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的应用研究

方家珍

关键词:舒适护理, 门诊急诊, 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这段时期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恢复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较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与经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切除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行肛局部扩大切除术,分别对手术后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等几项指标来做一个分析。结果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生存期、并发症几个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由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比较,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与手术无关,应当根据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包散丹;阿古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急腹症患者并行腹腔镜探查及手术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急性阑尾炎37例,上消化道穿孔26例,急性胆囊炎7例,乙状结肠破裂6例,术前未明确诊断13例。结果76例术前已确诊急腹症,在腹腔镜下行相关手术,其中3例胃溃疡及2例乙状结肠癌病例转开腹手术。13例术前未确诊者经腔镜探查并明确诊断,其中5例转开腹手术,89例腔镜下手术的中转开腹率11.2%,围手术期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本组89例均随访,随访期2~24个月,平均15.6个月。结论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诊断困难的急腹症,可行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并完成相关手术。

    作者:肖德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20例手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使用和观察组等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来维持全身麻醉的效果,而研究组使用美托咪啶来维持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人均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例数、麻醉药用量等数据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咪啶在用于临床辅助全身麻醉醉的效果明显,效果更好,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蕾蕾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3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并发症类型与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江市医院收治的136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并发症主要以脑膜脑炎为主,占75%,其次为胰腺炎、颌下腺炎、睾丸炎与心肌炎、肺炎、卵巢炎,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有20例,占14.71%。结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较多,需对症处理。

    作者:金万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行腹膜透析的护理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行腹膜透析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整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患儿在术后进行了人工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对患儿的容量负荷、尿量、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进行计算、测量和监测,正确把握行腹膜透析的时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处理并发症。结果22例行腹膜透析的患儿中,21例患儿经腹膜透析后逐渐恢复肾功能,康复出院,1例患儿因严重低心排出量而死亡。结论先心病患儿在术后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不仅能帮助患儿纠正机体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更能帮助患儿安全度过急性肾功能不全期,提高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生存率。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正确把握腹膜透析的时机,精心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正娣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以种植牙修复,对照组施以传统义齿修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7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调查表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治疗方式灵活,美观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价值研究

    目的:对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所有患儿均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81例阳性,阳性率84.4%;15例痰培养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15.6%;4~8年龄段的血清学检测阳性率高于和<1、1~4以及8~12等年龄段(P<0.05)。结论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进行检测,均能够取得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地区2012年9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各医院收治的56例HiV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抗病毒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后,56例患者中,仅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3.57%,54例患者能基本从事劳动,有效率为96.43%。结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增长,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胜贺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抢救的危重患者中运用颈外静脉留置针6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与抢救。结果60例患者当中,有59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且未出现颈外静脉留置针引发全身感染。结论呼吸内科危重病人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但是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丽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开展导乐陪产提高产科质量

    目的:探讨导乐陪产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将60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成导乐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分娩方式,导乐组开展导乐陪产服务。结果导乐组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将导乐陪产服务用于产科陪产中,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高艳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计划生育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应用于计划生育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14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计生门诊对象,另选择同期148例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tas)的计生门诊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患者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结论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患者实施计划生育临床检查,能够清晰而全面的观察到其盆腔器官的状况以及存在的各种病变,还可以了解患者子宫状况以及卵巢状况,尤其能够针对早早孕等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

    作者:严忠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第4周、第8周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含量的变化、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血压,24h尿蛋白含量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明显的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并且作用时间久,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中药周期疗法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1]。方法按照入院编号,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共80例,患者的年龄在14~56岁之间,病程4个月~4年,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两大类。80例患者中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45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5例。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对80例患者展开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予以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后,对比治疗前的症状有明显好转,其中,痊愈患者60例,好转患者10例,显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效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予以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中,明显改善和提高了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使患者子宫内膜恢复正常即有规律,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致使月经恢复正常状态,在临床值得大力推广和采纳。

    作者:赵家进;张万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副反应。方法对我院急诊及入院的5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随机分成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mg~140mg静注,维拉帕米组给予维拉帕米5mg~10mg静注。结果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维拉帕米较普罗帕酮高。结论 PsVt应首选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可作为一线药物,但须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韩勇;杨尚英;何春莲;杨禄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研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进行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定位引导下的皮射频消融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4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产生并发症的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临床护理效果好。结论对接受皮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费娟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物理振动排石应用于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上尿路结石84例,esWl术后行体外振动排石,观察治疗组体外振动排石后碎石排石率及排净率,进行结果统计及结石分析。结果 esWl术后经体外振动排石治疗后,治疗当天排石率88.1%(74/84),治疗第二天排石率100%(84/84),一周后结石排净率80.9%(68/84),二周后复查结石排净率89.3%(75/84)。结论物理振动排石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的排出,预防和减轻治疗后的并发症,是患者顺利排石的重要保证。

    作者:汪翔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试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90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在儿科护理要求下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不小于90分的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88.89%,97.78%)明显比对照组(55.56%,80.00%)高,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儿给予细节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总满意率。

    作者:厉南南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这段时期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给予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结果患者出院后,实验组的急性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降低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志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18例肺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后乳糜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我院从1994年1月至2015年638例肺癌手术患者,发生乳糜胸18例,年龄27岁至76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右侧开胸10例,左侧开胸6例,全胸腔镜下2例,左1例,右1例。确诊时间1到6天,平均4.7天。引流液400Ml到1340Ml,其中<700Ml者13例,>700Ml者5例。结果引流液<700 Ml者,1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经保守治疗后,引流液突然增多,行胸导管结扎治愈。引流液>700Ml者,2例经观察,一般为5天,不超过7天,引流液逐渐减少,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经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治愈;1例在胸腔镜下行胸导管夹闭治愈。结论肺癌手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不高,本组约2.82%(18/638)。引流液量少者(<700Ml),多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引流液量较大(>700Ml),经观察,少数患者引流液逐渐减少,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大部分需行胸导管结扎治愈。胸腔镜下行胸导管夹闭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郑成义;王朝阳;张伟;陆军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胸部CT体检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胸部ct体检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总结提升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精准性的临床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我院近两年收取的23例乳腺癌确诊患者,均选择胸部ct体检,在观察其体检资料的基础上,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有16例属于浸润性的导管癌,4例属于腺癌,3例属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查看ct表现后,有14例属于类圆形的肿块,9例属于不规则形的肿块,19例患者的肿块边缘存在着毛刺征,13例患者的乳房悬韧带明显受累,有12例患者的病灶中呈现出细沙粒样的钙化状,有10例患者的皮肤有受累增厚迹象,有4例患者存在乳头凹陷情况。结论胸部ct体检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十分突出,是及早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周强;苏静;张宇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