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阳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糖尿病人护理中引入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了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然后对护理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95.6±3.1)、饮食习惯(93.6±5.3)、血糖控制情况(85.7±4.7)、日常活动能力(87.9±2.5)等均好于护理前(60.5±4.2)、(51.5±6.5)、(45.8±4.1)、(59.7±4.5),并且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其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比较分析全麻与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就诊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脊椎-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各29例,比较两组的术后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7.40,10.47,13.64;P<0.05);且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率较对照组更低(c2=7.58,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脊椎-硬膜外麻醉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相对较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地区2012年9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期间各医院收治的56例HiV感染与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这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抗病毒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通过对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后,56例患者中,仅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3.57%,54例患者能基本从事劳动,有效率为96.43%。结论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增长,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胜贺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45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患关系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后的满意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满意率80.95%,两组患者满意率数据比较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和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夏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的2165例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例出现护理安全问题,总结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结果本组2165例孕产妇中,有5例出现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为0.2%;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护理监管不到位、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在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许新锋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因素,为预防血管通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长期留置插管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动静脉内漏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总发生率及病原菌情况,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管通路感染总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37%,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离出的72株病原菌中,有革兰阳性菌17株占23.61%,格兰阴性菌46株占63.89%,真菌9株占12.5%,所有感染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抗菌治疗后痊愈。结论血管通路感染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而为了降低感染的机率,应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血管通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合理的早期治疗。
作者:张美斌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异位肾结石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方法对11例异位肾结石患者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其术前护理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仪器设备的清洗保养消毒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安返病房。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各类腔镜手术器械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了解手术操作过程,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可以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琳;张俊芬;曲宪东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对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运动针法联合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2周一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针法联合中药和卡马西平联合中药均对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的焦虑症、抑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运动针法联合中药组对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优于卡马西平联合中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立江;马永织;王欣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压疮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住院部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1组,尚未发生压疮的老年患者50例为观察2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褥疮恢复及发展情况。结果观察1组患者中98%的患者经护理,压疮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2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护理不到位发展为压疮。结论针对老年病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可起到预防压疮发生与促进压疮痊愈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慧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方法对眼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做出加强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低限度,意外事故发生率有效减少。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减少意外事故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碧玲;林秀明;刘晓婷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胸部ct体检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总结提升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精准性的临床方法。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我院近两年收取的23例乳腺癌确诊患者,均选择胸部ct体检,在观察其体检资料的基础上,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有16例属于浸润性的导管癌,4例属于腺癌,3例属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查看ct表现后,有14例属于类圆形的肿块,9例属于不规则形的肿块,19例患者的肿块边缘存在着毛刺征,13例患者的乳房悬韧带明显受累,有12例患者的病灶中呈现出细沙粒样的钙化状,有10例患者的皮肤有受累增厚迹象,有4例患者存在乳头凹陷情况。结论胸部ct体检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十分突出,是及早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周强;苏静;张宇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为归纳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索其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病情观察和护理两方面阐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41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和正确及时的护理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保障。
作者:法庆莲;法庆贞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院近三月来3例胰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胰管结石的真正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上腹痛、脂肪泻、糖尿病为其典型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及糖尿病少见。通过B超、ct及胰胆管造影(ercP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包括内窥镜及手术治疗,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为首选术式,效果良好。内镜治疗主要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术(erPd)。结论胰管结石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并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卓林;张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对于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现实能力进行探讨,并且对双源ct成像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于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病例组患者25例,22例男性,3例女性,手4例,足21例;对照组患者为非痛风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相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将患者的手(足)进行薄层重组(0.75mm)以及双源ct能量成像非增强扫描,并且将所得数据录入dual-energy GoUt软件进行图像的处理然后对于对照组与病例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尿酸盐趁机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的临床评估与沉积部位进行比较评估。结果病例组的患者均得到了较高质量的双源ct双能量图像,显示结果在患者的足踝部出现病灶的记录较高;而对照组的缓解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检出,二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可以明确的进行显示,能够显著的提高早期痛风的检出率。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对来我院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院孕产妇丙型肝炎感染状态,以便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阻断其在母婴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e)对我院2012年-2014年产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总共10878例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878例孕产妇中HcV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约为0.40%;其中2012年阳性率为0.21%,2013年为0.33%,2014年为0.56%。孕产妇年龄分布以21~32岁为主,小17岁,大45岁。结论近年来孕产妇H cV感染呈上升趋势,且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对人类的危害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孕产妇进行丙肝抗体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对预防和控制母婴传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小倩;穆万洋;刘敏;游春丽;吴首余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内科慢性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有内科慢性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两组疗程均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配合率,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中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ds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内科慢性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大限度减轻患者恐惧心理,纠正患者不良认知,改变患者不正确行为,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雁娜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2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择20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作为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均衡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血压,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增加尿量,减轻水肿等全身症状的作用,对减轻心衰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赵淑君;王丽梅;张兰芳;卢源元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针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7例肿瘤患者和老年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置管治疗,观察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67例,插管成功率为98.51%。有14例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都置管成功;只有1例因导管材质过敏,置管失败。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
作者:何晓翠;柏丹;袁春燕;胡燕华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以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患者为研究组,以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经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各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鲁桂美;生步梅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诊断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各56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状态。另选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69.64%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50.00%,10.71%)(χ2=4.495~40.454, P<0.05);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1%(χ2=20.440,P<0.05);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硬斑(72.92%vs 23.08%;83.33%vs 16.67%)(x2=5.333~22.615, P<0.05),tia组软、硬斑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χ2=0.286, P>0.05)。结论彩超检查证实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检出软斑可作为脑血管病的预测因素。
作者:尹雅丽;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