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效果分析

刘刚;王建华;高斌礼;田乐;徐伟明;杨勇

关键词: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 退变性脊柱侧凸中期,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到2014年在我院骨科治疗的3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患者,采取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术后1年的复诊及随访中,用影像学检查,评估侧凸及内部固定情况,以及根据患者术后生活运动功能及腰酸、腿疼的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了手后并发症。伤口感染3例,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伤口处消毒,及时换药,在术后3天伤口得到了愈合;脊膜撕裂1例,经术中修补和术后抬高床位加压包扎治疗,伤口得到了愈合;有2例患者出现了下肢麻木不适,给予神经营养补充治疗后症状消失。根据脊柱ODI评分及影像显示,患者术后的脊柱恢复情况较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行动不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畸胎瘤诊断中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的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蛋白芯片检测法和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畸胎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蛋白芯片法和电化学放光检测52例研究对象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卵巢畸胎瘤患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表达水平与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的表达水平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芯片检测法与电化学发光在卵巢畸胎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青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鼻内镜手术的配合

    0引言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在清除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恢复粘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有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外科手术[1]。采用鼻内镜和切割动力系统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损伤小,痛苦少,比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少,而且不会破坏鼻腔内的粘膜,治疗更彻底,更快捷,更精细,安全性更高。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56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田宪荣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酸碱平衡法在阴道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酸碱平衡法在阴道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96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参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接受酸碱平衡法治疗,治疗一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17例(35.42%)明显比参考组治愈11例(22.92%)多,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显效13例(27.08%),有效16例(33.33%),与参考组显效10例(20.83%)和有效15例(31.25%)人数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无效2例(4.17%)明显比参考组无效12例(25.00%)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酸碱平衡法在阴道炎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图雅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临床护理工作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实际作用。方法收集、整理以往临床护理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护理改进建议。结果医学检验质量管理的各阶段,临床护士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医学检验质量管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并且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梁朝贵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浅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良性卵巢肿瘤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静脉给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中,其对机体创伤程度轻,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华敏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精神科医护人员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

    目的:分析精神科医护人员(含卫生员)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按照WHO关于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以及相关标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对本院五个精神科医护人员(含卫生员)展开调查,统计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五个精神科所发生的暴力事件,根据问卷情况得出结果。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含卫生员)面对暴力的概率相对较高,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暴力,还容易遭到生理方面的暴力。总结暴力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精神病人行为、意识不清、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不畅以及对暴力防范的意识不高等。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做好评估、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综合水平以及暴力防范意识,并提高工作技巧才是有效降低暴力发生概率的可行之举。

    作者:于靖雯;刘庆芬;吴昊;李发明;周晓燕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7例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本科2009至2013年发生的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因业务素质不高、健康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评估不到位、带教不到位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能力、应急能力的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加强责任心,加强实习生带教和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枝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及意义

    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市中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6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生化指标检测、体格检查、问卷随访调查。结果门诊糖尿病患者22项健康知知晓率为5.1%~94.4%,在血糖监测、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饮食运动等方面认知不足;态度方面87.8%的患者认为血糖控制不好医生的责任大;行为方面,能做到合理控制饮食,且能合理分配三餐热量及营养素的仅占18.4%,仅17.3%的患者能做到经常测量血糖,定期复诊率只有28.6%。结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度,加强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淮通;范金虎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探讨抗体标记物MC联合应用CK19,TPO,Galectin-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应用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MC、CK19、TPO、Galectin-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表达情况,寻求找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抗体的佳组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96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行免疫组化对MC、CK19、TPO、Galectin-3、KI-67表达。结果该组联合抗体在96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表达如下: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阳性表达分别为:10%(7/64),96.9%(62/64例)、7.8%(5例弱阳性),100%(64/64)、62.5%(40/64)。甲状腺乳头状增生表达如下:9.4%(3/32例弱阳性),6.5%(2例阳性),12.5%(4/32)22.5%(7例阳性),31.2%(10/32)。MC、CK19、TPO、Galectin-3、KI-67在两组病变中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C近年来发现并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新标记物,在乳头状癌中表达并不弥漫,呈散在表达,在乳头状增生性病变中极少表达,且表达较弱。结论 MC与CK19、TPO、Galectin-3、KI-67联合应用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病变良、恶性进一步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好参考抗体之一。

    作者:朱春良;帅剑波;邵庆庆;胡广明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研究

    X射线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较高,有效解决了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了X射线的优点,提高了我国医院的确诊率,推进了我国医院的治疗效率,但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医疗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

    作者:张琳;亓敏;王弘岩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心血管内科感染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80例,并且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因素,探究其临床治疗的方法。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内科患者感染率为4.09%,不超过心血管疾病患者者的10.19%的感染率。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因素有以下几个因素:侵入操作感染、药物感染、心功能不全感染以及病房病菌感染。另外患者的感染部位也不同,有39例是呼吸道感染、2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1例胃肠道感染、5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出现病发症,但是经过相应的临床治疗,大都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引起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面对不同的感染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才能避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危险,并且对干预预防患者并发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立军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罗格列酮钠与美卡素联合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与美卡素联合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都按原则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美卡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罗格列酮钠与美卡素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钠与美卡素联合对糖尿病早期肾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微量白蛋白水平。

    作者:钟燕;李明;褚洁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气管切开术已由单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办法,逐步成为各科室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作者:王静茹;李拉秀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脑卒中后尿失禁应用穴位中频电刺激与Kegel运动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尿失禁应用穴位中频电刺激和Kegel运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象来自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到本院予以治疗的50例脑卒中尿失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25例,均予以Kegel运动治疗,在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加施穴位中频电刺激,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联合穴位中频电刺激和Kegel运动治疗脑卒中尿失禁,疗效显著,便于患者尿失禁症状的改善。

    作者:窦丽辉;王金果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

    目的:探讨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对我科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给于适宜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结果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未发生骶尾部压疮。结论适宜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应用巩固化疗方案的效果探索

    目的:探索研究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应用巩固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348例,首先采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和利福平等药物进行为期2个月的强化治疗,然后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178)和对照组(170),观察组患者每周2次利福喷丁、每天1次异烟肼,对照组每天采用1次异烟肼、利福平,两组患者全部以6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胸水吸收、痰培养及结核病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肝功能的损害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每周对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实施2次巩固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从而使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

    作者:袁春雨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对比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15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诊断,依据患者病情发生时间、梗死部位、梗死病灶大小以及是否转变成血管性痴呆等展开分组统计,对比各种情形下两种诊断方法对病情的诊断情况,分析CT和MRI应用在老年早期脑梗死的具体特征。结果根据脑梗死发生的时间分组,使用MRI对早期多发性脑梗死诊断阳性率高于CT(P<0.05);按照梗死灶尺寸分组,MRI对小病灶的查出率好于CT;依据梗死部位分组,MRI对小脑和脑干上的梗死查出率明显高于CT;依据是否为血管性痴呆分组,MRI对非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梗死查出率高于CT(P<0.05),对血管性痴呆梗死阳性查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来说,CT和MRI都是诊断病情的重要方法,但在早期、小病灶、多发脑梗死、梗死的部位、痴呆梗死病灶等方面的查出率,MRI都高于CT。

    作者:莫继钦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间收治于我院的7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对其进行单纯的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36例,对其进行腰硬膜联合麻醉(CSEA),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的起效时间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将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与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常规监测,均为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也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540.68min,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5.371.16min,显然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要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67%,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膜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焕娟;李颖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整体的的公共卫生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还有待加强。对于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给目前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通过国内外的各种相关资料,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现状,然后才能根据我国目前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法来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作者:孟庆东;崔力方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浅析眩晕患者的诊疗措施

    目的:探究眩晕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对出现眩晕症状的病人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结论眩晕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综合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涉及许多临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内科。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

    作者:牛忠江;尹运佳;吕秀玉;张雪凤 刊期: 2015年第5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