴足汤治疗高血压病和缓解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同时常规内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压氏达);试验组每天晚上8时左右用降压浴足汤浴足1次,每次30分钟,而对照组则不用.结果 治疗四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压浴足法具有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疏肝解郁、引肝气下降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使高血压病人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
作者:张梨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质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血小板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感染性疾病和窒息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5.00%和25.0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33%和6.67,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00%和30.00%(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和窒息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血小板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金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联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胜一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彦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