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展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 脑梗死,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96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常规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激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清除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激素(PTH)、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清除作用。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0例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激素(PTH)、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比单独血液透析治疗更有效,在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激素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中的清除作用更好。

    作者:叶丽珠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供应室器械纸塑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院近几年开展了供应室统一器械管理,有些器械个小量多,我们便对一些器械进行独立纸塑包装,以减少成本消耗。纸塑器械独立包装,既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灭菌介子的穿透性,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又能阻碍微生物的进入,延长无菌包有效期,临床使用效果满意[1]。

    作者:郭海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6例患者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2天。结论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使患者平安的度过手术期。

    作者:刘娟;邓文秀;王树;黄利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提高中职护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当今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自我特点选择合适学习方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也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遗留下来的弊端与缺陷,培养出适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新一代知识人才,做到真正的“自主发展”。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多方面护理对急性胃肠炎的治愈效果

    目的:选择我科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5年6月的62例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时、科学、全面、全程化的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减轻其心理焦虑,改善其心情,促使患者注意饮食,活动、用药、预防、健康教育从而使患者痊愈。结论通过实践,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及时、科学、全面、全程化的护理方法,可明显提高胃肠炎患者的治愈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大小便可。查体:血压、脉搏、体温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作者:高艳妮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导致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绝经后骨折患者共183例,对她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制调查问卷等对患者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183例患者中有31例出现再次骨折,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6.9%。分析结果显示跌倒、骨折史、骨质疏松、抑郁等都是导致绝经后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蓝文珂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进一步对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建立人工气道的3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气道湿化有助于患者呼吸通畅,促使痰液稀释,降低对气道的损伤,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尚瑞芬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成分血输血与护理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有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这是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输注过程中,临床护士应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保证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角茶勒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结核病防治业务档案专业管理与探讨

    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独立性很强的专业工作。按照传统分类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随着信息化程度的纵深发展,档案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已经突破了原始的分类管理,朝向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发展。

    作者:王彦文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65岁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目的:研究分析≥65岁老年复杂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65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6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中的6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情况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手术的比例和观察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和观察组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胆管损伤发生率和观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5岁老年患者复杂性胆囊炎采取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将手术风险降低,同时也避免了胆道的损伤和大出血,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玺;徐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多功能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7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外敷。结果实验组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静脉炎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秀珍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能力的效果与分析

    目的:提高患者肠造口家庭护理能力,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2014年1月起,阶段性开展对肠造口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分析法,对2013年7月至12月出院的50例肠造口患者和家属护理肠造口的能力,与2014年1月至6月出院的54例肠造口患者肠造口家庭护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7月至12月出院的50例肠造口患者和家属,其中有42例能完成造口护理,2014年1月至6月出院的54例肠造口患者和家属,其中有52例能完成造口护理。结论阶段性开展对肠造口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庭护理能力、对造口的接受程度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彭会岚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1]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至2015年临床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结分类,主要有给药错误、管路滑脱、跌倒、坠床、走失压疮等。结论坚持非处罚性[2]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心理负荷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及分级护理制度。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作者:薛媛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CD1c分子、IL-2、IL-18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免疫分子CD1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对两种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肿瘤病例4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腔积液中CD1c的阳性表达和IL-2、IL-18的含量,分析3项指标预测结合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CD1c的阳性率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而IL-2、IL-18的含量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D1c、IL-2、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0%、62.5%、90.0%,特异度分别为87.5%、85.5%、92.5%,准确度分别为88.8%、73.8%、91.3%,联合检测CD1c、IL-18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95.0%、93.8%。结论 CD1c、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较优于IL-2,联合检测CD1c、IL-18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有所提高。

    作者:刘冬;许西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68例腹部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68例腹部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探究腹部全麻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68例腹部全麻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8例腹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术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为19.12%,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率要低于多照组患者的痰菌培养率,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痰菌培养后的病原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全身麻醉可以应用在腹部手术中,但在术后要及时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

    作者:宋焕娟;李颖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外勤护理管理在陪检陪送护士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外勤护理管理在陪检陪送护士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陪检陪送护士46例,在2013.1至2013.12期间未实施外勤护理管理,2014.1至2014.12期间实施外勤护理管理,观察外勤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我院陪检陪送护士的护理水平。同期选择两个时间段我院住院病人各100例,观察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外勤护理管理实施后,陪检陪送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以及服务意识考核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5;外勤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对陪检陪送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79%,明显高于外勤护理管理实施前满意度的86%,P<0.05。结论外勤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陪检陪送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赛杰;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对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46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经细菌检查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利奈唑胺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治疗后,平均3d后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血WBC计数和体温下降,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6/46),细菌清除率为91.3%(42/46),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肌酐上升、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疗,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作者:张庆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96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常规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王展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甲状腺结节灰阶超声影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甲状腺结节灰阶超声影像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灰阶超声影像检查一共发现53病灶,对比实验室穿刺活检以及病理验证发现31个恶性病变,22个良性病变,比较分析良性和恶性的灰阶影像图像、时间—强度以及消除曲线等特征。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性病变的图像其主要呈现的弥漫性的增强,而良性的病变其周边是以环形的增强为主,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的中央上升支斜率明显要高于良性病变周边环形病变,但是在开始—峰时间上却又明显的低于良性病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通过超声影像可以显示,甲状腺恶性结节性病变清除相曲线为不规则的多相形态,但是良性的一般多为规则的单相形态,P<0.05,二者之间的灰阶超声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灰阶超声影像操作安全无创,并且特异度好,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国栋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脑血管病20例介入治疗术的复合麻醉体会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20例,均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有创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18例患者意识、肌力恢复后,将气管导管拔出,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其余2例患者术后意识不清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拔管后1min的SBP、MAP、HR明显高于术前(P<0.05),SpO2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开始2min的HR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复合麻醉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仅避免和弥补了局部麻醉的不足,还可以根据术中情况调整麻醉的深度,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郭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