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林;戴志慧;金晰函;张天明;钟志凤
胎儿腹腔囊性病变的发生部位包括肝、肾、肾上腺、肠管、卵巢、子宫、阴道等部位[1].近年来由于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胎儿腹腔囊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且腹腔囊性病变性质的确诊率也明显提高.胎儿期发现的腹腔囊性病变其性质如何关系到疾病发展及预后,是超声科、产科和小儿外科医生及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对我院超声检查中发现腹腔囊性病变的胎儿联合应用MRI检查以明确囊性病变性质及来源的结果作一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在产前、产后进行适当的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英;徐文英;沈梅;盛燕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宫颈脱落细胞筛查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182例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及以上病变的病例,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余标本制作细胞块,进行p16INK4a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p16INK4a蛋白在宫颈炎及低级别病变表达为41.37%(36/87),高级别及癌中的表达95.78%(9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胞学诊断结果为ASC至鳞状细胞癌(SCC)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变级别呈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对高级别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7.20%,特异性83.40%,阳性预测值92.12%,阴性预测值74.02%,诊断准确率92.37%.在宫颈病变的病例中细胞块与组织学标本中p16INK4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2.92%(105/113)和93.80%(106/11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块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p16INK4a蛋白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同时细胞块可长期保存,重复切片及进行多次检测,便于应用推广.
作者:包磊;任丽芳;蔡红光;杨惠英;李美平;鲁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HNS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晚期HNSCC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给药,首剂400mg/m2,后续剂量250mg/m2,每周1次,连用5~12周.其中23例患者同时接受放疗,原发灶剂量为60~74.25Gy,转移淋巴结为60~72Gy.18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方案为PF或TPF.结果 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65.4%(17/26),部分缓解(PR)15.38%(4/26),稳定(SD)11.5%(3/26),进展(PD)3.8%(1/26),术后无法评价疗效1例.其中19例初治的HNSCC患者中,CR73.7%(14/19),PR15.7%(3/19),SD5.3%(1/19),PD5.3%(1/19);7例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CR42.8%(3/7),SD28.6%(2/7),PD28.6%(2/7).治疗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咽黏膜炎、舌黏膜炎和特异性痤疮样皮疹.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随访中5例PD,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22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生存时间4~33个月,中位数为11个月.1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无一出现转移或复发.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HNSCC,近期疗效满意,痤疮样皮疹为药物特异性副作用,未出现影响治疗进行的严重特异性不良反应.
作者:包婺安;胡福军;李斌;姜锋;秦卫丰;冯星来;陈晓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种类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疗程较长.我们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辅助治疗MPP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楼建忠;杨秀凤;张巴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左右[(90±15)d]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持续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仍是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41.049,95%CI为6.355-265.136,P=0.000].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友定;何松彬;李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去卵巢小鼠补充E2治疗,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E2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不给药物,去卵巢小鼠分别接受苯甲酸雌二醇(用药组)及注射油(非用药组)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共注射25次(12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E2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 T细胞和CD8+T细胞变化.结果 (1)术后12 周用药组血CD8+T细胞数(18.16±4.04)比非用药组(25.73±3.63)降低(P<0.05);假手术组血CD8+T细胞数(16.54±3.12)比非用药组(25.73±3.63)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非用药组比较,用药组及假手术组CD4+ T细胞数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血清IgG、IgM、IgA水平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E2可降低去卵巢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参与免疫系统调节.
作者:邵明君;何云芹;胡旻;胡美旭;童月红;唐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诱导时间(0、0.5、2、6、12、16、24h)、不同TGF-β1浓度(0、0.01、0.1、1、5ng/ml)对HepG2的FGFR4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TGF-β1与不同FGFs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TGF-β1浓度下,FGFR4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1),HepG2细胞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1).在相同诱导时间下,FGFR4的表达随TGF-β1浓度的增大而增强(P<0.01),HepG2细胞数随TGF-β1浓度增加而减少(P<0.01).TGF-β1对FGF1、FGF2、FGF7效应均有显著增强作用,可使相应HepG2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对FGF21效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使相应HepG2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TGF-β1可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FGFR4表达,与FGFs合用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江松敏;蔡琳;朱婷婷;施立华;金芩;夏清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100A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S100A4在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S100A4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436例胃癌组织中有261例S100A4蛋白表达阳性,187例高表达,S100A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I、II和III期S100A4高表达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100A4低表达者,IV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S100A4表达无关,多变量分析表明S100A4表达、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S100A4表达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S100A4可能成为一个预测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倪海滨;叶再元;赵仲生;王元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Visfatin是新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类似于胰岛素作用,从而降低BG;它还能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及积聚.研究发现其可能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众多的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为探讨Visfatin与GDM的关系,本研究测定GDM患者孕24~28周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Visfatin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文英;尤丽芳;方勤;陈丹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是指妊娠14周以内,因意外妊娠、优生或疾病等原因而采用手术方法终止妊娠[1].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我院麻醉科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推注麻醉.因其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等特点[2],提高了人工流产术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笔者将手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春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大多数育龄妇女采取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环)作为避孕手段,由于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生殖器官发生进行性退行性变,阴道、宫颈黏膜上皮萎缩,组织弹性降低甚至消失,子宫萎缩,宫颈变硬,宫颈口狭小、粘连,甚至导致环与组织粘连、嵌顿,造成取环手术困难.为此,我们对本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取环病例,通过阴道内放置卡孕栓及健康宣教,提高了取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患者男,34岁.因咳嗽1月伴胸闷气促4d就诊.入院体检:T 37.8℃,P 85次/min,R 20次/min,BP 92/64mmHg.神志清,精神可,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鼻腔通畅,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腹软,无明显压痛或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109/L,尿常规、24h尿蛋白、尿微量蛋白均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大规模测序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质粒基因组所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及其多态性.方法 收集4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32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分为两个部分,碱裂解法提取全部质粒,Solexa测序获得大规模的短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进化方法分析两个样本所含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类型及丰度的差异,研究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存在的核苷酸多态位点.结果 测序法获得两批数据,E1短序列总数为11 077 768,可以定位到参照序列上为71 528(0.646%).E2短序列总数为9 377 792,可以定位到参照序列上是49 944(0.532%).两个样本中共有9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型,strB基因多,其次是strA、aacC2.两个样本中9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共发现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约50%为非同义突变.同一个位点的A、G二核苷酸多态现象常见.结论 此次样本中大肠埃希菌质粒上分布多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存在着大量的SNPs.
作者:陆红云;王善振;齐云玲;李佩珍;应俊;周铁丽;王慧丽;包其郁;李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EMs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EMs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EMs在位内膜组),32例非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在EMs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4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4蛋白在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异位内膜中表达要高于在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蛋白在Ⅰ~Ⅱ期EMs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TLR4表达下降,但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TLR4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
作者:章君华;徐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管饲肠内营养多用于无法进食的危重患者,因其众多的优越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本院近年来对因消化系统疾病而无法进食的重症患者经胃镜活检孔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放置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楼跃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献报道,普通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为1%~9%,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NAFLD发病率约为40%,远高于普通人群[1-2].脂肪细胞因子在肥胖、胰岛素抵抗(IR)和T2DM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脂素(Visfatin)是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可促进脂肪合成和聚集,并具有类胰岛素活性[3].国内外众多研究均揭示了Visfatin在T2DM和肥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它与IR的关系也一直是争议的热点.由于IR是T2DM和NAFLD形成的共同机制,本研究检测了T2DM合并NAFLD患者和对照组的空腹血浆Visfatin、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肝功能水平,旨在探讨T2DM伴NAFLD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变化及其与IR、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励晶;李成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的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相关并发症如慢性盆腔痛等也随之增加.该病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下腹部及盆腔疼痛或不适感,临床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因剖宫产术后严重慢性盆腔痛而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就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峰;汪期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作为全国性指南,它遵循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三条基本原则.新指南特别注重了临床的实用性,使医生们使用起来更清晰、更明确.对比2006年版指南,新指南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更新.
作者:徐三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是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腔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开展的时间不长,术中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有多种上提途径,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笔者对经两种不同途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中瑞;朱成楚;叶加洪;张锐利;陈保富;叶敏华;马德华;吴春雷;孔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在造血干细胞和器官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供受者HLA相合程度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等密切相关[1-2],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作为临床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来源.笔者近期在常规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标本分型中,采用Luminex PCR-SSO分型方法发现1例HLA-B疑难分型标本,进而测序分析发现其为新的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1:02:03,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男英;章伟;王炜;韩浙东;何俊俊;朱发明;吕杭军;严力行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