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碧霞;张会文;朱福君;李海燕
目的:进一步对血栓心脉宁应用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心绞痛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等,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1.14±0.87)次/周,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3.25±1.36)次/周,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6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7例,总有效率为75.81%,比较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单一的西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从长远来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心脉宁胶囊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聪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准备工作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统计一个月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手术患者比例。结果350例手术患者近67%存在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工作。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
作者:杨庆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的60例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试验组给予新型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两组的新生儿材料和固定的置针方法相同,分析观测两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皮肤抓伤情况及管道脱落情况,同时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皮肤抓伤,氧管脱落、胃管脱落及输液留置针脱落率均优于对照组情况,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5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临床上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现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俞月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分别使用开腹取石保胆术以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16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采用开腹取石保胆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7%、18.97%,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开腹取石保胆术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明显较少,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富军 刊期: 2015年第55期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预防是全球范围急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标志性指标(既A期心衰)。发现有心衰的高危因素的个体是心衰预防的关键步骤。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衰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血脂异常及肾功能不全与心衰的危险性高度相关。但无论是有这些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A期)或已经有心脏结构异常但还无临床症状的患者(B期),还是已经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心衰患者(C期及D期),都可能被忽视而不能快速诊断及适当治疗。因此,提高公众关注心衰意识将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对心衰指南的依从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视易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治疗。
作者:杨春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应用血浆置换、CRRT等血液净化手段并联合化疗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3Y5M,评估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第2天起即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共5次),期间并CRRT治疗(共12天),并且联合地塞米松、环孢素、依托泊苷化疗治疗,在住院治疗48天后好转出院。以“血浆置换”和“噬血细胞综合征”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4篇文献研究显示血浆置换联合 HLH化疗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疗效确切。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治疗HLH的疗效,并且对重症HLH患儿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
作者:陶孝芬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观察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178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行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常规控制,研究组在行临床免疫检验中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临床上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88%明显大于对照组89.8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良好,通过严格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直接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检测准确度,从而间接地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胥光亮 刊期: 2015年第55期
0引言烧伤使病人皮肤破坏,屏降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全身感染,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对局部和全身影响也就越严重,良好的护理对烧伤病人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4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萨娜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探讨气道护理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行气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3.9±4.7)d少于对照组患者(29.7±4.8)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气道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冯碧霞;张会文;朱福君;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病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病危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贵兰;张会芹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护理的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进行护理情况分析,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后期遵医行为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遵医行为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取得患者高度满意结果,且可以规范患者后期遵医行为,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护理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作者:文艺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究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自然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促进患者骨折快速愈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
作者:韩学忠;刘继红;李英;吴弟萍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护理干预情况,旨在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方法主要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50例,主要进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后期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进行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是比较可行的,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临床感染率,还能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宁芳荣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自2013年5月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设备,并将制取的氧化电位水应用于医疗器械,物体表面,手的消毒等。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系统提升了诊疗收益,优化了消毒流程,节约了人力和水资源,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消毒作用时间,提高了消毒质量,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盛迎冬;吉玲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罗红霉素主要是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其特点是能较快进入巨噬细胞、肺泡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结果罗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耳鼻咽喉感染、儿科感染等。耐酸、口服吸收好,是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血药浓度较高者。结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适用于由上述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及五官科感染等;可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治疗。
作者:李常磊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72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胞二磷胆碱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对照组单独应用胞二磷胆碱,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神经功能及脑血流速度上存在优势。结论尼莫地平不仅能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病,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患侧脑血流速度。
作者:戚明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组织胶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的15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中7例属于急性出血,8例属于近期出血,按照Sarin分型显示6例患者为胃底静脉曲张Ⅰ型,9例患者属于胃底静脉曲张Ⅱ型,为患者实施组织胶注射治疗,每次注射1~3点,每点1~2ml,对患者进行为期12~18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7例急性出血患者全部止血,止血率为100%,8例近期出血患者全部止血,15例患者中出现复发出血的患者为3例,其中1例患者因为肝癌死亡,1例患者因为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针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组织胶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急性出血,还能够预防再次出血,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属于现在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安全、简便以及有效的止血方式。
作者:杨晓旭;何夕坤;陆铭;邓艳瑜;高航;戴润瑞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20例,按照是否实施优质护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观察组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建议在血站系统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晓宏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到院内实施诊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病变组(合并冠心病),单纯糖尿病组例数为58例,病变组例数为62例,检验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观察并比较各检验指标。结果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单纯糖尿病组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均明显比单纯糖尿病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中,联合检验血清胆红素、血脂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徐莉;许珊珊;李洲锋;仝淑坤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究Lackbace与弹力牵引两种方法在尖牙牵引中所发挥的作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口腔正畸排齐阶段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实验组的患者施以弹力牵引治疗,为对照组的患者施以Lackbace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尖牙远移速度以及牙列程度。结果经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尖牙远中倾斜移动较为明显,磨牙有近中腭旋转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这一现象并不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排齐阶段的治疗中应用弹力牵引技术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应用Lackbace牵引能够保证尖牙的稳定性。
作者:刘树峰 刊期: 2015年第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