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李晓红
发展性的课堂授课及教学,含有以人为本。创设的评价体系,应能搭配着适宜的多重指标。唯有如此,才能助推长时段的课堂变更,落实拟定好的目的。发展性的课堂,采纳新颖途径及手段,应当及时去诊断,评价它独有的优势及弊病。创设新颖思路,评价得来的结果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课堂实际。
作者:郭伟壮;林建泽;田长庆;杨欣建;余峥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踝部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60例患者中患者治愈共计32例(53.33%),显效15例(25.00%),有效11例(18.33%),无效 2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手术过后60例患者中共有 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33%),主要包括术后感染 2例,缺血性皮缘坏死 2例,内固定失效1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符合预期。结论在踝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综合治疗效果为显著的方法,从研究结果来看手术治疗应被认定为踝部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宋顺伟 刊期: 2015年第44期
康复锻炼对于骨科术后的患者恢复原有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使致残率大幅度降低。康复锻炼一般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为动作粗暴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王玉鑫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通过调查经过上尿路碎石手术后的病人来研究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起源和预防方法。方法收集在我院行上尿路腔内碎石手术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中的6个慢慢地停止服用升压的药物,在一个星期后血压和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后痊愈。但是一例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死亡。结论上尿路腔内碎石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的死亡。在治疗后我们要加强预防,给患者减少痛苦。
作者:张娟;李宗楷;李芒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探讨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部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诊的全部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丹参注射液。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莹;刘灿;杜占华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9%,治疗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口腔科老年患者也在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在接受牙科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对疼痛的恐惧感,即所谓的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 DA)[1]。为了有效的防治 DA,使患者能够舒适、愉悦的接受牙科治疗,我科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改变以往的“我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充分以病人为中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护理经验和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作者:王雪燕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浅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方法综合已报道的文献和资料,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并对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常具有焦虑不安、悲观消极、孤独寂寞、恐惧紧张和情绪不稳等心理特点,且易产生服从依赖心理。结论因此,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施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良好适宜的心理护理方式能够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让治疗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婷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临床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86例(51例细菌感染、35例病毒感染),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均采集血清样本检测 PCT、hs-CRP,并结合细菌培养以及临床诊断,对比分析各组的 PCT、hs-CRP 水平。结果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组的 PCT、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且细菌重症感染组显著高于轻症感染组(P<0.05)。结论 PCT 及 hs-CRP 检测对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辉;田敏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对于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分析 MSCT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诊断价值。结果 MSCT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为96.43%,对良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为95.45%。结论MSCT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赞江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术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单纯行氯胺酮麻醉,观察组42例行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各项体征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与分许。结果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行手术患儿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君丽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究肿瘤 PICC 置管后静脉炎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136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联合电磁波谱照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硫酸镁湿敷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治疗疗效和患者舒适度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加电磁波谱照射对肿瘤 PICC置管后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患者不适感较轻,满意度高。
作者:杨秀芹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对比硝苯地平控释片与5-单硝异山梨醇酯两种药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共7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5-单硝异山梨醇酯治疗,一个月后,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统计学差异显著(P 均<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与5-单硝异山梨醇酯都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苯地平控释片的疗效更为显著,因此,硝苯地平控释片更适于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作者:海丽比努尔·库尔班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需要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受试组,每组20例。结果受试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发症较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挽救神经外科急危重患者方面的有点较为突出,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刘季平;侯海东;赵军;杜振海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 X 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胸部外伤后, X 线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或虽能明确诊断但因司法鉴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 DTS 扫描及重建处理,其中有7例同时行胸部 CT 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以便对照研究,结果DTS 扫描后的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肋骨结构明确诊断肋骨骨折,163根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8.8%结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中可以完全代替 X 线平片,是 CT 扫描及其三维重建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一钢 刊期: 2015年第44期
PBL 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的医学教育中,但在多数中职学校中还未开展应用。文章基于现有的 PBL教学研究成果和笔者在校的教学实践体会,探讨了 PBL 教学方法在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知识薄弱的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了该类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分析了 PBL 教学法在该类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前景。
作者:郭瑨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产科74例产后出血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74例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分别为37.8%和52.7%,其次为软产道损伤,后是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妊娠并发症、产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且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要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强化妊娠管理,减少剖宫产,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陈蓓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早产的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痫前期提前终止妊娠的早产30例,并以同期自发性早产(SPB)19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地塞米松的使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分娩孕周分布、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存活率。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年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 SPB 组,分娩孕周< SPB 组(P <0.05);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存活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低于 SPB 组(P<0.01);新生儿体重、NRDS 及肠炎发生率< SPB 组,窒息、吸入综合征发生率> SPB 组(P <0.05)。结论子痫前期早产的围产儿的特点及结局并不同于 SPB,适当延长孕周对于改善子痫前期早产儿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罗明清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回顾相关资料。结果两组均康复出院,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焦虑情绪,提高了救治质量。
作者:高慧;何凤云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护理对策4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58例,通过询问、检查指标等方式收集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研究其致病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体质量增长>5%、干体质量评估存在较大的误差、超滤的速度相对较快、一次穿刺不成功、进行血液透析时血压下降、心情焦虑紧张等,是导致患者内瘘手臂疼痛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不存在疼痛率为37.93%,重度疼痛为0,疼痛情况显著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临床针对多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郭文艳 刊期: 2015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