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A 联合氨酚曲马多对骨科术后联合镇痛治疗

崔政宏;野向阳

关键词:氨酚曲马多, 联合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术后单纯口服氨酚曲马多镇痛、联合应用 PCA 镇痛及单纯应用 PCA 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对164名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的 t 检验分析。结果单纯口服镇痛药及单纯应用 PCA 与联合镇痛效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PCA 联合口服氨酚曲马多对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CBL、PBL 联合 Paper Review 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医学毕业生在正式踏入临床工作岗位前完成所属二级学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并考核合格是近年来国内全面实施的一项制度。胸心外科是外科培训细则涵盖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其学科特点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对本学科的具体教学要求,探讨了近2年来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采用 CBL,PBL 联合Paper Review 模式实施教学的结果和体会。

    作者:谈梦伟;龚德军;徐志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甲状腺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预防对策和护理可行性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和护理可行性,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分析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经验。结果在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出现3例术后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1例手足抽搐和1例气管塌陷。针对上述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在正文中一一叙述。患者经过悉心护理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良好的手术操作是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术后的对患者的严密监测和对症护理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血管介入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4年前60例根据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共同发生头晕、头痛7例,颅压升高3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加味四逆散治疗Ⅲ a 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研究及对 TNF-α和 IL-10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治疗Ⅲ a 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前列腺液中 TNF-α和 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口服加味四逆散;对照组38例,口服舍尼通片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Ⅲ a 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前列腺液中 TNF-α和 IL-10水平。

    作者:易军;王万春;李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慢性病住院患者344例,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172例,前者给予粗放式、经验式健康教育,后者给予程序式、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周慢性病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住院前,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个月内再次获取医疗资源率、服药依从性差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保障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意愿、信心,改善长远预后。

    作者:田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X线平片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 X 线片在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本院接诊的84例肘关节轻微骨折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X 线片的检查,观察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40例(47.6%)患者肱骨髁上骨折,21例(25.0%)肱骨外髁骨骺板骨折,11例(13.1%)桡骨颈骨折,7例(8.3%)尺骨鹰嘴背侧骨折,2例(2.4%)车骨骺骨折,3例(3.6%)未见骨折。X 线片检查准确率为96.4%(81/84)。结论把握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儿童肘关节轻微骨折的患者进行 X 线片检查,加强对病症特征的分辨及识别,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代大建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 CT 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 CT 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6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记录敏感参数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的数值,每次检测后行头颅 CT 检查并计算头颅 CT 图像计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选取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第3天的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数值与头颅 CT 图像计分之间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 r=0.82和 r=0.86(P<0.05),两者具有相关性。结论经颅多普勒(TCD)无创颅内压监测结果与头颅 CT 图像计分变化呈正相关,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更好的指导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与判断预后。

    作者:孙波文;刘永玲;袁华;夏庆华;全世杰;朱美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32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 C 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经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 C 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之后 X 线片示骨折处达到近解剖复位或者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随访过程中断裂、内固定松动,骨折完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未发生尺神经损伤状况。结论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C 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士祥;杨峰;祖广军;杨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作者:刘坤;王玮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四肢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体会

    四肢骨折具有着一般疾病的共性和特殊性,对于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需要解决骨骼为支架、枢纽以及动力等问题。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记忆合金内固定器以及系统 AO 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探究四肢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吴坤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化产后指导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优化产后指导后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效果。方法将爱婴区收治的400例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新生儿护理、产褥期知识掌握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问卷调查项目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产后指导,让产妇掌握更多的母婴保健知识,对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融洽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梁彩珠;王志明;刘琴;李丽英;吴秀珍;黄艳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水平及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仅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5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选取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45,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乙组(n=45,采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率。结果乙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88.9%明显高于甲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异位妊娠早期超声诊断的表现及漏诊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早期超声诊断效果及漏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按照检查的不同部位分为阴道超声组和腹部超声组,每组各70例。将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阴道超声检查发现阳性包块65例,2例误诊为宫内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符合率为92.86%;腹部超声检查发现阳性包块57例,6例误诊,符合率为81.43%。(2)阴道超声检查出破裂型33例,流产型11例,未破裂型21例,总检出率为92.86%;腹部超声检查出破裂型31例,流产型10例,未破裂型16例,总检出率为81.43%。结论早期超声诊断能较好的反映异位妊娠患者的真实病情,有助于患者及时治疗,值得开展应用。

    作者:高慧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配合使用中医的综合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造成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诱发急性损伤的老年患者因素包括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治疗等;青壮年患者则主要是以原发疾病复发、恶性高血压等因素为主。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Scr、CRP、GFR、BUN 以及24h的尿蛋白排泄量等相关治疗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病毒性药物、恶性高血压等因素是诱发慢性肾脏病基础之上急性肾损伤病症的主要因素。通过感染控制、诱发因素控制、血容量补充、梗阻解除、降压、维持酸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等系统的治疗之后,患者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郭晶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89.66%),对照组为(59.38.%),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恢复均较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身体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麦麦提敏·麦提赛伊迪;艾力·图尔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浅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的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和院感漏报情况,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参加调查人员利用1天的时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4年8月26日0~24时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535人,实查率100%,现患率为2.6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6.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29.37%。内一科现患率高为10.34%,其次神经内一科8.81%,老年病区6.98%,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结论现患率调查省时省力,资料齐全可靠;加强呼吸道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患者的管理;提高使用抗菌药物的细菌送检率为控制医院感染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张娜;倪东彪;王中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浅析彩色B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彩色 B 超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单侧不均匀低回声区域有32例,双侧的有25例。22例呈局限性甲状腺肿大,35例呈对称性肿大。经对症治疗,有10例患者自动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经 B 超检查存在病灶扩大现象,故对其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病情得到缓解。47例患者治愈,经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彩色 B 超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疗中应用能早期确诊,对用药效果进行监测,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鲁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关于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浅析

    目的:探究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96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蒙医整骨疗法,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整骨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随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18例,好转的有28例,无效地有2例,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痊愈的有8例,好转的有21例,无效的有19例,在治疗痊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整骨疗法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包宝林;额尔顿巴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10例先天性无阴道治疗体会

    目的:讨论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人工阴道成形方法多种多样,有非手术疗法,即应用顶压的手段,逐渐把正常阴道位置上的闭锁的前庭粘膜沿阴道轴方向向头侧端推进,形成一人工腔穴。这一方法需要治疗时间长,形成的人工阴道短。如果组织弹性差,难以成功。手术疗法主要是在尿道膀胱与直肠之间分离,形成一个人工腔道,应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一个适当的腔穴创面覆盖物,重建阴道。

    作者:罗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