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霞;孙利花;史翱翔
目的:了解新生儿枫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报告本院确诊的枫糖尿病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论述本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结果枫糖尿病新生儿主要表现为反应淡漠,吃奶少,吸吮无力,间断性肌张力增高伴抽风发作,体味重,尿有异味。脑核磁共振DWI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白质、侧脑室旁白质、内囊后肢、丘脑、脑干以及小脑髓质多发较广泛对称性异常高信号,对应T1WI、T2W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血遗传代谢病筛查示亮氨酸、缬氨酸增高,尿有机酸检测:2-羟基异戊酸、2-酮-异戊酸、2-酮-3甲基戊酸及2-酮-异己酸增高,均提示枫糖尿病。结论枫糖尿病在新生儿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漏诊或误诊,确诊需行血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尿有机酸检查,脑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损害情况。
作者:董崇娟;刘少璐;鞠海超;孙明晓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讨论个体化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科随机抽取20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护理措施,然后从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讲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荣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了解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后2周、4周、8周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记录,对患者各时间段疗效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观察组患者疗效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检测其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药物治疗,不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相对于传统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更具安全性,保障患者身体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杨亚飞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四肢复杂创伤患者1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实验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常规换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创伤面积为(46.52±13.68)cm2,实验组患者创伤面积为(25.63±11.56)cm2,对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治疗率为94.33%显著优于研究组的75.4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结论对四肢创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治愈患者创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崔承志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对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和护理宣教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科发现的4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在护理宣传教育前后和随访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在护理宣教前、护理宣教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6个月后以及随访1年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每日运动小于半小时、不合理饮食、心理失衡、体重指数、病情掌握等的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和护理宣传教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血压。
作者:曾芳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急性腹腔内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异位妊娠急性腹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以及手术方式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佳护理方案。结果经过积极救治以及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其中有14例患者出血量小于2500mL,22例患者出血量高于2500mL。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严密的病情监护,及时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循环功能,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生存率,结合心理护理等措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自然;杨玲;李姗姗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溶栓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溶栓率54%,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急诊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溶栓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妍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研讨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运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我院门诊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Graves’甲亢患者分组,观察组37例选择甲巯咪唑口服,对照组37例选择丙硫氧嘧啶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给药前,两组的TSH、FT3和FT4等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观察组的TSH值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而FT3和FT4值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期间均有不良症状出现,观察组发生率24.3%,与对照组的29.7%相比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raves’甲亢患者实施甲巯咪唑治疗,疗效要较丙硫氧嘧啶理想,且用药安全,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彭英兰;池海谊;秦志宏;白波;康静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对胞二磷胆碱以及脑神经生长素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自我院病例取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应用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实验组33例应用脑神经生长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果比对照组要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神经功能分值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意义成立。结论应用脑神经生长素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相比胞二磷胆碱更为理想,值得推荐。
作者:田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与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舒适度高于对照组,而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陈利静;王娜;郭静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n=36)和乙组(n=36),甲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单纯修补术治疗,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Taylor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术后1、2、3天BAO水平均高于乙组,甲组复发率11.11%,高于乙组0.00%(P<0.05)。结论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腹腔镜下Taylor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下穿孔单纯修补术,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亚民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总结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早产儿的特点应有全面的足够的认识。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差,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以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其呼吸中枢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不张,吸入性肺炎等。其吸吮功能差,喷门括约肌松弛,易呛咳,吐泻,体温中枢未成熟,皮下脂肪极少。体表面积相对大,长因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皮肤极为娇嫩,易破损感染等。方法护理人员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护理,首先要为患儿做好保暖护理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在护理患儿时应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遵照医嘱合理的喂养,在护理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作出相应处理。结论要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除治疗措施正确外,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也至关重要。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70期
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一直寻求能够改善压疮治疗效果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 Winter提出“湿润环境愈合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核心是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即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即适度湿润、微酸(接近于皮肤pH值)、低氧或无氧及接近于体温的伤口温度。我国近几年,湿性愈合的观念也逐渐被护理人员所认识,并运用于临床。我院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兴秀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究了解内固定治疗方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抽取10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传统暴露双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治疗方案为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根据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8.0%,两者对比有统计学价值(P<0.05);对比2组患者如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症状,对其应用内固定治疗方案,相对于传统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牙生江·吐的;艾尔肯·司马义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46例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的病例资料显示,以动眼神经表现受累19例,外展神经表现病例17例,面神经受累病例10例,其中神经受累单侧44例,双侧2例,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c1)平均大于9.5%,血糖控制水平高于12.5mmol/L。结论血糖水平持续增高是引发颅神经病变的主要因素,增强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饮食,同时有效地服用调节血脂、降低高血压及控制血糖药物对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颅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艾哈买提·牙哈甫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胃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行胃溃疡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有45例行单纯缝合修补术,手术成功率为97.78%,2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成功率为82.61%,10例行胃溃疡局部切除术,手术成功率为90%;单纯缝合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胃溃疡局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后随访,胃大部切除术后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8.70%。结论胃溃疡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需积极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患者78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来我站接受治疗的78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8例)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例)89.74%,(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本文采用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仝春梅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选取我院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保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采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痊愈占比46.67%(14/30),有效率为93.33%(28/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保守抗凝治疗的10.00%(3/30),30.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明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使用B超诊断35例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中抽取35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有18例患者的乳腺存在良性肿瘤(研究组),17例患者为乳腺癌(对照组),都经过病理的证实并实行B超检验。结果通过使用B超来诊断研究组的准确率为83.33%,对照组的准确率为58.82%,和病理诊断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存在良性肿瘤和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当中,使用B超来进行检查有着一定水准的价值,但在诊断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状况,临床的医师需和其余的诊断措施相结合,来让诊断准确率达到提升。
作者:热依汗古丽·巴吾东 刊期: 2015年第70期
目的:观察与研究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环养血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止血芳酸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方面,环养血颗粒与止血芳酸片相比效果更优。
作者:沈岩 刊期: 2015年第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