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20例分析

尹桂华

关键词:阿奇霉素, 小儿, 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保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红霉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分析研究得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5%,对比二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方面,阿奇霉素治疗组在有关皮疹、局部静脉疼痛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红霉素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分析不难看出,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方面,阿奇霉素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的药物产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蒙药治疗紫癜性肾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蒙药对于紫癜性肾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现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紫癜性肾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蒙药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包额尔德尼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浅谈地、县级维吾尔医院维药材饮片的质量及管理

    目的:根据新疆和田地区地、县级维吾尔医院维药材饮片的质量情况,探讨其加强维药材饮片管理的办法。方法从人才、采购、验收、储存等方面,讨论维药材饮片的科学规范管理。结果与结论药监部门需加强监管和指导,维吾尔医院对维药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并做好计划采购、入库验收、储存养护等方面的工作,可提高维药材饮片的质量,有效促进维药材饮片的科学规范管理。

    作者:赵烈;吐送江·阿不都艾尼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均为28例,常规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lc等水平变化。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等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FGP、2hPG及HbAlc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且治疗效果也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米乐;赵妍;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口服红霉素、灭滴灵治疗牙周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红霉素与灭滴灵治疗牙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牙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观察口服红霉素、灭滴灵后牙周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服药后的2~3天,患者的牙龈出血已经停止,牙周脓肿、口臭、牙龈红肿等有明显改善,在治疗后的一周,患者所有症状消失。在1~3年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抽血等症状,1例脓肿复发,经过治疗已恢复,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8%。结论对牙周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红霉素与灭滴灵进行口服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使用与推广。

    作者:孙花;徐翔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30例效果评价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文就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30例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3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健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声像图中含微钙化灶的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声像图中含微钙化灶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以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依据,把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微钙化灶发生率进行分析,并从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血流信号等指标探讨肿瘤生物学指标,分析含微钙化灶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情况。结果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微钙化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总发生66例,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肿瘤边缘是否表现蟹足状及后方回声两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像图中含微钙化灶乳腺癌主要发生在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根据肿块各项声像图表现结果,对肿块的病理性类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大鹏;徐红菊;徐红双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析拉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4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覃海华;蓝仕松;肖飞;王其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

    目的:找寻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由责任护士对其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结果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良好的护理方法可以改善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戴国庆;周秀荣;陈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97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和分析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葛宇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乳管镜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

    对6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管镜引导下行手术治疗。利用乳管镜冷光源对局部皮肤的透照点定位病变导管。60例均顺利找到病变乳管并顺利手术切除,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短。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个人认为在乳管镜引导下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较轻。

    作者:田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医学中模糊数学的应用

    模糊数学是新兴数学的一个分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目前中医学中模糊数学的研究及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分析,体现在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以及临床研究等这几个方面。

    作者:张忠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额窦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额窦前壁骨瓣进路填塞术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科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实习前分阶段实习指导提高大专护生实习适应能力

    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做好指导工作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从学校过度到医院、以理论联系实践、从学生角色过度到工作者的角色,总体提高大专护生的实习适应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对大专护生在实习前进行实习指导,提高其实习适应能力。

    作者:张曼;米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探讨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我院选择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取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取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黄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预见性管理的成效报告

    目的:探讨预见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不良事件原因,运用预见性思维管理理念,改进工作制度或流程。结果运用预见性管理模式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预见性管理在CSSD应用效果突出,减少护理风险,适合CSSD管理应用。

    作者:张学瑞;李高利;尹素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超声产前筛查对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产前筛查在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接诊的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11225例孕妇,主要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全区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5个标准切面,对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在11225例孕妇超声检查中,其中3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在,检出率为0.27%,包括心内膜垫的损伤患者、大动脉发生转位患者、单心房的单心室患者、左心发育不全患者、永存的动脉干患者、主动脉弓中断患者、横纹肌瘤患者、法洛四联症状患者。结论通过对孕中期胎儿心脏进行彩超检查,可有效降低心脏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宋锐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腹腔灌洗在胰腺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腹腔灌洗在胰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采用腹腔灌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腹腔灌洗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后,其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1%,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白蛋白、RANSON、WBC指标、血淀粉酶和治疗前的情况比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灌洗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快机体功能的恢复速度,预后良好,因此,腹腔灌洗在胰腺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中咪达唑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咪达唑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癫痫持续发作状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应用咪达唑仑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儿癫痫发作。

    作者:刘代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以来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开腹手术)与观察组(n=38例,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6.67%),有显著差异(x2=14.521,P=0.002<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冬月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分别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的症状消失时间,用药量,用药次数和愈合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8.4±6.5)小时和(22.3±11.9)小时,观察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5%和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长托品症状消失时间早,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均少,愈合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洪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