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应用巩固化疗方案的效果探索

袁春雨

关键词: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 巩固化疗方案, 肝功能损害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应用巩固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348例,首先采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和利福平等药物进行为期2个月的强化治疗,然后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178)和对照组(170),观察组患者每周2次利福喷丁、每天1次异烟肼,对照组每天采用1次异烟肼、利福平,两组患者全部以6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胸水吸收、痰培养及结核病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肝功能的损害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每周对肺结核病合并胸膜炎患者实施2次巩固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从而使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手术的配合

    0引言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在清除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恢复粘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有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外科手术[1]。采用鼻内镜和切割动力系统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损伤小,痛苦少,比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少,而且不会破坏鼻腔内的粘膜,治疗更彻底,更快捷,更精细,安全性更高。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56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田宪荣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36例瘙痒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36例瘙痒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瘙痒症患者经临床治疗,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8%。结论镇静止痒,可用各种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辅以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钙等。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热水洗烫。

    作者:李绪光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健康体检中心防范院内感染的对策

    0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健康日益受到重视;医院除了治病救人,同时需要做好预防保健,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时,健康体检中心如何控制院内感染,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1]。我院每年健康体检人员超过5万,2009年至2014年共接待体检人员28万余人次,针对健康体检中心得工作性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报道如下。

    作者:陈凤洁;史惠云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金因肽、丁胺卡那、地塞米松在切口裂开二次缝合术中、术后的临床120例应用研究

    目的:在临床上妇外科腹部切口裂开二次缝合术。方法对于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妇外科普通开腹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金因肽、丁胺卡那,地塞米松用于二次缝合术中、术后用远红外线理疗,表面喷金因肽,隔日局封。对照组:治疗方法待切口充分引流无渗出时,全层减张缝合术,术后只用抗生素。结果患者治愈率由原来普通缝合数的69.17%提高至99.17%,治愈率明显提高,手术拆线时间由14天以上缩短为7-10天,大大缩短疗程。结论新的二次缝合术安全,无痛,手术恢复时间缩短,简单易学,费用少,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滨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前透视检查和X胸片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检查方法中放射影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后,有67例患者都是一次性的将异物取出,2例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将异物吐出,还有1例患者采用支气管镜检查以后没有发现任何的异物,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者是死亡现象。对照组30例患者,有16例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观察组40例患者,有33例患者显示异常。将两组患者采用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70例患者都发现异常情况,还有8例患者直接的将异物的形状显现出来。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的诊断成功率显著优于CT扫描检查以及透视检查和X胸片检查,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意义,但是不可以只采用放射影像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标准,必须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才可以做到查漏补缺,更加的准确的判断疾病。

    作者:齐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

    目的:探讨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对我科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给于适宜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结果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未发生骶尾部压疮。结论适宜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TA与AC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TA与AC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治疗和毒副反应,以选取优方案。方法将满足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TA组和AC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术前辅助化疗,并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TA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50%,AC方案组则为62.50%,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总体来看, TA较AC组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存在着优势,治疗效果较高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值得在乳腺癌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要建滨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在鼻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鼻出血患者护理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吉娜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咽旁间隙肿瘤的54例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对咽旁间隙肿瘤的54例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02年1月zhi 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咽旁间隙肿瘤患者54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包括良性肿瘤患者45例,恶性肿瘤9例,采取4种手术如露进行治疗;54例患者肿块全部完整切除,复发10例,复发率18.52%,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为35.19%。结论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相对理想,但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或并发症。

    作者:唐正琪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加强细节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则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间给予细节加强护理干预,其可以明显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资美娥;王小姣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52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应用对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观察对象为52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较单纯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不良反应率,安全有效。

    作者:王彩玲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浅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良性卵巢肿瘤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静脉给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中,其对机体创伤程度轻,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华敏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对良性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BPH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残余尿的测定、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查以及国际标准前列腺症状的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60例患者的膀胱出口均有梗阻的情况。采取手术治疗之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高达91.6%,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各项临床指标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膀胱梗阻也得到了解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BPH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尿流动力学各临床指标的检查可以很好的确定有无膀胱梗阻,以及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的收缩能力以及尿道压力是否正常,这临床病症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韩冬;张万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整体的的公共卫生都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还有待加强。对于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给目前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通过国内外的各种相关资料,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现状,然后才能根据我国目前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法来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作者:孟庆东;崔力方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探究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作者:任桂钰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长托宁联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长托宁联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品以及氯解磷定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长托宁。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阿托品化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联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同时也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管红玉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差错管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差错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站的950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未实施差错管理,另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站的950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血站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差错管理,并对比差错管理实施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差错管理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错管理前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16%,差错管理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22%。结论血站质量管理过程中实行差错管理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减少差错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甄蔚;甄韬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国内外传染病监测系统之比较

    2003年SARS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流行反映出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的优势和我国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预警体系、实验室检测能力、监测系统评估、政府投入等方面分析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不足,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作者:王清;蒋芳凡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胸椎管狭窄症漏诊误诊及再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对胸椎管狭窄症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加以分析,并对其再实施手术治疗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接收胸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其中有14例患者被漏诊或误诊,然后对1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在手术情况。结果在初次诊断中,14例患者出现漏诊/误诊,具体为7例为胸椎管狭窄症,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3例为腰椎管狭窄症,在对其实施第一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继而再次检查终确诊,且再次实施手术治疗;术后结果为7例为优,5例为良,中与差各1例,其优良率为85.7%。结论在临床上有诸多原因会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期间发展漏诊、误诊的情况;对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胸椎管狭窄症的认识,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阚连双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探讨抗体标记物MC联合应用CK19,TPO,Galectin-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应用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MC、CK19、TPO、Galectin-3、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表达情况,寻求找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抗体的佳组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96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行免疫组化对MC、CK19、TPO、Galectin-3、KI-67表达。结果该组联合抗体在96例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表达如下: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阳性表达分别为:10%(7/64),96.9%(62/64例)、7.8%(5例弱阳性),100%(64/64)、62.5%(40/64)。甲状腺乳头状增生表达如下:9.4%(3/32例弱阳性),6.5%(2例阳性),12.5%(4/32)22.5%(7例阳性),31.2%(10/32)。MC、CK19、TPO、Galectin-3、KI-67在两组病变中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C近年来发现并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新标记物,在乳头状癌中表达并不弥漫,呈散在表达,在乳头状增生性病变中极少表达,且表达较弱。结论 MC与CK19、TPO、Galectin-3、KI-67联合应用对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病变良、恶性进一步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好参考抗体之一。

    作者:朱春良;帅剑波;邵庆庆;胡广明 刊期: 2015年第5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