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宫颈炎患者7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仝春梅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患者78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来我站接受治疗的78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8例)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例)89.74%,(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本文采用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湿性愈合理论及敷料的选择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一直寻求能够改善压疮治疗效果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 Winter提出“湿润环境愈合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核心是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即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即适度湿润、微酸(接近于皮肤pH值)、低氧或无氧及接近于体温的伤口温度。我国近几年,湿性愈合的观念也逐渐被护理人员所认识,并运用于临床。我院采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及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兴秀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重症药疹多指重症多形红斑型(SJS)、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EN)及剥脱性皮炎型(ED)等,是较为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特点是病情急、病势凶、死亡率高。科收治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护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施治,精心护理,取得很好效果,现总结体会。

    作者:刘珍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对疼痛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影响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对疼痛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25例疼痛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对照组,60例,康复护理干预组,65例,比较护理临床效果。与常规组相比,康复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成效(遵医行为和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减轻疼痛,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30例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30例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中西医治疗与护理,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有14例(47%)发热。7例(占发热患者的50%)体温波动于37.5-39%之间,经抗生素及解热镇痛类治疗后体温下降;4例(28%)体温波动与38.5-40.0℃之间,经药物治疗及冰袋、冰帽、酒精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后逐渐好转;3例(21%)体温在39.1-41℃之间,经治疗后体温仍不降,1例医治无效,3例自动出院。结论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缓病情的发展。

    作者:付莉莉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自病例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头孢氨苄片治疗,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时间差别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莫西沙星对老年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且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症状,值得推荐。

    作者:张永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儿童福氏志贺菌中检出blaCTX-M-57型基因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福氏志贺菌的耐药特征,明确其所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方法对唐山妇幼保健院2007年4月-11月收集的产ESBLs的19株福氏志贺菌,用PCR方法扩增ESBLs的耐药基因并测序。结果经PCR扩增及测序,其基因型别主要为CTX-M-14(17/19)、CTX-M-3(1/19)、CTX-M-57(1/19)和TEM-1(1/19)。结论唐山地区儿童福氏志贺菌所携带基因型主要为CTX-M-14,并检出少见的CTX-M-57基因型。

    作者:王晶晶;高春燕;高庆双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洛美利嗪胶囊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盐酸洛美利嗪胶囊中洛美利嗪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 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醋酸铵缓冲液(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盐酸洛美利嗪的线性范围15.07-35.15ug/ml,r=0.99994,平均回收率99.99%,RSD为0.56%(n=5)。结论该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洛美沙星胶囊含量的测定。

    作者:杜力巍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自拟温经通络散热敷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症178例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推拿配合中药热敷的治疗,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方法经腰椎CT检查无髓核脱出及游离,按突出程度分型属于突出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40例,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结果178例患者中,治愈134例,占总数的75.2%,显效24例,占13.5%,好转16例,占9%,无效4例,占2.2%总有效率97.8%.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热敷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时煎煮的减毒效果。方法将麻黄、附子、甘草等中药按照不同组合进行配伍煎煮,对比分析不同配伍方式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及非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并总结其减毒效果。结果附子单剂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占总生物碱的39.34%,麻黄与附子组合配方占11.23%,甘草与附子组合配方占10.45%,麻黄、甘草与附子组合配方占8.76%,相较于附子单剂,经过配伍后得到的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下降,非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将麻黄与附子、甘草与附子配伍后可降低附子的毒性,而将三者同时煎煮时监督效果更好,值得中药配伍使用。

    作者:王传娟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在科室业务学习中的应用

    科室业务学习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获取新知识及巩固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其对于医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该学习途径被广泛应用。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呆板,且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则会严重影响到整体业务学习效果,因此,科室业务学习活动中,教学或培训方法需要灵活且富有趣味,则会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其能够自主探讨业务学习知识,从而以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这对于医院形象品牌的树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树群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我院4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目的:研究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监护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出现的47例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后,47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其严重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均不尽相同,就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异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23.40%),皮肤疾病(21.28%),神经系统疾病(17.02%),循环系统疾病(14.89%),休克(10.64%),泌尿系统疾病(8.51%),全身反应(4.26%)。结论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对用药适应症需做到准确的掌握,并且准确的掌握患者的机体情况,尽量减不良反应发生的现象,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及时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将危害降到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刘明山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和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此40例患者均行X线片和螺旋CT扫描股骨颈三维重建处理,采用回顾的方式进行总结,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结果,X线片的骨折检出率、分型正确率明显低于采用螺旋CT的骨折检出率、分型正确率。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骨折空间关系上具有很大优势,可准确显示出骨折情况,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可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国宏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不同的抚触方法对足月与早产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抚触方法对足月与早产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身抚触按摩法,实验组采用经络按摩方式进行抚触。40天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日奶摄入量、体重、身长和头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40天后的日奶摄入量、体重、身长和头围均优于对照组。日奶摄入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他三项指标数值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无论是足月新生儿还是早产儿,采用经络按摩法进行抚触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较传统的全身按摩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齐强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剖宫产瘢痕部妊娠

    随着剖宫产率提高,瘢痕妊娠增多,剖宫产瘢痕妊娠出现突然阴道出血或子宫破裂。

    作者:柳庆珍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浅析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胃肠道造影检查,并与终的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和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手术、内镜及病理活检等检查措施进行综合诊断结果显示,小肠疾病患者共有40例,占(50.0%);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胃肠道造影检查,(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笔者收治的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和血压监测情况进行绝对数和相对数统计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应用利尿剂者48例,使用率30%,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45例,使用率28%,应用钙通道阻滞剂者140例,使用率8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使用率28%,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28%。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科学而规范的管理,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浅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两年时间诊疗的74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选择传统开腹术切除阑尾,观察组37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59.14±8.35)min,与对照组的(31.50±5.42)min相比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的对比上,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更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2.7%,与对照组的16.2%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佳,利于患者早日恢复,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全义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探讨颈源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颈源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并确诊的190例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比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在所有研究病例中,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隙变窄为普遍,比例为71.1%;然后是颈椎间盘突出和椎间孔变形分别为33.1%和7.4%;青少年有16.9%患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通过脑血流动力学检查58例患者,结果有31.1%患有一侧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双侧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10.3%;有21%患有颈椎基底动脉血流增加;通过MRI或头颅CT检查95例,未发现重要阳性表现。结论颈源性头痛头晕治病机制复杂,病症成多样化表现。患者有强烈头痛头晕和伴有相关症状的,需通过有关影像进行检查确诊,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错失治疗良机。

    作者:冯晓丽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摘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与探索

    目的:探究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摘除术中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就诊的需行胆囊摘除手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依从患者的意愿,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摘除,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安全可靠,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加洲;吴先臣 刊期: 2015年第70期

  •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肺炎患儿中运用溴己新+头孢呋辛钠方案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近期到我院治疗的74例肺炎患儿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组,两组均予头孢呋辛钠治疗,在此前提下,对照组37例予维生素C口服,观察组37例施加溴己新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达97.3%,高于对照组的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症状上,两组患儿的发生率比较相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溴己新+头孢呋辛钠方案治疗小儿肺炎,总体疗效更理想,且安全上有保障,适合加强应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15年第70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