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的应用研究

方家珍

关键词:舒适护理, 门诊急诊, 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这段时期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恢复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门诊急诊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了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疗效观察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组以生殖功能障碍及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疾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月经紊乱,患病率达6~10%[1],以持续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临床症状。方法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中肥胖的发生率为20%~41%,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但非肥胖患者可能也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2]。结果大量的研究证实pcos患者中不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通常发生率可达50%~60%[3]。结论因此从改善高雄激素血症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两个方面着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翠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采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其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欣母沛治疗,同时做好两组的临床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42%,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运动针法联合中药对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对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运动针法联合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2周一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针法联合中药和卡马西平联合中药均对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的焦虑症、抑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运动针法联合中药组对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优于卡马西平联合中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立江;马永织;王欣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7例肿瘤患者和老年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置管治疗,观察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67例,插管成功率为98.51%。有14例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都置管成功;只有1例因导管材质过敏,置管失败。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

    作者:何晓翠;柏丹;袁春燕;胡燕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举措。方法以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间实施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实施针对性并发症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危害,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作者:杜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腰椎间盘病变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X线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价值,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关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认识。方法对78例我院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l3-4,l4-5,l5-s1椎间盘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对称性向后方膨隆,超出相邻椎体后缘,侧隐窝脂肪间隙变窄,相邻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有35例;椎间盘后缘软组织呈局限性突入椎管,相邻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移位,共有28例;腰椎间盘脱出者12例。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增生,后下缘后翘及椎间隙内钙化,共有49例。结论 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病变不如腰椎ct,但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通过平片检查可初步筛选出腰椎ct扫描或腰椎Mri检查的对象。

    作者:黄庆瑶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物理振动排石应用于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上尿路结石84例,esWl术后行体外振动排石,观察治疗组体外振动排石后碎石排石率及排净率,进行结果统计及结石分析。结果 esWl术后经体外振动排石治疗后,治疗当天排石率88.1%(74/84),治疗第二天排石率100%(84/84),一周后结石排净率80.9%(68/84),二周后复查结石排净率89.3%(75/84)。结论物理振动排石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的排出,预防和减轻治疗后的并发症,是患者顺利排石的重要保证。

    作者:汪翔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合并疼痛化疗的护理

    0引言鼻咽癌患者晚期大多数会发生远处转移,如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或者两个,几个部位合并转移者,有调查结果显示:转移部位排列为骨、肺、肝,从远处转移发生的时间看三年内为高发,一年之内多,三年后基本稳定[1]。患者并伴有疼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我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也有发生远处转移并疼痛的患者,经过化疗,止痛药对症处理,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疼痛减轻。

    作者:冯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两种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比较两种右美托咪定的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泵注射的方式;观察组采用单次静脉注射的方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

    作者:唐华春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老年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

    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73岁。因突发左上肢舞蹈样动作1个月余入院。1月前无诱因突发左上肢不自主舞动,家属述患者左上肢不自主舞动逐渐加重,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发病过程中伴焦虑,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瘫痪及尿便障碍。既往发现糖尿病史约3年,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一次20mg,一天2次,血糖控制不理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内科查体无特殊。神经科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上肢舞蹈样动作,表现为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上肢各关节交替伸屈、内收、外展及扭转。四肢肌力正常,左上肢肌张力减低,病理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6.4mmol/L,尿酮体(-),尿葡萄糖(3+)。糖化血红蛋白:15.3%。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影像学检查: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斑片状高密度影,头部磁共振(MRI)示右尾状核、豆状核片状T1高信号、T2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边界清晰,无水肿。诊断: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治疗:予患者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氟哌啶醇药物(逐渐加量)治疗,加用中药口服等综合治疗。血糖控制在7.9~10.5mmol/L之间,2周后症状好转,不自主运动幅度明显减少,自动出院。

    作者:应晓茜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妊娠晚期孕妇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效果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保护围生儿和产妇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1月54例羊水过少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8例和阴道分娩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围生儿安全性项目。结果剖宫产组平均出血152.8±47.4 ml,平均住院时间7.6±3.7 d,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胎儿娩出时间44.2±13.4 min,显著少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产妇分娩的围产儿胎心率、apgar评分及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羊水过少产妇阴道分娩新生的安全性与剖宫产接近,但在产妇副损伤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显著优于剖宫产,临床实践中应该缜密甄别,选择更加符合产妇要求的分娩方式结束妊娠。

    作者:董明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院近三月来3例胰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胰管结石的真正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上腹痛、脂肪泻、糖尿病为其典型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及糖尿病少见。通过B超、ct及胰胆管造影(ercP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包括内窥镜及手术治疗,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为首选术式,效果良好。内镜治疗主要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术(erPd)。结论胰管结石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并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卓林;张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浅析美罗华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效果观察

    方法研究在给特发性难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使用美罗华进行滴注时落实护理策略得到的成效。方法在本科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所有紫癜病人中,抽取属于难治、特发性紫癜病人52例,针对美罗华所引起的多重不适反应落实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在开始进行美罗华滴注但尚未采取对应的护理策略时,有90.38%(47例)的紫癜病人呈现了各种不适情况,而在落实对应的护理策略之后,仅15.38%(8例)仍然存在不适,美罗华所引发不适反应的比率得到了大幅抑制P<0.05。结论在给罹患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开展美罗华输注医治时,需针对可能呈现的各种不适情况落实对应的护理策略。

    作者:孙琦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如何更好做好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方法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心理护理、戒烟限酒、健康指导。结果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高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秀;王勇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的2165例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例出现护理安全问题,总结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结果本组2165例孕产妇中,有5例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0.2%;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护理监管不到位、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在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许新锋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血小板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1]。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血小板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共100例,分析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不同之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在检测过程中以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t、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进行详细探究。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2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21%),患者在血小板配型后输注1h和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以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明显高于输注之前,P<0.05,输注前后具有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有效止血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通常采用冰冻血小板能够加快止血速度,是由于冰冻血小板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减少,提高了凝血活性,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2],通常血小板的选择是通过抗体检测和血小板配型具体决定的,为了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般采用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率,增强血小板配型,提高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云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推进公职人员绩效考核改革发展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统筹考虑工作强度、质量、表现等因素,严格考核,强化绩效激励作用。

    作者:余跃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抢救的危重患者中运用颈外静脉留置针6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与抢救。结果60例患者当中,有59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且未出现颈外静脉留置针引发全身感染。结论呼吸内科危重病人可以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但是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丽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彩超对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诊断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各56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状态。另选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69.64%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50.00%,10.71%)(χ2=4.495~40.454, P<0.05);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1%(χ2=20.440,P<0.05);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72.92%vs 23.08%;83.33%vs 16.67%)(x2=5.333~22.615, P<0.05),tia组软、硬斑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χ2=0.286, P>0.05)。结论彩超检查证实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检出软斑可作为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

    作者:尹雅丽;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36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并发症类型与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江市医院收治的136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并发症主要以脑膜脑炎为主,占75%,其次为胰腺炎、颌下腺炎、睾丸炎与心肌炎、肺炎、卵巢炎,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有20例,占14.71%。结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较多,需对症处理。

    作者:金万波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