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的防治及用药注意事项

张国金;杨宇

关键词:高血压, 防治, 护理, 用药指导
摘要:目前,高血压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文章综合分析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并总结了正常的护理方法,同时在用药方面给予了指导,以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和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52例,将其引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52例患儿中,引发胆红素血症因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胆;新生儿溶血病;原因不明等。治疗情况:52例患儿治愈48例,占92.3%;留有残疾3例,占5.8%;死亡1例;占1.9%。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发因素较复杂,临床只有积极查找病因,并采取相应防治性措施,才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几率,对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临床中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家庭自我急救经验

    目的:总结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家庭自我急救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临床中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及家庭自我急救经验等护理措施。结果良好护理方法和有效的家庭自救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AMI的急诊护理及家庭自我急救,适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36例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纵隔子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纵隔子宫超声诊断和宫腔镜治疗结果。结果超声联合宫腔镜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纵隔子宫并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成功完成切割子宫纵隔手术。结论超声联合宫腔镜能够较好的诊断和治疗纵隔子宫。

    作者:陶宇清;孙国祥;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老年急腹症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普外科近两年收治的150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150例患者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96.7%。结论老年急腹症发病快,发病率高,应尽早做出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赵辉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高校学习雷锋活动长效机制构建

    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弘扬雷锋精神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和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手段。雷锋精神是大爱、奉献、坚定的信念、美德的延续,它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支撑,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精神力量支撑的探索。推动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必须建立强化保障机制、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育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来强化教育引导,本文以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为例进行剖析。

    作者:毛永强;李爽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治疗体会

    目的:对我院6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临床诊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6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M患儿以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鼻塞、眼睑浮肿为主要表现,血常规检查外周血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EB病毒抗体均阳性,经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均痊愈。结论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通过分析儿童 IM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作者:郭淼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护患关系影响的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实验组采用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6.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系统化健康教育较常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护患关系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赵金枝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肝炎的意义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在临床护理中的干预措施。方法对45例重症肝炎患者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顾莉华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下肢手术高龄患者12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第12h、72h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第24h的MMSE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骨科下肢手术高龄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单纯采用莫沙必利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乾勇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16排螺旋CT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16排螺旋CT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初步诊断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做16排螺旋CT诊断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被检查的46例患者中,纵裂池出血患者21例,侧裂池出血患者18例,小脑区出血患者7例。患者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56%,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可以用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本次研究为以后医师的准确诊断病情以及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改善饮食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改善饮食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58喉癌患者,所有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从身体机能,生理状态、人体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肠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指标得分状况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提高了疗效和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论合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饮食状况,进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作者:玲玲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总结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及康复指导,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出血、化脓、关节脱位、假体下沉,下肢肌力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综合全面的护理模式及康复指导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负担。

    作者:张静;朱秋菊;朱洁;焦玲霞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中医辨证治疗Sneddon综合征1例

    目的:通过此病例汇报,介绍Sneddon综合征这种罕见疾病。方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改善病情。结果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Sneddon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回雪颖;郭伟光;麻继超;张海丽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自制角度尺提高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探究自制角度尺提高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2014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200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运用自制角度尺,而对照组不做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运用自制角度尺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角度尺可以提高患者的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利于患者治疗。

    作者:王新丽;郭静;马耐娟;杨红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浅谈螺内酯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心力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针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治疗。本文就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作者:李先花;华启云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21世纪口腔护理服务主动意识的探讨

    目的:改变口腔护理传统的服务模式,减少病人对因口腔颌面病变而影响美观的恐惧,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责任制护理模式,将责任逐级分解,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护理层次,使“我的病人”、“我的护士”等概念更加贯穿于病人的整个就医途径中。方法实行整体责任制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行弹性排班制,每班根据病人数量、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士分管病房,护士到床边负责病人的全程治疗与护理。结果护理服务主动及时,护士能及时捕捉病变前的蛛丝马迹,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肯定,体现了自身价值,达到了身心愉悦。结论护士的主动服务得到了病人的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荣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急诊门诊医师手卫生问题及干预措施

    目的:总结急诊门诊医师手卫生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师的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分析急诊门诊医师手卫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急诊门诊医师手卫生问题主要包括手卫生医师淡薄,手卫生合格率较低,洗手依从性低,且医院的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未给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洗手环境;经过有效的干预后门诊医师的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结论急诊门诊医师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进行有效的干预势在必行,应从提高医师的洗手意识开始,加强手卫生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为医务人员提供完善的洗手、干手设施,提高手卫生效果,以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徐洪山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4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7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12例,冠心病1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正确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和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性的针对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控制病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强 刊期: 2015年第64期

  • 直流电离子导入正清风痛宁治疗疼痛

    目的:直流电离子导入药物正清风痛宁治疗对减轻、缓解各种痹症导致的临床疼痛护理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全年中医科病房收治的54例使用直流电离子导入药物正清风痛宁辅助治疗痹症、痛痹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使用疼痛分值评分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①病程10年以下,疼痛第二天分值降低,②病程10年以上,疼痛5天后有好转,7天后明显好转,③病程20年以上9天后疼痛缓解,19天后明显好转。④病程40年以上1人,经直流电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无缓解,疼痛分值无变化,后选用其他治疗方式。结论直流电辅助治疗对疼痛治疗有意义。

    作者:张丽春 刊期: 2015年第6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